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牛美兰  何雄文  张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953-4954,4960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HCC手术切除标本46例(HCC组)、癌旁组织标本33例(癌旁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取标本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各组ICAM-1的表达. [结果]正常对照组ICAM-1均呈阴性表达.HCC组Ⅰ-CAM-1均呈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58.7% (27/46),其中癌旁组阳性率为87.9% (29/33) (P< 0.05).ICAM-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无关(P>0.05),而与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P<0.05),与HCC病理分级、有无包膜及有无癌栓关系密切(P<0.05).[结论] ICAM-1的表达可以加促H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肝细胞癌患者PTEN基因阳性率为65.2%(30/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90.9%(30/33),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AFP,HBsAg是否阳性无关,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高分化组(I+Ⅱ级)阳性率为80%(20/25),低分化组(Ⅲ+Ⅳ级)阳性率为47.6%(10/21)(P〈0.05),包膜完整者阳性率为88.2%(15/17),无或包膜不完整者阳性率为51.7%(15/29),有癌栓者38.4%(5/13),无癌栓者75.8%(25/33)(P〈0.05)。结论PTEN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G1、G2、G3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46.7%、18.2%,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8.332,P<0.05),PTEN在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阳性率75%>1/2者的阳性率25%,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2.6%,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无PTEN表达,FIGO分期中Ⅰ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PTEN的阳性表达率57.7%,高于Ⅱ~Ⅳ期的阳性表达率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N的表达与不同年龄组之间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LIVIN、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磷酸酯酶基因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癌标本黏膜组织中LIVIN、FI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另选取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85%(48/6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6.67%(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77%(20/65),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6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和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L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2,P=0.003).结论 LIVIN蛋白表达增高和PTEN蛋白表达下调是胃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重要的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LIVIN、PTEN蛋白的表达可为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TEN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1例肝细胞性肝癌(HCC)15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脏PTN蛋白表达.结果:10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HCC中PPTEN蛋白的阳性率为69.0%(49/71),明显低于肝硬化组(93.3%)及正常肝组织(100%)(P<0.01).PTEN蛋白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5%、69.6%和57.1%,肝细胞性肝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分化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肝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有无合并肝硬化无关(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PTEN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PTEN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invertedpapilloms,NIP)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PTEN与NIP发生发展和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观察鼻腔正常组织、NIP组织和癌变NIP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增生状态、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结果PTEN在鼻腔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100%)高于NIP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NIP表达阳性率(75.0%)与良性NIP表达阳性率(81.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变NIP表达阳性率(37.5%)和不典型增生NIP(75.0%)、良性NIP(81.3%)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NIP瘤细胞增生、增殖过程作用和意义不明显;而在控制NIP瘤细胞转化恶变过程有重要作用,对其表达缺失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NIP癌变的客观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制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ICAM-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1、构建来自99例宫颈癌和15例正常宫颈的包含161个组织芯的组织微阵列。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ICAM-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和50.5%,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2、宫颈癌中ICAM-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表达率(90.9%)、临床分期Ⅱ期阳性率(62.3%),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中表达率(39%)、临床分期Ⅰ期阳性率(31.6%),有显著差异(P0.01);在组织学分化低分化组中表达率(54.7%)高于高分化组中表达率(23.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ICAM-1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型无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提示ICAM-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周立荣  刘彧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42-1244
目的 探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PTEN、DJ-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年龄≥60岁TNBC患者85例,另选择同期年龄≥60岁的正常乳腺组织50例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DJ-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老年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DJ-1在85例老年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2%(24/85)和74.1%(63/85),在5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50)和6.0%(3/50),老年TNBC组织中DJ-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老年TNBC组织中,TNM分期(III-IV)、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有脉管癌栓者的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TNM分期(I-II)、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癌栓者(P<0.05);病理分级(III-IV)、TNM分期(III-IV)、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有脉管癌栓者的DJ-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I-II)、TNM分期(I-II)、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癌栓者(P<0.05)。结论:老年TNBC组织中存在PTEN的表达缺失,DJ高表达,且两者均对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侵袭性强和容易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蛋白PTEN,P16和P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TEN、P16和P2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53.75%(43/80),阴性表达率为46.25%(37/80);P16阳性表达率为36.25%(29/80),阴性表达率为63.75%(51/80);P27阳性表达率为45.00%(36/80),阴性表达率为55.00%(44/80)。三种抑癌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淋巴结未转移组PTEN阳性率45.00%(36/80),P16阳性率25.00%(20/80),P27阳性率35.00%(28/80)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TEN阳性率8.75%(7/80),P16阳性率11.25%(9/80),P27阳性率10.00%(8/80)(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蛋白PTEN、P16和P27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未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TEN、P16和P27为乳腺癌预后因子,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中PTEN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表达.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2.35%;Ⅰ期患者和Ⅱ~Ⅲ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和14.29%(P<0.01);在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4%、21.43%和11.11%,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无、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和0%(P<0.05).结论 抑癌基因PTEN抑制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与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FFEN与pAkt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肝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侵袭转移性之间关系。结果HCC中PTEN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且随HCC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性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pAkt在HCC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且其表达率随HCC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性升高而增加(P〈0.05);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FEN与pAkt表达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PTEN与pAkt表达与肝癌组织恶性程度相关,联合检测PTEN与pAkt在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可作为肿瘤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妇女子宫内膜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合分析中国妇女子宫内膜癌与PTEN蛋白质表达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病因研究提供证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有关中国人群子宫内膜癌与PTEN蛋白表达研究的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结果 8篇入选同类文献联合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非典型性增生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的蛋白表达缺失率与子宫内膜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肌层浸润与否有关,有肌层浸润的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未发现蛋白表达缺失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中国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TM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34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鳞癌,原位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70.6%,25.0%;TIMP-1为54.3%,73.5%,20.0%。MMP-9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而TIMP-1未发现此现象。MMP-9和TIMP-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1,P<0.01)。结论: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和TIMP-1的相对弱表达在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J-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期别及患者血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DJ-1 mRNA及DJ-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表达无显著差异。DJ-1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期别及血CA125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局限于黏膜层及浅肌层浸润者,DJ-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DJ-1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环节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癌周组织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72例,以同期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72例为对照。构建包括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在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kB、BDNF表达情况,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共构建组织芯片6张。 TrkB和BDNF在宫颈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80%和91.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00%和48.60%,正常宫颈组织几乎不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0%和1.40%)。 Trk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2.50和12.36,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的关系不明显(P均>0.05),而BDNF总体阳性率高,其表达与上述所有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明显(P均>0.05)。癌旁组织中TrkB、BDNF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脉管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1或P<0.05)。结论癌旁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TrkB、BDNF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直径、有无脉管浸润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且比肿瘤组织更能反映其恶性程度。癌周组织TrkB、BDNF表达也许可作为新的评价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组织、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PDCD5、CCIO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患者乳腺癌及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Livin、PI)CD5、CCI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1)L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而CCIO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2)上述三因子表达在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HER-2的分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Livin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CCIO蛋白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Livin与CCIO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Livin与PDCD5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上调及CCIO蛋白下调可能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PDCD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IL-6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相关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81例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40例HBsAg携带者及35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对IL-6基因-572位点,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结果 IL-6基因-572位点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HBsAg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个体慢性HBV感染危险性增加(OR=2.171,95%CI:1.068-4.415).IL-10基因-819位点T/C等位基因在三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OR=2.791,95%CI:1.326~5.874).携带TT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罹患肝癌的风险也增加(OR=3.522,95%CI:1.707~7.266).IL-10基因-592位点A/C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降低(OR=0.389,95%CI:0.173-0.875),携带AA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肝癌的罹患风险也降低(OR=0.336,95%CI:0.154-0.734).结论 IL-6基因-572位点SNP与广西地区人群慢性HBV感染有关,IL-10基因-819位点TT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IL-592位点从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in cytokine IL-6, IL- 10 genes and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ethods A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381 cases with HBV-related HCC, 340 HBsAg carriers and 359 non-tumor controls. Genotypes of-572 site of IL-6 gene and-819, -592 sites of IL-10 gene wer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odds ratios(ORs)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C/s). Results For the G/C alleles of -572 loci on IL-6 gen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 Compared with CC genotype, GG genotype increased the risk of HBV infection (OR=2.171,95% Ch 1.068-4.415), but did not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 HCC. For the alleles of-819 and -592 site of IL-10 gen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 Compared with CC genotype, TT genotype increased the risks of both HCC(OR=2.791,95%CI:1.326-5.874), and HCC in HBsAg carriers(0R=3.522,95%CI: 1.707-7.266). When compared with CC genotype on -592 site, the AA genotype reduced the risk of both HCC(OR=0.389, 95% CI:0.173-0.875), and HCC in HBsAg carriers(OR=0.336, 95% CI: 0.154-0.734). Conclusion The SNPs in -572 site of IL-6 gon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HBV infection. The SNPs in -819 site of IL-10 gene increased the risk of HCC, but -592 site of IL-10 gene decreased the risk of H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TEN蛋白在壶腹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壶腹癌组织进行Survivin和PTEN蛋白的检测,并对8例正常壶腹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壶腹癌组织中33例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2.5%,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TEN蛋白在壶腹癌组中20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0%,而对照组8例均为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与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Survivin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7,P〈0.01)。结论Survivin和PTEN的异常表达与壶腹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壶腹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