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霓  彭应勇 《重庆医学》2008,37(19):2260-226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日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功能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和环境因素等有关[1].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常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控制缓解.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如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西方国家资料表明:FD约占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胃肠病患者的20%~30%[1].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更多达40%~70%.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主要症状为上腹胀、嗳气、早饱、上腹痛、纳呆、恶心等.严重者可致患者体重下降,影响健康及劳动出勤率[2].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在治疗方面无特殊手段,西药多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选择药物作对症治疗,中医辨证能够做到个体化治疗,似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2006年5月美国洛杉矶市召开的消化疾病会议,对1999年制订的FD罗马Ⅱ诊断标准作了修改,正式发布了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1].欧美国家统计显示,FD人群发病率达19%~41%,平均32%;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尽管FD十分常见,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将近年来F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近年来,FD发病人群的比率逐年上升,平丽等[1]对我国南方某城镇的居民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为19.8%。据调查[2]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1%-40%,其中FD患者占40%-70%,在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5.
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国内胃肠专科门诊中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则高达20%~40%。当前对于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年来采用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多种因素如:胃肠激素因素、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异常因素、脑一肠轴的作用等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同时FD和IBS重叠发病有着>50%的概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而且几乎无单一的发病机制能够完全解释所有FD和IBS的临床症状,随着近年来对FD和IBS两病研究的深入,了解其重叠的发病机制将会对FD和IB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关于FD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都认为[1]FD与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对66例病人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 NUD),是消化系常见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除促胃肠动力药外,近年来还使用改善心理障碍药治疗FD.本研究通过对FD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黛力新对FD患者的作用,为心理治疗F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蒲芬霞  贺国斌   《四川医学》2024,45(5):560-56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腹胀和早饱,依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comfort syndrome, 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以及PDS和EPS重叠型[1]。FD全球患病率10%~30%,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2],随着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敏  黄云花 《广西医学》2006,28(11):1837-18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占消化内科专科门诊的30%~40%[1].F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应激和社会心理障碍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的FD患者进行心理评价,并在护理工作中辅以心理干预,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FD患者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卫华 《中原医刊》2007,34(18):82-8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常持续或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需要高额的医疗费用。虽然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精神应激作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采用吗丁啉联合帕罗西汀治疗FD,现将随访观察的92例病人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20%~40%[1];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类药物对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疗效;为进一步探讨此类药物的疗效,对什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FD患者在常规治疗(兰索拉唑和/或莫沙必利)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表现为慢性复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指具有上述慢性、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十分常见,估计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0%[1].通常表现为慢性上腹疼痛、痞胀、早饱、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时间超过12周,客观检查无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吗丁啉联合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 3以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1] 。本文主要分析吗丁啉联合多虑平治疗FD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6例FD均为消化科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患者占19%~41%,我国FD患者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40%~50%[1],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统计学分析,探讨FD与血浆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浓度的相关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慢性腹泻与功能性肠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71-172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它指大便次数超过每天 3次 ,量超过每天 2 0 0 g ,粪质稀薄 ,病程超过 3周。功能性肠病 (FBD)包括肠易激综合征 (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及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其中可表现为慢性腹泻的有腹泻型IBS和功能性腹泻 ,前者发病率较高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约 5 %的自然人群有腹泻型IBS ,我国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后者则较为少见。在此主要探讨慢性腹泻与IBS。1 病因和发病机制腹泻型IBS和功能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1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7.
高全达  李亚琳 《西部医学》2015,46(3):17-17,2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含: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灼热感和早饱等。在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占有比例高达20%40%[1],其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一,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1]。笔者自2011年10月至2013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高,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5~1/6。其病因未彻底阐明,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2000~2004年我科用吗丁啉和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秦建康 《中外医疗》2010,29(28):189-18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西方国家的医院就诊患者的统计资料表明,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据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本文通过作者长期临床案例观察,以深入简出的方式阐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含义。讲解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从多个方面对如何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林珍娥 《浙江医学》2004,26(12):939-94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约占消化科疾病的1/3以上[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方案也不统一,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2],为此我们采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林)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塞吨(黛力新)治疗F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