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效果。【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n =39)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同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 ,连续治疗30 d。对照组( n=37),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P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口服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在采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开始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治疗组予依帕司他口服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治疗,对照组只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治疗前后肌电图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组、依帕司他组、甲钴胺组、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经过3周的治疗,检测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评分(TSS)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采用熵权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熵权系数法分析显示治疗效果排序为α-硫辛酸组优于前列地尔组优于甲钴胺组优于依帕司他组优于对照组,因此最优的治疗组为α-硫辛酸注射液组。结论α-硫辛酸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钴铵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比研究前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4-04—2016-03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联合依帕司他与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RP为(2.19±0.98)mg/L、GSH-PX为(145.84±11.36)μg/mL,指标优于对照组的(3.42±1.15)mg/L和(121.84±12.62)μg/mL,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依帕司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1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在理想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连用3周;硫辛酸450mg/d静点,连用15d;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维生素B1 100mg及维生素B12 2500μg肌注,连用15d。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满意,在没有更明确治疗方法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比较α-硫辛酸和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α-硫辛酸组30例,使用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治疗,qd,治疗2周;依帕司他组30例,使用依帕司他50 mg tid口服,治疗12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12周依帕司他组的TSS评分及NCV较α-硫辛酸组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α-硫辛酸和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收到良好疗效,而长期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可能要比短期使用α-硫辛酸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1.67%,治疗前两组MNCV,SUC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SNCV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根据试验结果证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在临床中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晓满  孙海鹏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63-226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倒,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常规采用糖尿病综合治疗,治疗纽在此基础上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连用60d。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正中神经(治疗前41.72m/s升至治疗后44.18m/s)、尺神经(治疗前43.75m/s升至治疗后45.30m/s)、腓神经(治疗前33.63m/s升至治疗后35.90m/s)、胫后神经(治疗前39.22m/s升至治疗后42.90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单用甲钴胺及单用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20例)给予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同时给予前列地尔10μg+0.9%氯化钠液10mL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2周;治疗组2(20例)给予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对照组(20例)用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每组均辅以丹参针剂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而治疗组1与治疗组2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50-4651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组口服依帕司他和肌注维生素B12的对比临床观察,证实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症状,同时经肌电图检查能明显改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组口服依帕司他和肌注维生素B12的对比临床观察,证实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症状,同时经肌电图检查能明显改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钴胺组(n=35)予以甲钴胺片,联合用药组(n=35)予以依帕司他片联合甲钴胺片,2组均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但与甲钴胺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控制血糖和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tid×3周)的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尺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仅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度发热、恶心,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可宝、前列地尔联合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弥可宝+前列地尔+刺五加)50例,对照组(刺五加)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刺五加注射液(20ml/支,含总黄酮100mg)40~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给予刺五加注射液(20ml/支,含总黄酮100mg)40~6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gg静脉滴注+弥可宝1000g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其对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弥可宝、前列地尔联合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弥可宝、前列地尔联合刺五加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56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予依帕司他及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前列地尔、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平均分为A组(依帕司他+前列地尔+罗格列酮组)、B组(依帕司他+前列地尔组)、C组(依帕司他+罗格列酮组),均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三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B组和C组的78.57%、8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3、4.09,P均<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01、15.61、20.67、12.12、23.75、10.69;6.35、5.79、6.13、7.37、9.86、5.23;6.97、5.35、6.01、6.66、8.16、5.12,P均<0.05),但A组较B组和C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0、9.67、11.53、5.65、11.36、5.26;6.56、9.72、12.46、7.68、12.03、6.01, P均<0.05)。结论依帕司他、前列地尔、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服用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同时将银杏注射液15ml,配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对照组32例,服用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四肢神经感觉和运动的传导速度变化及空腹血糖等。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银杏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患者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