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药物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0例CHF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ng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剂量。结果各种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硝酸酯类药物为100%,利尿剂为98·1%,ACEI或ARB为85·1%,β-受体阻滞剂为45·7%,醛固酮拮抗剂为93·5%,洋地黄制剂为60·2%,他汀类药物为32·4%。ACEI达目标剂量者占4·2%,β-受体阻滞剂达目标剂量者占1·6%。结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CHF治疗的标准药物,其临床使用率仍不理想,且达到目标剂量者极低,临床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掌握《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宁保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16-417
目的了解CHF的标准药物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心内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86例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剂量。结果各种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β受体阻滞剂为75.6%,ACEI为81.4%,利尿剂为93.0%,洋地黄制剂为58.1%,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53.5%,他汀类药物为88.4%。ACEI使用达目标剂量者占30.2%,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达目标剂量者占34.9%,β受体阻滞剂不合理使用者占69.8%。结论β受体阻滞剂、ACEI作为CHF治疗的基础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率一般,达到目标剂量者较低,且β受体阻滞剂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严重。临床医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循征医学证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以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原则是以“三联疗法”为基础的,即应用利尿剂,限制钠盐和应用洋地黄药物。以后增加了血管扩张剂改为四联疗法。而目前的趋势是强调应用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α1受体阻滞乌拉地尔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Urapidil)持续静脉注射,速度:50~100μg/min,连续应用5~7d。治疗前后评价心脏功能、心率、血压以及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8%、59.0%(P<0.05);两组显效病例为:19(41.3%)∶9(23.1%),P<0.05;有效病例无明显差异:20(43.5%)∶14(35.9%),P>0.05;无效病例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7(15.2)∶16(41.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减慢,收缩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对照:治疗组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洋地黄及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治疗,静脉注射乌拉地尔CHF,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和心脏收缩功能方面效果良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辛伐他汀、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4种药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10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1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51例)在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托洛尔、辛伐他汀、贝那普利和安体舒通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剐为92.2%、74,5%(P〈0.05),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的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CHF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各种口服药物的应用情况及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符合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390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口服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静脉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硝普钠、冻干重组脑钠肽、利尿剂、营养心肌药物、西地兰)的应用情况.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仍以冠心病为首,共2408例,占61.6%;住院患者以Ⅲ级、Ⅳ级心衰为主,Ⅲ级1673例(42.8%),Ⅳ级1165例(29.8%);临床心衰阶段(C期)3227例(82.5%),难治性终末心衰阶段(D期)682例(17.5%);在口服药物的使用方面,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较前逐渐上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于2010年,2011年有所下降,2012年再次上升,可见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与指南的符合情况以利尿剂为最好,其次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仍不理想.洋地黄类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仍不可缺少.静脉用药均应用于Ⅲ级及Ⅳ级心功能不全,利尿剂、硝酸酯制剂、营养心肌药物应用率相似,硝普钠、洋地黄制剂应用率逐年下降,冻干重组脑钠肽应用逐年上升.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与指南逐渐符合,但仍有一定差距,脑钠肽作为新的改善心功能不全药物日益受到重视,但因条件限制还不能普遍应用,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还需要继续规范化,加强医师培训及患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希文  余翔 《吉林医学》2007,28(13):1492-1493
目的:观察在应用利尿剂、ACEI、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脂类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5例心功能为3~4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用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脂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疗效,血糖度变化、EF、E峰、A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度、EF、E峰A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利尿剂、ACER、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油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张国强 《当代医学》2008,(17):156-156
目前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药物很多,临床上应用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制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CHF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然很高.我们将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探讨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药物很多,临床上应用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制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CHF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然很高.我们将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探讨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13受体阻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文军 《微创医学》2004,23(1):39-4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我院1998年以来,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砚池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2-544,546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2例CHF患者住院期间序贯性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评判心功能(NYHA)分级,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副作用轻,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结论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祁巍  罗仁 《河北医学》2012,18(12):1774-177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变迁,为该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入选的36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分为1996年至1998年段组(A组为181例)和2008年至2009年段组(B组为187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CHF主要病因由风心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演变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和风心病(P<0.05).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CHF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制剂为主,洋地黄使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3.20%:36.50%,P<0.01),β受体阻滞剂(3.80%:55.20%,P<0.01)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6.10%:79.20%,P<0.01)应用明显上升.③住院期间症状明显改善率及好转率均升高(P<0.05),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住院CHF患者主要病因由风心病演变为冠心病,CHF治疗药物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ACEI及螺内酯的应用明显上升,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6例NYHA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及小剂量洋地黄制剂)水肿消除后,随机分为2组,第1组治疗不变,第2组(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维持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变化及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长期应用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LVBF增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