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郭兮惠  张德素 《人民军医》1997,40(2):109-110
下颌骨缺损以自体新鲜骨移植修复效来最好,但塑造下颌骨外形较为困难;某些金属或非金同修复材料,虽可为机体接受,但不能为新骨所取代;而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如深冷冻胚胎骨”’、部分脱蛋白骨‘”、部分脱钙骨[3]、复合骨[4]等生物修复材料来源有限,且需要特殊设备或复杂的处理程序及保存措施。因此,上述材料作为下颌骨修复材料均不理想。50年代国外开始有下颌骨煮沸后再植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展了此类修复手术,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其适应证、手术方式、愈合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互适应证下颌骨的某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过程中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应力适应性。方法制造兔双侧尺骨缺损1.0cm,并行骨移植。后一侧承受正常生理荷载,另侧承受低载荷的动物模型;利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分阶段比较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过程中,Ⅰ、Ⅱ、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同种异体皮质骨植入后,植入骨-宿主骨界面间连接的方式是在纤维骨痂的基础上直接成骨。愈合过程中只有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移植骨内部修复是  相似文献   

3.
骨显像时骨外组织显影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骨显像时偶有骨外组织 (如肝、肺、软组织等 )摄取骨显像剂而显影。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2 15例骨显像骨外组织显影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其形成原因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间门诊及住院骨显像患者 2 5 5 0例 ,男 1430例 ,女 112 0例 ,年龄 17~ 80岁 ,平均 5 4岁。2 .方法。仪器为ElscintApexSP 6SPECT仪 ,能窗 10 % ,能峰 140keV ,速度15cm min ,配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注射前 0 .5h口服过氯酸钾 40 0mg ,静脉注射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 111…  相似文献   

4.
<正>男,9岁,发现左跟骨肿物半年余,行走后疼痛不适,诊断为左跟骨骨软骨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1年前有轻微外伤史,未做特殊处理,半年前左跟骨底出现一硬物,行走后疼痛加重,无夜间痛,查体:左跟骨未见明显红肿,皮温不高,可触及骨性突起,呈卵圆形,质硬,边界清晰,推之不移,有压痛,足踝关节活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神经感觉功能活动正常。双足正斜位对比片示:左跟骨底骨骺下方呈帽状突起,边  相似文献   

5.
6.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为罕见的先天性体质性骨病,本文综合1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8~70岁间,11例在20~40岁。2.症状与体征:17例患者均无与本病有关的直接症状与体征,13例系因外伤或因其他检查偶然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测试其相关性能。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制备的材料强度更高。结论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5年,美国学者Urist首次报道成功应用牛脱钙骨基质植入肌肉内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新的软骨和骨,并预言在脱钙骨基质中含有一种特殊蛋白质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探索,Urist于1982年首先从牛骨中成功提纯出BMP,并制定了一整套BMP的提取方法,从而在理论上证实了骨形成的诱导学说。1988年,Wocney报道了BMP1、BMP2a、BMP2b和BMP3的cDNA结构及其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揭开了BMPn的基因克隆化研究。同年,樊代明成功地制备出抗BMP活性位点的单克隆抗体(BMP—McAb),为更精确地了解BMP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活性、骨诱导机理及其在人体细胞内的合成与分泌等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自己部分资料结合文献主要从病理学角度对骨硬化、骨软化、骨疏松以及两种以上病变并存的诊断问题提出一些讨论意见。放射学与组织学诊断的不一致常由于该两专业的局限性。应提倡多学科相结合,普及临床活体骨组织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99^mTc-MDP动态骨显像在定量监测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化和成骨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兔15只,制作颅骨缺损模型[缺损处对称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复合人工骨(nHAc)和颗粒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复合人工骨(pHAc)],随机分为2、4、8、10和12周5组,每组3只.耳缘静脉注射99^mTc-MDP后,行常规骨动态显像,利用ROI技术,计算出放射性峰值和摄取比值.比较nHAc和pHAC植入区各时相的放射性峰值或摄取比值.行头颅X线摄片,并观察分析图像.结果 ①骨动态显像:nHAC组植入区各时间点的血流相放射性峰值及静态相摄取比值均显著高于pHAc组(P<0.01);随时间延长,nHAc及pHAc组植入区的血流相放射性峰值与静态相摄取比值均逐渐增高;nHAc组上述参数于第8周开始显著高于第2周(P<0.05),而pHAc则始于第10周(P<0.01).②X射线检查:nHAc组骨修复时间早于pHAc组,且前者各时间点的新生骨密度均更高;nHAC组植入区边缘及中央区均见新骨形成,而pHAC组仅限于边缘部位.结论 在促进早期血管化及加速成骨活动方面,nHAc明显优于pHAc.99^mTc-MDP动态骨显像能准确、定量、动态地评价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中血管化和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定量分析于术后 4、8、12周监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复合骨移植较人工骨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 ,核素骨显像的感兴趣区计数、γ计数定量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 ,放射性核素技术对修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女,17岁。以左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不慎扭伤,致左踝关节间断性钝痛,在当地卫生院行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具体X线及诊断结果不详),并给予"针灸、拔火罐"处理,症状未明显缓解,后在家自行以中草药、膏药外敷(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0个月来患者间断性疼痛无明显缓解,于长时间行走、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踝关节X线平片示:左距骨内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似见分隔,密度不均,可见更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4.
距骨骨折是足踝部严重创伤之一。1997年4月-2005年4月,我们采用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因创伤、感染及骨肿瘤等原因造成大段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是修复重建外科领域较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有快速愈合、无免疫反应的特点,但来源有限,而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不受形态、大小限制,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与自体骨相近、可以长期储存等优点,是替代自体骨移植最常用的材料^[1]。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追溯到17世纪,  相似文献   

16.
核素~(89)Sr治疗肿瘤骨转移性骨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素~(89)Sr以靶治疗的方法对转移病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小,可重复使用,被认为是核医学今后十年很有希望的一种治疗用核素。  相似文献   

17.
18.
骨短距蛋白与骨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骨再建是一种骨自身调节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部分。随着基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骨再建的研究方法在日趋复杂化的同时也更趋于完善。当前骨再建的研究已达到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重点之一是研究由骨组织自身产生的,在骨微小环境中对骨再建起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因为这些由骨组织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仅在骨组织内发挥作用,故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对异体骨植骨愈合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异体骨植骨术后骨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9例骨肿瘤进行异体骨植骨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高压氧组41例,采用异体骨植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异体骨植骨。观察2组术后切口的炎症反应、肿胀消退时间、引流量,并利用X线片观察骨折线模糊时间、消失时间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高压氧组切口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肿胀消退时间减少了2d,引流量减少约28%,骨折愈合提前了约3个月,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地减轻异体骨植骨术后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出血及感染,促进了骨愈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骨引导与骨诱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