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肠润方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运脾滋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FC患者40名以及体检科与FC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受试者20名,观察FC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pH值、杆球菌比例,并与正常受试者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FC组总体疗效达85%,肠道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类杆菌含量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等致病菌含量下降,杆菌与球菌数量比升高,肠道粪便pH值降低。结论:肠润方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肠道有益菌菌群数量、降低致病菌菌群数量,优化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肠道内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刚  张海波 《河南中医》2023,(1):146-151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stipation, FC)主要包括针刺疗法、中药辨证论治及耳穴压豆等,且针对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相关报道显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F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对FC的发病机制研究尚未明确,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对FC缺乏深入研究,临床研究中纳入的随机对照样本质量不高,缺乏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今后,应深入挖掘探究其发病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疾病发挥作用,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肠易激综合征有影响,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目前也有较好的疗效.由此可知,这三者之间有一个环状的联系,可以分析其具体的联系,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不明,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疗效稳定等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总结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抗氧化、下调黏附分子、调节胃肠激素、调节一氧化氮、修复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肠道动力紊乱等方面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治疗UC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近些年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医学历史渊源、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目前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疗效可靠,但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多是各家之言,没有形成治疗的共识,无法进一步优化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建立更为符合中医理论基础的治疗机制,这将影响治疗的进一步推广使用,仍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璐  邸嘉玮  杜元灏 《环球中医药》2023,(11):2371-2377
针刺在调节胃肠动力、恢复胃肠微生物群稳定结构、消除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粘膜屏障等方面发挥着双向调节效应。肠—脑轴作为胃肠道与脑的双向调节通道,通过肠—脑轴途径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功能,由脑及肠或由肠及脑双向调整胃肠功能,从而改善餐后饱胀、恶心、食欲不振等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本文对目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临床证据及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总结,通过检索并梳理近年来针刺治疗FD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治疗FD疗效确切、安全且无不良反应。但鉴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针刺作用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途径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进行高质量的实验研究,制定严谨、合理的实验方案,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深入挖掘针刺对肠—脑轴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针刺对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调控,以及迷走神经在针刺治疗FD中的具体机制等,提供更有说服力和可信的实验证据,以便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66-668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肠道菌群失调导致FC发病的机制可能为益生菌减少、肠-脑轴失调;运用益生菌治疗FC的机制可能为改善肠道微环境、缩短结肠传输时间。结论:笔者从正常肠道菌群与FC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出发,说明肠道菌群属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之一,并进一步说明其内在机制及益生菌对于FC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回顾及评论,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针刺疗法广泛应用于中枢缺血性疾病的不同临床治疗时期并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针刺促使脑功能改善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针刺能通过调节中枢血流量、流速,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改善脑血流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基底前脑胆碱能血管舒张系统及血管舒缩物质的水平、抑制炎性反应、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中枢缺血性损伤有关。本文对以上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调节心率的疗效肯定。本文将近年针刺内关穴调节心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并针对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当前的局限性,提出了针刺内关穴调节心率需将针刺参数量化、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加强对双向调节效应的机制研究等观点,以期为系统、规范化针刺内关调节心率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针刺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现从分子机制、神经通路、肠道菌群3个方面综述针刺治疗PD胃肠障碍的机制,发现针刺可能通过减少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积聚,降低肠组织中NO的含量,改善氧化应激,调节脑肠肽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机制改善PD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生与脑肠轴密切相关,针刺治疗PSCI的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梳理PSCI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脑肠轴对PSCI的影响,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等多个角度,探讨针刺通过调控脑肠轴治疗PSCI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平衡...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VD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宿主胆固醇代谢、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促进AS,进而促进CVD的发生。针刺作为古今中外治疗CVD的重要手段之一,被人们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CVD的关键作用机制。本文意在从肠道菌群与CVD的关系入手,探讨针刺防治CVD的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经济安全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笔者整理近年相关文献,对针灸治疗CFC的优势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CFC依据病理特征可以分为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CC)和混合型,其中STC为针刺疗法的优势类型。针对STC,针刺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不适,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应,其机制与改善结肠动力、肠道神经系统功能及神经递质分泌等病理环节密切相关,选穴规律为选取结肠所在体表投射部位穴位。针对OCC,针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优于单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具有疗程短、起效快的优势,其机制与改善盆底表面肌电和肛管直肠压力有关,选穴规律为选取盆底部位穴位。针灸疗法的上述作用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FD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参与FD的发病机制、针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病理性应激、肠道菌群失衡等是CVD的重要原因并依赖于大脑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完成。针刺是治疗CVD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应激—肠道菌群—心脏互动功能的整体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CVD的关键效应机制。因此本文旨在阐释CVD应激—肠道菌群—心脏互动机制以及中医理论对其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针刺的干预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偏头痛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eng ZQ  Zhao L  Li Y 《针刺研究》2010,35(4):315-31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本文从对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抑制、改善脑微循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关机制,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针刺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针刺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本文基于“脉胀”理论,从理论、临床和机制三方面对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整理发现“脉胀”理论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高血压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针刺阳明经穴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血管重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免疫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和血管保护作用有关。本文基于“脉胀”理论,梳理从阳明论治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为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近10年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实验及临床研究常选用外周血清进行检测,经检测发现针刺可以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抗炎、提高免疫机制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从而达到改善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目的。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日益受到重视,且在临床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肯定,且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文章通过检索近年针刺治疗PCOS的基础研究文献,总结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交感-迷走神经与β-内啡肽、糖脂代谢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调控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缓解负面情绪。2)调控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因子抑制炎症状态。3)调节肠道菌群纠正代谢紊乱和控制全身炎症。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和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以上多角度阐述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旨在为临床上针刺干预PCO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刺可通过多水平、多途径对血压进行调节。近年来,针刺的降压机制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代谢紊乱和改变基因表达上。针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包括抑制大脑神经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抑制脑干交感调节功能区并调节相关神经递质、激活血压调节相关脑区、促进功能脑区联系以及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等;改善代谢紊乱主要体现在对肠道菌群结构和高血压相关的靶代谢产物方面的影响;改变基因表达主要表现为调节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本文就针刺降压机制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针刺在相关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