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分两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维酮碘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76.5%(13/17),对照组为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54±5.12)d,对照组为(30.13±7.25)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和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既能有效地清除残余创面感染,又能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烧伤残余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为60.00%(1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8.1±3.6)d,对照组为(31.2±5.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确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短,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莫匹罗星用于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共28例,采用自身对照,以莫匹罗星软膏为治疗组,以常规药红霉素软膏为对照组,使用方法一致,分别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的检出率及清除率,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6±3.5)d,细菌清除率为91%,对照组愈合为(20±4.2)d,细菌清除率为3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对烧伤后残余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37.5%(15/40),治疗10d后有效率57.5%(23/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5d后有效率47.5%(19/40),治疗10d后有效率85%(34/40),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为82.5%(33/40).结论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利福平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比单纯的莫匹罗星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盐酸金霉素眼膏在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郄中敏  陈玉明  刘源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16-3217
目的:探讨盐酸金霉素眼膏用于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残余创面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盐酸金霉素眼膏换药;对照组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观察两组病例细菌转阴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后细菌转阴率81%,对照组55%;治疗组有效率97.6%,对照组73.8%,两组比较P<0.05。结论:盐酸金霉素眼膏用于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疗效优于莫匹罗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 d。观察用药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以及愈合时间,病理学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纤维母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创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用药7,14 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13)%,(95±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11)%,(83±12)%(P<0.01);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 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 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7,14 d后,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分别为(10.3±0.6),(14.5±0.9),均显著多于对照组(7.2±0.7),(10.4±0.8)(P<0.01);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中纤维母细胞数分别为(143.1±10.3),(137...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溃疡期压疮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院外带入溃疡期压疮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清创处理后用3M敷料覆盖伤口,喷入100 ml医用臭氧,1 min后将莫匹罗星软膏涂在创面上,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对照组清创后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创面,1次/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χ2=6.4286,P<0.05)。实验组的愈合时间为(12.64±5.48)d,对照组为(18.82±5.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2例,脱水1例,实验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匹罗星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相应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3):654-656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与纳米银凝胶联用对烧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烧伤伴感染患者78例;采用随机综合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参照组(n=39)和联合组(n=39);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用莫匹罗星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凝胶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药后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烧伤伴感染患者中采用莫匹罗星与纳米银凝胶联用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T2DM患者64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强化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HOMA-IS明显升高(P<0.01),而HOMA-IR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初诊T2DM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具有抗炎作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对严重创伤高血糖患者炎症和营养等指标影响。方法:将不同空腹高血糖和体质量的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IK组,n=80)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组(INS组,n=80)以及常规治疗组(C组,n=80),制定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指导方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3,5,7 d后血浆TNF-α,IL-6等炎症因子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并统计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和葡萄糖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结果: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INS组,INS组又明显低于C组(P<0.01);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NS组(P<0.01),但INS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GIK组患者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INS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NS组(P<0.01);GIK组治疗7 d内患者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INS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营养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相对单纯胰岛素治疗,可降低严重创伤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异氟烷、七氟烷两种吸入性麻醉药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S-100β蛋白、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探讨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全身诱导麻醉后分别以异氟烷、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麻醉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于手术麻醉前(T0)和手术后6 h(T1),1 d(T2),3 d(T3),5 d(T4)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并采用MMSE评分法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计算POCD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的浓度。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2)术前两组的MMSE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 d和3 d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且术后5 d内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3)A组术后1 d和3 d时,血清S-100β、IL-1β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6 h,1 d,3 d时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比B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可引起老年患者POCD以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炎性因子表达增加,而七氟烷的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炎性介质及对肠道黏膜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的干预。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盲肠探查。实验组术前给予20 mg·kg-1罗格列酮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24,48 h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大鼠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介质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寡肽转运蛋白1(PepT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48 h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PAI-1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T、APTT较假手术组延长(P<0.05),其中实验组大鼠PT、APTT较模型组缩短、PAI-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24 h、48 h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低于假手术组,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实验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29、0.52±0.13、0.79±0.22。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实验组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调控脓毒症大鼠炎性介质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其干预机制与增加肠道黏膜组织中PepT1蛋白表达、改善肠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 所致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引起其炎症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β(IL-8)表达情况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 检测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后诱导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P<0.05),iNOS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EGCG干预组均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一定程度上减轻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30min /R24h)、给药组[I/R+TAK-242(3 mg·kg-1)]、干预组[I/R+TAK-242+AG490(15 mg·kg-1)]。再灌注24 h后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B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期直径(LVIDs)延长(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著降低(P<0.001或P<0.01),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并出现心肌炎性浸润,心肌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清IL-6、IL-10、TNF-α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01或P<0.01)。与I/R组比较,TAK-242给药组小鼠LVIDs缩短(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或P<0.05),心梗面积缩小(P<0.01),心肌炎症浸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1或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或P<0.01),而IL-10和HMGB1浓度进一步升高(P<0.01)。与TAK-242给药组比较,AG490干预可显著加强TAK-242治疗作用,包括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心梗面积缩小及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浓度下降而IL-10、HMGB1浓度升高(P<0.01或P<0.05)。结论: 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I/R炎症反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能否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 kg-1)组、CUMS+阿魏酸钠(50,100,150 mg· kg-1)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连续灌胃给药21 d。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降低(P<0.01),糖水偏爱实验中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海马IL-1β、TNF-α、PGE2和IL-10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阿魏酸钠和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UMS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阿魏酸钠能明显改善CUMS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改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n=72)与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BUN、Scr、mAlb、β2-MG)、炎症因子(MCP-1、CRP、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为83.33%,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62.86%,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的BUN、Scr、mAlb、β2-MG、MCP-1、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贝那鲁肽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