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用醋酸铅(1mg/kg·wt)和氯化汞(O.5mg/kg·wt)给雄性性成熟昆明种小鼠染毒,共染毒70天,然后用染毒雄性小鼠与非染毒雌性小鼠交配,取受精卵观察卵发育状况并制备受精卵染色体。结果表明,醋酸铅染毒组(26.8%)和氯化汞染毒组(36.4%)受精卵发育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染毒组(13.3%)(P<0.01)。两组精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率(11.98%和10.80%)也高于非染毒组(8.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苯和甲醛对BALB/c小鼠进行联合染毒,探讨苯和甲醛对BALB/c小鼠联合染毒可能导致的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设苯组(50mg/kg,溶于玉米油)、甲醛组(2mg/kg,溶于生理盐水)、苯和甲醛联合染毒组(苯50mg/kg,甲醛2mg/kg)及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给小鼠行腹腔注射受试物,每日1次,连续染毒30d后继续饲养30d。实验中定期监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外周血血象、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和淋巴细胞彗星率,染毒结束后30d处死动物,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骨髓镜检。结果:苯_甲醛联合染毒组小鼠体质量降低,且染毒结束后,体质量持续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苯和苯_甲醛联合染毒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染毒结束30d后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苯-甲醛联合染毒组小鼠染毒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和彗星率显著升高(P〈0.05),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且染毒结束30d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和甲醛的亚急性联合染毒可致BABL/c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协同遗传毒性作用,此种作用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IBAS显微数字图象分析系统,对不同剂量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EtO)染毒小鼠的肝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染毒小鼠肝细胞核DNA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雄性染毒小鼠肝细胞核DNA的含量明显高于雌性,其中雄性染毒组与对照组、雄性染毒组与雌性染毒组之间,肝细胞核DNA含量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经K—S检验结果P<0.01。据此可以提示:环氧乙烷不但可以引起实验小鼠肝细胞DNA的复制,诱发肝细胞抵近恶性变的倾向,而且雄性小鼠肝细胞对EtO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5.
光气对小鼠MDA、GSH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背景与目的 :研究小鼠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对肺脏、血清和肝脏的氧化损伤。材料与方法 :40只雄性小鼠 ,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空气为对照 ,染毒组小鼠给予11.9mg/L剂量的光气 ,时间为5min,染毒后2、4、8h,测定各组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alondialol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Dismutase,T_SOD)活力。 结果 :随着光气染毒后时间的增加 ,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MDA含量升高 ;肺脏的T_SOD活力升高 ;肺脏和肝脏的GSH含量在染毒后2h降低。 结论 :光气染毒可引起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乙酰甲胺磷对雌性大鼠氧化损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乙酰甲胺磷对雌性大鼠氧化损伤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30只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设高(47.25 mg/kg)、中(23.63 mg/kg)、低(11.81 mg/kg)3个不同剂量乙酰甲胺磷染毒组、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雌二醇,0.1 mg/kg)。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经口灌胃,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检测大鼠动情周期、血清和卵巢组织中SOD和GST活性、GSH和MDA含量及卵巢组织形态等的改变。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乙酰甲胺磷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动情周期延长,血清SOD活力升高,GSH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GST活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卵巢组织匀浆中SOD活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各染毒组GST活力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染毒组卵巢组织GSH含量低于阴性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MD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卵巢组织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始基卵泡和初级卵泡增多,而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较少见,且闭锁卵泡增多。 结论: 乙酰甲胺磷对雌性大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在高剂量(47.25 mg/kg)染毒下,可引起动情周期的紊乱、卵巢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抑制卵巢的抗氧化酶活性,诱导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研究大鼠染毒后,不同时间点肺水肿以及肺部炎症的发生情况。材料与方法180只雄性大鼠,分3批,每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气染毒后5个不同时间点检测组,共6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大鼠给予38.08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1min,于染毒后1、3、6、12、24h测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取肺组织测定湿干比;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分别对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进行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ELISA测定。结果染毒后随时间的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湿干比增加;肺泡灌洗液的细胞计数增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增加,IL-10减少。以上各指标染毒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气染毒后引起的肺水肿及炎症反应具有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光气致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光气染毒肺水肿小鼠肺组织Bax、c-Fos、c-Jun、Caspase-3和Fas的表达。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气染毒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小鼠给予11.9 mg/L的光气,染毒时间为5 min。染毒后4 h,取小鼠肺脏,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Bax、c-Fos、c-Jun,Caspase-3和Fas的表达。Westen blot测定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光气染毒组肺水肿小鼠肺组织Bax、c-Fos、c-Jun、Caspase-3和Fas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Fas蛋白的表达也升高(P〈0.05)。结论:光气可能通过Fas/FasL通路诱导肺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aP)染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周期改变及BPDE-DNA加合物形成的情况,探讨DNA损伤与细胞周期阻滞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BaP(0、1、2、4、8、16、32 μmol/L)染毒16HBE细胞24 h,用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不同时间(0、1、2、4、8、12、24 h)以检测BaP染毒16HBE细胞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再根据上述结果选择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不同时间(0、1、2、4、8、12、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BaP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均增加(P<0.05或P<0.01)。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恢复早期(4~12 h)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恢复0 h相比明显增加(P<0.05),恢复2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24.52%)与恢复0 h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2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16HBE细胞内BPDE-DNA加合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恢复1 h时BPDE-DNA加合物含量与恢复0 h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而后随恢复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BaP染毒后细胞S期所占比例与BPDE-DNA加合物含量符合Cubic方程(R2=0.386,P=0.01)。结论:BaP染毒所致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与S期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亚慢性染毒对青春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标志物胰岛素样因子3(Insl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青春期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DBP 50 mg/kg和250 mg/kg剂量的染毒组,每组24只。隔日染毒,等体积灌胃,连续染毒90 d。分别于染毒后30、60和90 d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处死。取睾丸、附睾、心、肝、脾、肾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放免法检测血清睾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Insl3 mRNA表达。结果:DBP 250 mg/kg组染毒90 d肝脏系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50 mg/kg组染毒60 d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250 mg/kg组比50 mg/kg组显著下降(P<0.01);各染毒组大鼠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染毒30 d、60 d时DBP 250 mg/kg剂量组较DBP 50 mg/kg组显著下调(P<0.05),各染毒组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均随处理时间延长先下调而后上调,60 d较30 d显著降低(P<0.05),90 d较60 d显著升高(P<0.01)。结论:青春期大鼠DBP亚慢性暴露可干扰血清睾酮及睾丸Insl3 mRNA表达水平,对肝脏可能有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 < 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 < 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 <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或P < 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 < 0.05或P < 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受到抑制(P < 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 < 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 < 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 <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或P < 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 < 0.05或P < 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受到抑制(P < 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甲醛对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亚慢性染毒的条件下,研究甲醛对SD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0.2、2.0、20.0mg/kg)的甲醛染毒组。腹腔注射甲醛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14d,14d后称体质量,并采用股动脉放血处死受试动物,取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浓度;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抑制素B(inhibin B)浓度;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浓度。并解剖摘取卵巢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剂量组大鼠血清E2、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P〈0.05),FSH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LH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剂量组卵巢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甲醛对SD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染毒后硒对大鼠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77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3个不同浓度(300、600、900 mg/kg)DEHP染毒组、1 mg/kg Se+不同剂量(300、600和900 mg/kg)DEHP染毒干预组,连续饲喂90 d,试验期间观察大鼠中毒状况(精神亢奋、被毛蓬松、局部脱毛现象),试验期末称取大鼠体质量并取全血测定各类血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900 mg/kg DEHP染毒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出现中毒体征比例分别为63.63%(7/11)和100%(11/11),均较对照组0(0/11)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00、6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中毒体征明显降低(P均 < 0.05)。白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白细胞数(WBC)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O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600 mg/kg DEHP干预组白细胞数(WBC)明显升高、单核细胞(MONO)显著降低(P < 0.05)。红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后大鼠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均明显升高;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降低(P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红细胞参数未见显著差异。血小板参数中,未发现DEHP染毒与Se干预对SD大鼠血小板各参数产生显著影响。结论:300~900 mg/kg DEHP染毒可对大鼠某些红细胞和白细胞参数产生影响,硒的干预在300~600 mg/kg DEHP染毒条件下可保护某些血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苯并[a]芘(B[a]P)和滴滴涕(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胺酰转移酶((λ)-GD的影响及作用形式.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食用油和二甲基亚砜处理)、低和高浓度B[a]P染毒组[1.0和10 mg/(kg·d)]、低和高浓度DDT染毒组[0.6和6 mg/(kg·d)]、低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低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染毒组各受试物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注射1次,连续31d.末次染毒24 h后通过眼球摘除取血,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T的活性;并制作肝脏HE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a]P和DDT单独染毒时,均能诱导ALT和AST活性升高(F=41.308,P=0.000;F=20.083,P=0.000),随各自染毒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升高,但二者联合暴露对AL和AST活性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258,P=0.264).B[a]P和DDT单独染毒对γ-GT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联合暴露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816).HE染色观察到肝细胞膜界限模糊,发生水样变性,肝细胞中出现小空泡,呈蜂窝状,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细胞质水样变性加剧,部分肝细胞质溶解,并且细胞核肿大,形状不规则.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a]P和DDT单独染毒均能诱导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B[a]P和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独作用,而非交互作用.B[a]P和DDT的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未观察到对γ-GT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滴滴涕(chlorophenothane,DDT)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小鼠肝脏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成年雌性昆明种小鼠66只,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0.5、5、50mg/(kg·d)B(a)P染毒组,0.025、0.25、2.5mg/(kg·d)DDT染毒组,0.5mg/(kg·d)B(a)P+0.025mg/(kg·d)DDT联合染毒组,5mg/(kg·d)B(a)P+0.25mg/(kg·d)DDT联合染毒组,50mg/(kg·d)B(a)P+2.5mg/(kg·d)DDT联合染毒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和溶剂对照组(植物油处理)。染毒组用含B(a)P、DDT的食用油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21d,于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制作冰冻切片,利用原位缺口未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和50mg/(kg·d)B(a)P染毒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50mg/(kg·d)剂量组显著高于0.5和5mg/(kg·d)剂量组(P〈0.05);各DDT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联合染毒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联合染毒组细胞凋亡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相应的B(a)P染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的单独暴露以及与DDT的联合暴露均可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引发其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大鼠经光气染毒后肺组织不同时间点PPAR-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研究大鼠经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的表达变化,以探讨PPAR-γ在光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光气染毒后5个不同时间点检测组,共6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大鼠给予38.08 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1 min,于染毒后1、3、6、12、24 h观察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病理,并采用RT-PCR、ELISA和Western-blot分别测定肺组织中TNF-α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经光气染毒后随时间的增加,肺湿干比增加;病理显示肺组织呈急性肺损伤加重趋势。肺组织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PAR-γ mRNA表达水平在染毒后1 h明显降低,3 h降到最低,1、3、6 h和12 h时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染毒后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3 h降到最低,以后逐渐升高。 结论: 光气染毒后大鼠肺组织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光气诱导肺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光气暴露模型中肺组织氧化水平的变化,以及氧化应激是否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光气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光气染毒后6、12、24和48 h组。对照组大鼠鼻吸入空气,光气染毒组大鼠鼻吸入41mg/m3的光气,动态染毒30 min。检测相关指标后,选择染毒后12 h组作为本研究动物模型(后称光气组)。另将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光气组(41 mg/m3的光气染毒30 min)、RPM处理组(光气染毒后腹腔注射5 mg/kg的RPM)和RPM对照组(腹腔注射5 mg/kg的RPM)。再取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光气组(41 mg/m3的光气染毒30 min)、NAC处理组(光气染毒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NAC)和NAC对照组(腹腔注射200 mg/kg的NAC)。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肺功能、肺湿质量、肺系数和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浓度;测定大鼠肺组织ROS水平、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SOD、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苯致小鼠骨髓细胞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式吸入染毒的方法,共染毒3d,并在其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小鼠在细胞P53阳性率,并作U检验。结果:染毒30d后无一小鼠死亡,白细胞计数也在正常范围内,而PC53表达则是最高浓度组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染毒组(P〈0.01或P〈0.05);维生素C摄入量每日每只小鼠在2.5mg以上可降低P53表达阳性率;加入时间在染毒期2/3以上时也可降低P53表达阳性率。结论:苯吸入对小鼠的骨髓细胞DNA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沥青烟暴露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建立亚急性染毒小鼠模型,分别于30和60d进行不同剂量(55和165mg/m^3)染毒,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53、p21和Cyclin D1进行染色,观察p53、p21^WAP/CIPI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迭;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小鼠肺组织细胞DNA含量的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随着沥青烟染毒时间和剂量增加,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小鼠肺组织p53、CyclinD1基因蛋白在低剂量染毒30d组未见阳性表迭,高剂量染毒60d组呈强阳性表迭,P=0.001。p21^WAP/CIPI蛋白表达在低剂量染毒30d组呈阳性表迭,高剂量染毒60d组表迭明显下调,P=0.001。小鼠肺组织细胞各周期指数均发生变化,G1期细胞数下降,S期阻滞,进入G2/M期的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PI)增加,异倍体指数(D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相同沥青烟染毒时间55mg/m^3剂量组和165mg/m^3剂量组的PI均高于对照组,相同染毒剂量下60d组DI升高较显著,P=0.005。结论:沥青烟亚急性染毒损伤小鼠肺组织,发生支气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可能因影响细胞周期、S期DNA含量增加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以及与抑癌基因蛋白p53和Cyclin D1表达增高和p21^WAP/CIPI转录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