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院1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收集并上报的19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4例ADR报告中,21.60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63.9%),且13例严重ADR就有11例发生在此年龄阶段(84.6%);涉及的药品42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占首位(69.1%);报告者主要来源于护士(91.2%);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0%)。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淑敏  谷慧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107-107,109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上报的86例报告,分别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物分布、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报告共涉及46种药物,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为64例(74.4%);抗精神药物导致ADR最高(77.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54.7%)为主;严重的ADR 8例(9.3%)。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减少ADR的主要措施,同时医师、护士、药师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门急诊30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惠琴  李明香 《医药导报》2007,26(7):821-822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2006年上报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05份门急诊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药品总数85种,其中抗菌药物233例(76.39%);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183例 (60.00%)。结论 护士在门急诊要重视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以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泛珠三角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收集广东省清远市2008~2010各年第一季度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表数量以35.40%的平均速率增长,报告最主要来源一直都是医疗卫生机构,且以医生最多。静脉给药、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一直较高。结论应对ADR严重程度“一般的”进一步细化分级,发挥护士、药师在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实现多元化报告,对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的ADR进行重点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工作效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徐冰 《云南医药》2008,29(1):73-74
我院属边陲地区二级甲等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从2003年8月开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以来,共收集到38例。为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ADR)情况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年门诊、住院患者38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引起对合理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6~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该院2016~2018年上报的2 100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DR报告中,男1 119例(53.28%),女981例(46.72%);患者年龄分布以45~60岁最多,共820例(39.05%)。一般的ADR为2 022例,新的ADR 13例,严重的ADR 64例,新的和严重的ADR仅有1例。医生上报ADR 551例,护士上报171例,临床药师上报1 378例。致ADR的怀疑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396例,18.8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1 104例,52.59%);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受损为主(771例,36.71%)。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刘芸  张莉 《中国药业》2013,(18):86-8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06年至2011年由临床医师、护士及药师共同收集的732例有效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2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42.08%),静脉滴注给药引最多(79.92%),抗菌药物最多(53.7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42.9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院抗肿瘤药物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ADR漏报或不报原因,提出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发挥护士在ADR监测中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6年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ADR中,老年患者多,占总例数的35%(21例),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发生规律及其特点。结果:73例报表中,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共计63例(86.3%);涉及药物31种,主要为抗肿瘤药物(45.2%);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27.4%)和呼吸系统损害(21.9%),其次是皮肤及其黏膜的损害。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某院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上报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某院2018—2020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315例ADR,对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31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居多,有274例;男性患者134例(42.54%);女性患者181例(57.46%);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60.64%);发生ADR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居首位(33.61%);以静脉滴注(88.98%)给药途径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是皮肤及附件系统(34.55%)。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另外医院应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02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本院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的102例ADR监测病例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婴幼儿、老年患者出现ADR比例较高,分别为19.61%和25.49%;与抗菌药物有关的ADR为72.53%,其次中药注射剂ADR是12.75%;表明婴幼儿、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ADR增多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做好ADR监测和评价分析工作,可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徐欣昌  田晓云 《中国药业》2008,17(16):61-62
目的了解枣庄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2006年枣庄市637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27.22%),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20.71%),营养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分别为12.43%,9.47%)。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8.96%,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7例(1.10%)。结论应加强时合并用药和重度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徐雯宇  严炎中 《海峡药学》2005,17(4):196-197
本文简要介绍医院药师在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如何发挥作用。主要措施包括:提供药物信息,做好用药咨询;掌握药物知识,参与ADR监测建立ADR病侧讨论制度,共同提高识别ADR水平;及时对收集病例作出评价,落实反馈,上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