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156例,因高龄并发症和休克行非手术治疗8例,结果好转4例,死亡4例。行胆管切开T管引流等手术148例,结果治愈137例(92.5%),死亡11例(7.4%)。重症急性胆管炎应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力争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2例(手术死亡及传统治疗死亡各1例)。早期大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休克得到纠正率85%,明显高于未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休克纠正率50%。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在出现休克和(或)精神症状之前手术,对已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先给予充分的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方法。方法:对69例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例采用药物、十二指肠镜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死亡9例,其中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7例(77.8%)。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6.5%。十二指肠镜治疗有效率为94.1%。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6.1%。结论: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人适当的保守治疗,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力求安全、有效,十二指肠镜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短时间内能缓解梗阻的方法,高龄及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是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2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方法:结合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与ACST的关系,对52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39例,治愈36例,死亡3例;非手术治疗13例,10例好转,死亡3例,总病死率11.5%。结论:针对老年人ACST的临床特点.应在五联征出现之前手术,已出现休克者应先予适当的保守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立即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及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04年至2012年04月,该院诊治的2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经过合适的手术治疗后,有1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0.0%;有7例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95.0%,有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5.0%。2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分别为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而言,只有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同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才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胆管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和对策。方法:分析9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资料,其中60岁以下49例,60岁以上44例,Charcot三联征78例,Reynold五联征13例,确诊6h内手术46例,6h后40例,治疗期间多器官功能不全18例。结果:痊愈72例,死亡21例,死亡率22.6%(21/93);60岁以下和以上组死亡率分别为10.2%、36.3%;确诊6h内和6h后手术组死亡率分别为13.O%、37.5%;Charcot三联症和五联症死亡率分别为19.2%、46.1%。结论:高龄、延误手术时机、合并MODS是死亡的高危因素,早期手术、警惕继发性胆道结石、强化术后ICU监护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5年5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63例。结果死亡10例,总病死率15.9%;其中手术治疗52例,死亡6例,病死率11.5%;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4例,病死率36.4%。死亡原因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5例,感染性休克3例,DIC1例,心梗1例。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手术应力求简单、安全、有效。对于肝外型ACST,可慎重选择内引流术;严重的并发症、延误手术时机、术式不当、术前准备欠充分、高龄及并存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肝硬化(ACSTC)外科诊治的效果及危险性。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5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肝硬化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手术病死率为12.5%,38.46%(P<0.05),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病死率为14.29%,47.62%(P<0.01),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病死率为20.00%,54.55%(P<0.05)。结论: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效果好,肝硬化代偿期较失代偿期治疗效果好,一些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死亡原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ACST病人的冶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6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人休克得到纠正率(75%,12/16),明显高于未用地塞米松的病人(25%,1/4)。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于已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先给予适当的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AC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死亡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分析2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与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有五联征(休克,黄疸,高热,腹痛,精神症状)出现之前尽量手术,以免贻误手术时机,应早期大剂量应用氟美松。对于已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一旦休克纠正,即应不失时机予以手术。高龄,合并严重并发症。贻误手术时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内报道死亡率达33.6%。重症急性胆管炎所引起的严重的临床过程多半系胆管系统内高压和胆汁中的感染性物质通过毛细胆管的肝细胞屏障直接进入肝血流,引起胆源性败血症有关。肝细胞的胆血屏障被破坏是此症恶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1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其中1985—1990年收治25例,死亡10例,死亡率为40%。1991—2003年收治5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8.8%。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效治疗的经验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2例,治愈38例,死亡4例。非手术治疗8例,治愈3例,死亡4例,好转1例。讨论:急性重症胆管炎原则上宜早期手术,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亓分析其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0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总病死率12.0%(6/50)。总并发症发生率52.0%(26/50),总治愈率70.7%(41/50)。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相比较,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我们阿勒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58例结果治愈51例,治愈率87.93%。及时应用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后休克较快得以纠正。术前休克基本纠正17例,死亡l例,病死率6.25%休克未能纠正9例,死亡2例病死率22.22%。死亡原因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2例,感染性休克DICI例。结果:重视ACST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早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缓解休克症状。术前休克基本纠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手术应力求简单、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放置引流管,有严重的并发症延误手术时机,术式不当、术前准备前欠充分、高龄及并存糖尿病等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15-116
目的观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护理方法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CBP技术救治重症急性肾衰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采用CBP救治重症急性肾衰患者10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97.6±52.5)h,治愈39例(39.0%),死亡50例(50.0%),维持性血透状态5例(5.0%),放弃5例(5.0%)。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正确的护理可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将32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与疼痛护理、术前的患者准备、术后体位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2.5%、50%;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能安全、顺利地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7.
侯勖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4):263-264
目的总结高龄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ACST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合理、有效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治愈3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8.33%,均为术前出现休克患者,其中术前休克纠正的死亡1例,死于术后并存心脏病发作.未纠正者死亡2例,均为感染性休克未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所致。结论充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高龄、并发症、延误手术时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最适宜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5年至2001年收治的12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16.7%,死亡病例均为高龄患者,死亡原因为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本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来势凶猛,变化迅速。解除梗阻,充分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症急性胆管炎7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998年收治的75例6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9例,其中死亡及病情恶化出院6例,好转3例,手术治疗动出院1例,全组死亡率10.60%(手术组为3.03%),结论:老年重症急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不符,易延误诊治,病情发展快,休克发生率高,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本病一旦确诊,即应把握时机,及早施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50例,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PTCD+手术治疗组(n=6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n=85),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PTCD+手术治疗组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2.3%和36.5%(P〈0.05),两组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1%和14.1%(P〈0.05),PTCD+手术治疗组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结论DSA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术前全身状态,使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