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瘢痕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经缝合或植皮后在24 h内行放射治疗,耳垂部位采用钴-60机治疗,每次4 Gy,连续3 d,总量12 Gy,躯干及四肢采用铱-192后装机表面施源器,单次剂量7 Gy,连续3 d,总量为21 Gy.结果:术后随访5年,治愈35例,显效3例,治愈率87.5%,有效率为95.0%.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瘢痕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耳垂瘢痕瘤大多系打耳孔感染所致,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因瘤体位于耳垂部位,位置较特殊,治疗困难,易复发。我科自2000~2009年共治疗耳垂瘢痕瘤7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瘢痕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放疗,照射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3 Gy,连续3 d。结果:手术后放疗有效率为97.6%。结论:手术加放疗是治疗瘢痕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要早放疗、低剂量、小射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22例(38侧)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1年,耳垂皮肤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基本一致,手感柔软,无局部凸起15例,瘢痕较硬,稍高者7例。结论采用手术切除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方法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茹 《天津药学》2009,21(4):31-32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门诊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果:1次显效16耳,3次显效34耳,远期总显效率94.4%。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耳垂瘢痕疙瘩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对49例(61侧)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手术切除+术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B组:手术切除+术后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C组:常规手术组。结果 A组和B组疗效较好,而且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手术切除加术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透明质酸酶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方法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对12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局部瘢痕皮瓣恢复耳垂正常外形及剩余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胶原蛋白敷贴覆盖创面,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结果临床应用12例,20个耳垂,随访6~24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耳廓瘢痕瘤临床上也称瘢痕疙瘩,目前各医院对此病仍首选外科手术疗法,但巨大耳廓瘢痕瘤术后常常引起耳廓畸形及瘢痕瘤反复,得不到彻底治愈为其临床特点[1].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及临床探索,开展了对耳廓巨大瘢痕瘤的综合性治疗.即耳廓瘢痕瘤切除术加耳廓整形手术,术后辅加放射疗法,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我科1997~2007年10年中共收治的201例耳廓瘢痕瘤中的39例,44耳巨大瘢痕瘤的综合性的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范玉敏  李晓梅  王慧 《河北医药》2007,29(8):821-821
瘢痕常发生在有瘢痕体质的个体,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术后放射治疗62例瘢痕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4年共收治瘢痕瘤62例,其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13~46岁.病变位于面颈部8例,胸部32例,腹部10例,四肢12例.病变长度1.5~12 cm.  相似文献   

10.
三种方法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垂瘢痕疙瘩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多由扎耳环孔引起。传统单纯手术切除的复发率高。我科自1980年以来 ,采用单纯手术切除 ,术后加局部注射氢化泼尼松、透明质酸酶3种方法 ,治疗耳垂瘢痕疙瘩50例 (60只耳 )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0年8月—2000年10月 ,收治扎耳环孔后致耳垂瘢痕疙瘩患者50例共60只耳 ,按收治时间不同分成A、B、C3组。A组 (1980~1992年采用单纯手术切除 ) ;B组 (1993~1996年手术切除 +注射氢化泼尼松 ) ;C组 (1997~2000年手术切除 +注射透明质酸酶 )。3组患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的立体定向下显微或直视手术在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切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脑立体定向靶点定位和导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30例脑内小病灶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病变部位:额叶8例,顶叶13例(其中运动语言功能区14例),颞叶7例,枕叶2例。所有病灶均定位准确病灶一次切除,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CT引导的立体定向技术能对脑内小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结合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实现对脑内或功能区小病灶手术的微创化,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瘢痕疙瘩完全或部分切除,拆线后1周局部注射药物(5-FU 糖皮质激素得宝松或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4周1次,共12次.停药后随访1年.结果 经过1年的治疗,28例瘢痕疙瘩患者,治愈16例(57.14%),显效10例(35.71%),有效2例(7.14%).经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补体C3(complement C3,C3)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年龄35~60岁,体质量39~82 kg,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分级为Ⅰ或Ⅱ级颅内肿瘤患者,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各53例。丙泊酚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 mg.L-1,异氟醚组使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术后0、24、48 h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CRP、C3和IL-6的含量。结果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血清中CRP、C3和IL-6的含量术后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术后0~48 h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CRP及IL-6的含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时明显升高(P<0.05);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C3的含量术后24、48 h均较诱导前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0 h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其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RP、C3和IL-6的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 h时,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3和IL-6的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泊酚组CRP含量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1);术后24、48 h,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RP、C3和IL-6的含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降低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炎症水平,这可能也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胡守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17-118,1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方法以2009年3月-2012年7月就诊本院的5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0例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经过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后,47例治愈出院;仅3例切口出现轻微感染,经及时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7d,平均(4.6±0.3)d。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配合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局部混合药物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93例(117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瘢痕内切除局部瘢痕瓣塑形的术式,术后1周瘢痕区注射曲安奈德加低浓度5-氟尿嘧啶,观察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年,曲安奈德治疗组治愈28例(29侧),显效10例(12侧),无效5例(7侧);曲安奈德联合氟尿嘧啶组治愈37例(51侧),显效9例(14侧),无效4例(4侧)。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瓣塑形术联合术后曲安奈德、低浓度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效果满意,是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1例与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膀胱多发癌累及后尿道,1例为膀胱癌发生盆腔广泛浸润转移侵犯尿道,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尿道癌。结果: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率23.8%,2例行全膀胱切除十回肠膀胱术十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盆腔广泛转移者行放射治疗,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者补行全尿道切除术。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回肠膀胱术及尿流改道,须同时行全尿道切除术,选择原位新膀胱+下尿路重建术者,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类“V”或“N”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类"V"或"N"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面部除皱切口改良而来的腮腺美容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肿瘤并腮腺区域切除术。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临床Ι期愈合,无涎瘘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6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除2例患者耳大神经损伤外,其余患者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比较满意。结论类"V"或"N"美容切口入路切除腮腺肿瘤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腮腺部位的大部分肿瘤都可以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18.
王昆鹏  宫建  白宇 《天津医药》2012,40(8):831-83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及IL-13的影响,并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年龄35~60岁,体重39~82kg,ASA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各53例,丙泊酚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μg/mL,异氟醚组使用1% ~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0 h(T1)、24 h(T2)和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4,IL-10,IL-13的含量。结果 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血清IL-4、IL-10和 IL-13含量术后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T2、T3时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T0、T1时明显升高(均P<0.05);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T0和T1时IL-4、IL-10和 IL-13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丙泊酚组IL-4、IL-10和 IL-13含量均较异氟醚组增多(均P<0.05)。 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增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抗炎性水平,这可能也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颅内高压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 对16例颅内肿瘤术后早期颅内高压再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的发生与肿瘤的部位及性质密切相关,因牵拉伤再手术多发生于肿瘤切除术后48~72 h,因血肿形成再手术的时间变化较大.意识水平下降是术后颅内高压最重要的表现.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血肿或严重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20.
刘星伟  殷放  贾英斌  曾庆安 《中国医药》2010,5(12):1147-114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引起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我院1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或近全切术,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将132例患者分为2组,结扎组19例,未结扎组11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钙浓度.结果 术后18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扎组16例(84.2%)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未结扎组2例(1.8%)甲状腺功能低下.术后7 d结扎组患者血钙浓度为(1.79±0.23)mmol/L,低于未结扎组(2.13±0.16)mmol/L(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主要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损伤有关,术中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可避免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