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临床上除产后乳汁分泌少,甚至全无外,尚可见乳汁清稀,乳房柔软,面色少华,神疲食少;或乳房胀硬而痛,甚者蒸乳发热,情志抑制不乐,食欲减退。 乳汁过少可由乳腺发育较差,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畅所致。今择录食疗方29则。  相似文献   

2.
赵芯英 《光明中医》2010,25(3):454-455
<正>妇人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妇产科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产后第2~15日内,甚或整个哺乳期。现代社会,产妇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压力远大于男性,易致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而影响乳汁分泌,是引起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早在《诸病源候论》  相似文献   

3.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也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笔者2008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益母增乳汤治疗产后缺乳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产后乳汁不行是指多种原因引起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也称缺乳。我们接收一患者,产后乳汁量少、乳出不畅,属缺乳范畴,中医称之为"乳汁不行"。乳汁由精血化生,起于冲任二脉,依靠经气运行。妇人产后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气血亏虚及气机不畅皆可导致产后缺乳,常见于产后营养不良及精神紧张、心情抑郁者。患者某,女,34岁,产后反复积乳3月余,于2014年12月8日初诊。病史:患者于产后15d开始因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方案。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结果: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从改进前20.7%下降到2.2%,x2=414.18,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降低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产后乳汁缺乏多因脾胃虚弱,素体气血不足或产时失血过多损伤气血,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我院近3年来自选下乳方治疗缺乳104例,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因缺乳程度不同可分三种情况:产后3~6日乳汁点滴全无为乳汁不下;产后7日至2月内乳汁点滴全无为无乳;产后7日至6月内乳汁少为乳汁不足。本组104例中乳汁不下42例,占40.4%;  相似文献   

7.
李锡蓉 《四川中医》2013,(7):142-144
目的:探讨产后缺乳及乳汁淤积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娩第3天起对每一个没有母乳喂养禁忌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进行评估,将缺乳的产妇381例,按分娩先后排列,单数为试验组191例、双数为对照组190例,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产后康抚按摩;将乳汁淤积的产妇164例按出现症状的先后单数为试验妇和双数为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产后康抚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舒适度。结果:试验组乳汁分泌、改善乳汁淤积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可明显改善产后缺乳及乳汁淤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产后缺乳的患者越来越多。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 d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在产褥期、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局部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9.
产后缺乳是指在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完全没有,其发病率约为产妇的20%~30%,且呈上升趋势。产后乳汁不足多发生于产后2~3d至2个月内,以新产妇为多见。任何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忧郁及睡眠障碍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神经反射抑制催乳素和缩宫素的分泌,影响乳汁的合成与分泌。产后抑郁致泌乳的始动时间延后,乳汁分泌量较少。产后第3天催乳素分泌量较低,加重产妇消极情绪,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119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乳汁不足108例,乳汁全无11例。结果:经中西医联合治疗1个疗程(7~9d),乳汁分泌正常86例,乳汁分泌增多14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1%。结论: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对产后乳汁过少或全无称为"乳汁不行"或"乳汁缺乏"。其病因、病理为:乳汁为气血所化,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产时失血过多,伤气伤血,或产后汗出过多,伤阴耗津,致使乳汁生化之源不足;或情志所伤,肝郁气滞,乳络雍阻,气血失调,乳汁不行。笔者  相似文献   

12.
正产后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病之一,是指产后乳汁正常排出受阻,乳汁留滞于乳腺管内的一类疾病,一般表现为乳房发热、肿胀、乳内肿块等,严重者出现乳汁不行、乳房硬结、乳腺脓肿以及情绪焦虑、烦躁等症状,常可诱发急性乳腺炎[1]。中医古籍多有记载"妒乳""吹奶""产后妒乳""产后吹奶"之名,内外治法皆可用之。本病临证多见也多有报道,中医治疗极具"简、便、廉、验"之特征,取效甚多,确有独到之处。刍议之不啻为产后乳汁淤积  相似文献   

13.
冀秋凤 《陕西中医》2012,(9):1272-1272
<正>产后缺乳,亦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多因产妇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产后失于调养,运化无力,无以生乳,或因精神郁闷,气血壅滞,阻碍乳汁运行,致乳胀乳汁不得出,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现笔者就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元,亦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乳无汁”,是产后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新产后。其病因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现对我院门诊病人观察中缺乳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汁郁滞症是指产后乳汁排出受阻,乳汁郁滞于乳管内,临床表现有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发热等为症状特征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我科运用葱水湿热敷联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汁郁滞症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乳房经络推拿对乳汁淤积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产后48h内行乳房经络按摩+母乳喂养指导,对照组产后48h内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乳汁淤积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产后2~4天,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和泌乳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产后42天,观察组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产后3月,两组乳汁淤积发生率和乳汁淤积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经络推拿能缩短首次泌乳时间,增加近期及远期泌乳量,并对产后42天内的乳汁淤积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产妇母乳喂养中存在的产后缺乳、产后乳汁淤积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积极性。2017年3月武义县中医院建立了通乳护理门诊,主要针对产后缺乳和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开展护理评估、个性化的中医外治综合治疗、健康指导、随访等活动。通过通乳护理门诊,有效解决了产妇产后缺乳和产后乳汁淤积(的问题,产妇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9.4%。  相似文献   

18.
<正>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乳汁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1]。多发生在产后2 d~3 d或半个月内,也可以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内。中医称之为"产后缺乳"、"产后乳汁不行"等。于2012年8月~2014年5月间,笔者采用益气通乳汤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50例均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及产科住院患者,年龄20岁~35岁;病程3 d~3个月。诊断及排除标准:根据产后无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的临床表现及检查乳房不  相似文献   

19.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20,(3):214-215
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不易污染,乳汁中的抗体能增加新生儿的抵抗力。因此,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母乳喂养,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亦称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中医学认为,乳汁乃母体血液所化,产时损伤气血,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均可发生产后缺乳,治疗调护应当以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为主。  相似文献   

20.
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西医学称"乳汁分泌不足及无乳",是目前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产后两周内,甚或整个哺乳期。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哺乳过的母亲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