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晓琦  徐立新  邢海羚 《肝脏》2010,15(1):70-7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比较常见,其对肝病的慢性化、严重化及癌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探讨HBV、HCV重叠感染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我们对32例HBV、HCV重叠感染病例与单纯慢性乙、丙型肝炎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成功之后,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得以推广,出现多种检测方法,包括多聚酶反应(PCR)检测HCV RNA(定性和定量)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抗HCV抗体(HCVIgG和HCVIgM抗体)目前已可检测HCV感染者血清HCV核心抗原(HCVcAg)。本文综述用ELISA检测HCVcAg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FI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为探讨这四种病原体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分布,选取四类不同人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
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等6种,可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但明确导致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只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别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CV—GN)。这两种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生机制和病理改变各有不同,现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有偿供血员HCV、HIV和HBV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有偿供血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情况,分析HCV和HIV感染对HBsAg的影响。方法 检测296名供血员血清抗-HCV、抗-HIV和HBV的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结果 296例有偿供血员中,抗-HCV阳性194例,占65.5%。抗-HCV阳性者中,抗-HIV阳性为145例,占HCV总阳性的75%。本组AIDS患者均死于肝外感染或肿瘤而非肝病。HCV合并HIV感染组的HBsAg阳性率为2.8%,明显低于单纯HCV和单纯HIV感染者(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HIV高发区,抗-HCV阳性有偿献血员常合并HIV感染,是AIDS高危人群。HCV合并HIV感染,可能干扰HBsAg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聂青和 《肝脏》2005,10(4):322-324
全球有3.7~4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超过1.8亿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由于两者与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患者合并HIV感染。全球约有几百万人合并感染HBV/HCV和HIV。在欧洲,约40%的HCV感染者以及8%的HBsAg阳性者合并HI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抗HCV后HBV再激活的发生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HCV/HBV合并感染并接受抗HCV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共感染者的感染途径、是否存在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irate transaminase,AS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的变化情况。统计DAA抗HCV的治疗效果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8.
加强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新型肝炎病毒问题 从血清性肝炎一词的提出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证实,大约经过近30年。从非甲非乙型肝炎到公认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存在大约经过16年。当发现丁型肝炎病毒(HDV)时,有人提出其起源可能是类病毒(Viroid)或植物病毒。近来甚至提出HDV RNA可能是衍生于一种类病毒样因子(Viroid-like agent)和一种细胞RNA的重组而成,HDV对肝脏是否有直接致病作用的问题仍存在某些争议。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检中抗原表位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数超过1.7亿,近年来由于对血制品进行严格的常规HCV筛检,使得HCV新感染人数有所下降。因此,使用高度特异和灵敏的HCV检测方法对控制HCV感染至关重要。我们就HCV血清学检测方法中所运用的HCV分子中不同抗原表位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应用于HCV感染筛检中。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早期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戊型肝炎,其中HDV需在HBV的辅助下才能感染人。近年来发现的HGV、TTV、B19和SEN—V对人的确切致病作用尚未明确。在我国,临床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并有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急性肝炎则主要由HAV和HEV引起。肝炎病原学的多样性以及重叠和/或共同感染的存在,使得临床肝炎更加复杂。我们对上海市1990年至1994年的1054例肝炎人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研究,分析各种肝炎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为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研究是1989年由分子生物学专家首先取得突破的。以经血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恢复期血清作为抗体,对用NANBH实验感染的黑猩猩肝组织、胆汁等含有病毒的材料制备的表达型噬菌体文库进行筛选,获得HCV的第一个基因片段,进而克隆HCV全基因,由此表达的重组抗原组装的测定抗-HCV的酶免疫(EIA)试剂,以及据此设计的HCV RNA定性、定量诊断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因此,HCV基因克隆化的成功对于HCV以及丙型肝炎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与HCV-R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桂青  姚海云 《山东医药》2007,47(14):48-48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005年5月~2006年6月,我们检测了37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及抗-HCV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别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及黄病毒科,均能引起慢性肝脏疾病,全球约有5.5—6亿人口因感染HBV或HCV而危及生命。尽管两种病毒分子组成、复制过程及结构蛋白功能不尽相同,HBV及HCV仍具有许多共同特点。两者均有明确的嗜肝性、能在淋巴系统内感染并复制;  相似文献   

14.
绍兴县吸毒人群HIV HBV HCV和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县自199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近几年HIV感染者增长幅度惊人,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为进一步了解绍兴县吸毒人群的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吸毒方式和高危因素,于2005年对绍兴县戒毒所收容的吸毒人员开展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导致慢性肝炎,进而有发展至肝纤维化的危险,甚至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随着对肝纤维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目前对于HCV和HBV感染的理解也越发深入。通常认为纤维化是线性发展的过程,但是临床证据表明纤维化的过程并不是以一成不变的速度或者是按照线性的模式发展,肝纤维化发展的实际过程有时是慢速发展有时又是快速发展。无论是慢性HCV或HBV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治疗药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在宿主细胞内持续复制,导致慢性感染。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药物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的联合用药。本文将就HCV的细胞入侵、复制、逃避宿主的固有和获得性免疫,以及抗HCV临床试验药物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51.6%〈102拷贝/ml,HCV/HBV共感染者HCV、HBV下降均不理想。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B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但对HBV、HC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劳教场所吸毒类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我所2002~2004年新收容的吸毒类劳教人员进行检测,对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90年代中期因有偿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3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了解有偿献血HIV感染人群的HCV共感染率、共感染者流行病学和基因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高敏  卢诚震 《肝脏》2011,16(5):420-423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HBV和HCV慢性感染者分别超过3.5亿和1.7亿。由于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HBV和HCV重叠感染现象的发生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两种病毒都流行的地区,可达1%~15%。2004年东欧一项研究显示,在随机选择的2200健康个体中发现HBV/HCV重叠感染率为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