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切开挂线法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成功率高,肛瘘复发率少,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肛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的效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肛肠科收治100例肛瘘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实验组应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72%,对照组治愈率4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法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愈率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且对患者伤害程度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高位肛瘘治疗中采用中医挂线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高位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为2组,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8),而将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治疗作为实验组(n=38),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然而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及复发率均明显较优,差异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在高位肛瘘治疗中采用低位部分切开高位挂线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创口愈合,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二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均为高位复杂性肛瘘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组(治疗组)46例,切开挂线术组(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近期治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肛瘘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4年,随访78例,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等;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有2例复发,经扩创换药痊愈。肛门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后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一次成功,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并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及肛周皮肤的完整性,疗程短,痛苦少。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3):155-15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复杂性肛瘘6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联合术式,即内口扩创清除、肌间瘘管切开挂线、肌外瘘管隧道式拖线引流。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观察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一次性痊愈率(92.1%)与对照组(83.3%)比较,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5.45±6.98)d,与对照组相比(34.67±6.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切、挂、拖联合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疗效确切、微创、创面愈合时间短、保护肛门功能、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0±1.2)d、手术时间(53.8±4.6)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7±1.6)d、(65.1±5.2)h,术中出血量(25.4±3.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7.1±4.2)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用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而言,其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挂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所用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腔内微波术或传统剥脱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的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术治疗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优势突出,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满意度增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16例普宁市华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8)及观察组(n=20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功能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瘘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两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仍低于术前(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Wexw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Wexw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能够促进肛瘘愈合,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尿通淋方防治肛瘘切扩挂线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肛瘘切扩挂线术后排尿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术后1~2 d,实验组术后排尿障碍者立即予以利尿通淋方口服,对照组以诱导法、热敷或按摩、针刺、压穴治疗等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排尿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排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尿通淋方防治肛瘘切扩挂线术后排尿障碍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挂线疗法在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将我院肛肠科于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129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65例实行肛瘘挂线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64例实行肛瘘切开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以此来具体说明挂线疗法在肛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运用挂线疗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为(86.45±2.44),患者满意度评价为(91.43±3.43),均明显好于运用肛瘘切开法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挂线疗法能够较好的保证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肛瘘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此方法作为中医学治疗肛肠病的一个特色,是目前治疗肛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痿患者90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跟踪随访患者6个月时间了解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为(30.4±4.3)d,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为(37.5±5.8)d,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痊愈后肛门失禁评分与6月后随访了解大肛门失禁评分,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跟踪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治疗高位肛瘘,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痊愈,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手术当天与术后的疼痛,有效促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且还不会产生复发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单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缝合挂线术,在此基础上,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首次排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首次排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为(3.28±1.04)分、(5.48±0.82)分、(11.42±1.65)d,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首次排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为(3.02±0.09)分、(5.21±0.46)分、((6.07±1.33)d,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首次排便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44%、97.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2.78%,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优良,病人痛苦度逐渐降低,复发概率较小,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高位肛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减(低)压引流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疼痛、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肛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P=0.007);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8,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411,P=0.0000);治疗组的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5,P<0.05).结论 减(低)压引流根治术是一种保留括约肌的根治高位肛瘘的有效手术方法,不仅提高了高位肛瘘的治愈率而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既减少了术后肛门畸形,也保护了肛门功能和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立体定向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46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手术脑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偏瘫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微创、快速、定位精确及安全等优点,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ES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残、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高位复杂肛瘘采用瘘管旷置内口挂线治疗体会。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治疗的高位复杂肛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瘘管内口挂线,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结果:旷置瘘管内口挂线组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疗程短,病人痛苦更小,并发症少。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旷置瘘管内口挂线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高位肛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切口挂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瘢痕宽度、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应用于肛瘘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86例肛瘘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02±0.48)、(3.38±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0.29)、(4.19±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予以行同期多侧挂线法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内口切除引流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有效率、复发率等情况比较。结果从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82.5%;5.0%、15.0%;17.5%、30%,以及住院时间看,实验组(12±3.1)d,对照组(15±3.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简单安全,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