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对38例使用一次性塑料尿袋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监测,结果有10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对10例尿路感病例的观察,说明留置尿袋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且尿路感染与导尿病人的手术部位密切相关。与有关资料对比,导尿病人应用一次性尿袋对控制尿路感染的效果显著,明确了导尿病人更换尿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于勤 《护理研究》2009,(8):2026-2026
导尿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由于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且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为了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须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更换集尿袋的时间。选择我院神经内科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神经内科尿失禁病人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于勤 《护理研究》2009,23(22):2026-2026
导尿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由于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且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为了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须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更换集尿袋的时间.选择我院神经内科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神经内科尿失禁病人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留置导尿 16 0例的临床资料 ,按尿管留置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以及有无膀胱冲洗分组 ,就各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集尿袋更换越频繁 ,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 ;膀胱冲洗与否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 ,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集尿袋的更换以 1周为宜 ;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外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分为2组,分别3天及7天更换1次集尿袋,观察相同情况下临床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尿路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7天更换一次集尿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留置导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已是共识 ,密闭式引流也已成为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手段。但对于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意见尚不一致。本文对 5 2例重度脑外伤 ,留置导尿病人引流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1998年至 2 0 0 0年 12月收住我科重症脑外伤留置导尿病人 5 2例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号组 (换袋组 ) ,双号组 (不换袋组 )。两组病人入院时GCS 8~ 10分。单号组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 38.5岁 ,留置尿管时间 5~ 14天 ,平均 10 .2天。双号组男 19例 ,女 7…  相似文献   

7.
预防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留置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国内外护理进展分析与研究,提出留置导尿并发症主要的引发原因。方法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留置尿管应采取密闭系统。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方法 ,减少了留置尿管的感染途径。结论尿管与尿道间隙细菌上行感染;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以及集尿袋放尿道口处污染,且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病人保留导尿更换集尿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Ⅰ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Ⅱ组3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Ⅲ组1周更换1次集尿袋。留置导尿1周后分别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判断感染阳性率。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Ⅰ、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Ⅰ、Ⅲ组。结论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每3天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由于各种疾病导致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尿失禁病人,没有一种理想的接尿工具。目前临床上除导尿术外,使用的一次性尿液收集器存在储存量小、尿液容易反、成本高等弊端,而家属给病人采用的避孕套、翅料袋接尿又易引起阴囊水肿、湿疹:长期导尿又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探讨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 ,本文对 61例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病人的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月收住本院内科病区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病人 61例 ,其中男 3 5例 ,女 2 6例 ,年龄 5 0~ 86岁 ,平均年龄 68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68 3岁 ,留置导尿时间 6~ 3 2d ,平均 ( 12 .0± 3 .8)d ;对照组 2 9例 ,男 1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3 3岁 ,留置导尿时间 7~ 2 7d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20例,各组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分别为3 d、5 d、7 d、10 d,分析比较不同更换时间对尿液细菌检出率的影响;研究患者引流系统不同部位细菌检出情况,分析比较是否存在关联;对患者认知、心理、行为给予护理干预.结...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 (PUBS) is a rare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urple discoloration of the urine, collecting bag, and tubing. A number of factors are involved, but not always present, in its development including female sex,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onstipation, indicanuria, and alkaline urine. Despite multiple theories that involve the complex tryptophan metabolism to the tubing dye, the cause remains elusive. The syndrome resolves usually after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r changing of the collecting bag.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 and a pertinent literature review.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817 例尿液标本吞噬细胞的检测结果,评价吞噬细胞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取西京医院检验科尿液红细胞形态门诊2019 年1 ~ 12 月就诊患者817 例,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23 例,继发性 肾病患者61 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2 例,急性膀胱炎患者20 例,慢性上尿路感染患者41 例,正常尿液成分组19 例, 观察尿液有形成分中吞噬细胞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疾病组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尿液成分组吞噬细胞检 出率15.79%。与正常尿液成分组相比较,急性肾盂肾炎组检出率100%,急性膀胱炎组检出率100%,原发性肾小球肾 炎组吞噬细胞检出率86.35%,继发性肾病组吞噬细胞检出率67.21%,慢性上尿路感染组吞噬细胞检出率60.97%,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1~64.036,均P<0.01)。其中在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在不同疾病中吞噬细胞形态有所差异,在泌尿系感染时多见大吞噬细胞,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时多见小吞噬细胞。结论  吞噬细胞不仅在尿路感染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在肾小球相关疾病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形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两种集尿引流装置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种不同集尿引流装置对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4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4例,采用持续高度密闭式集尿器,对照组19例采用普通引流袋,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标本实验室结果.结果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密闭式集尿引流装置对降低尿路感染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引流袋,可避免分离尿管接口,减少尿袋更换频率.采取导尿系统的高度密闭性引流是目前留置尿管患者防止逆行尿路感染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Regular bacteriological control examinations of the dialysate may contribue to the elimination of pyrogenic and even septic reactions. Regular checks of HBS-Ag and HBS-Ab are an effective measur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which is characteristically anicteric and follows a prolonged course in patients on regular dialysis treatment (RDT). Virological examinations can be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CMV) disease in certain cases of unexplained fever. Regular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urine is important in the detection of 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ossibly necessitating binephrectomy prior to transplantation.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bacteriological control examinations of the urine, determinations of HBS-Ag and HBS-Ab, complement-binding reactions to CMV and mycotic cultures from the throat, sputum and urine should be regularly perform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may be found in up to 88% of the transplanted patients. Hepatits-B infection was noted in 62.8% of this case material. Positive Candida albicans cultures from samples of the uurine usually indicate systemic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The described diagnostic measures contribute to an effective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of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on RDT and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品保鲜袋用于男性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72例小便不能自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次性尿套外接尿袋组86例及保鲜袋组86例。观察泌尿系感染、阴茎皮肤水肿、尿液外漏、皮肤湿疹、家属满意度、护理效果6个方面的情况。结果:保鲜袋组接尿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尿套外接尿袋组。结论:保鲜袋接尿法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节省人力、物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方便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Purple urinary bag syndrome (PUBS) is considered to be a benign condition observed in the urinary catheter and bag in some catheterized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is syndrome is usually reported to occur in alkaline urine. CASE REPORT: We report of a catheterized patient with PUBS and slightly acidic urine (pH 6-6.5). A novel analysis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to detect compounds that are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PUBS. Urine, urinary sediment, and the plastic collection system were assayed and quantitated using these methods.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one of these compounds, indoxyl sulfate, is discussed.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PUBS in a catheterized patient with slightly acidic urine is reported. A nove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UBS and the first direct confirm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indigo in the urine sediment and collecting system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抗反流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留置导尿使用抗反流引流袋合理更换时间.方法 将78例留置导尿使用抗反流引流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为不换引流袋组,对照组38例为每日换袋组,分别对2组引流袋中的血性尿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组在一般特征资料及置管天数、输液量、饮水量、尿量和开阀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和10.5%,发生泌尿道感染(UTI)分别为2.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后留置导尿且尿液为血性的患者,使用抗反流引流袋时无需每天换袋,抗反流引流袋更换的合理时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留置导尿患者医嘱依从性与伴随性尿路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的医嘱依从性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 确定观察因素和患者是否依从的标准,留取尿标本进行尿培养,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所得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留置导尿患者饮水、引流袋放置高度及局部清洁消毒的依从性直接影响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P<0.01);抗生素应用依从性的高低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关(均P>0.05)。结论对留置导尿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饮水、引流袋放置高度,局部清洁消毒及抗生素应用的依从性,减少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对该医院临床科室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该医院2010年度从28 804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中检出真菌492株,真菌检出率为1.71%;其中从4 042例中段尿中检出真菌484株,检出率为11.97%。尿液标本中真菌检出率最高的患者来自重症医学科,其次是泌尿科和神经外科。尿液标本检出的真菌中,以热带假丝酵母菌居首位,构成比为74.4%;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前3位的真菌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耐药性最强。结论泌尿系感染患者采集中段尿真菌检出率最高,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患者分布在重症医学科,以光滑假丝酵母菌耐药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