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靶向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素(EPO)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模型组、BMSCs治疗组、EPO治疗组和BMSCs联合EPO治疗组大鼠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联合EPO综合治疗较BMSCs、EPO单纯治疗更能提高NGF、BDNF、GDNF和CNTF的表达水平.结论 BMSCs联合EPO综合治疗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T12半横断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BMSCs植入脊髓损伤处,同时局部应用BDNF,术后2个月用斜板试验及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移植后脊髓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000的神经微丝(NF)、相对分子质量为51 000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来评价移植对再生的影响。结果移植物能很好地与宿主融合和存活,移植细胞的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恢复,BMSCs和BDNF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半横断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联合应用BMSCs和BD-NF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5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7d、14d及28d,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治疗脑创伤大鼠后内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骨髓中提取出来的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后,静脉移植于大鼠脑创伤模型中,在治疗后1、3、5、7、14d,ELISA法检测损伤半球NGF和BDNF的浓度,并与对照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经股静脉移植后可在损伤的脑组织中表达。治疗组NGF和BDNF的表达于伤后1d至7d逐渐增加,于第7天达到高峰,至第14天降至较低水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经股静脉移植后可在损伤的脑组织中表达。移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增加损伤脑组织中的NGF和BDNF的表达,与时间有相关性。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对于创伤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治疗对鼠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一种有效的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微型恒量灌注泵硬膜下灌注BDNF和静脉注射MP的联合治疗方法,利用鼠T10脊髓损伤模型观察MP和BDNF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和BDNF联合治疗明显减轻了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继发性损伤,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索的再生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结论:MP和BDNF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急性脊髓损伤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千细胞(MSC)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均进行脊髓半切损伤。伤后1周,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MSC,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分别于移植后1天、1周、2周、3周、4周用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移植后1周两组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周、3周、4周,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显著提高运动功能。移植后4周,移植组损伤脊髓的结构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经MSC移植后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形态,MSC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程度评价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情况。方法取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自体神经组和硅胶管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组将剪断的10 mm神经缝合于原处,硅胶管组用10 mm医用硅胶管桥接神经缺损,正常组不手术。饲养4个月,于脊髓腰膨大处取材,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各组脊髓前角内均有BDNF表达,表现为点状红色荧光,均匀弥漫分布,胶质细胞内及周围均有分布,未染出神经元。光密度正常组>自体神经组>硅胶管组。结论应用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程度可以评价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贺晓玉 《天津医药》2014,42(6):547-550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7天起,对SCI大鼠进行4周运动训练,假手术组和损伤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2、3、4、5周采用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运动训练结束后(即损伤后5周)取大鼠T12~L1节段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内BDNF和TrkB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脊髓内BDNF和TrkB蛋白含量。结果 运动训练组和损伤对照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第1、2周明显提高,运动训练组较损伤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多分布于脊髓前角,脊髓后角及中央管周围也有出现;运动训练组BDNF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及损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TrkB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于脊髓前角、后角、中央管周围等处均出现较多分布;运动训练组TrkB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假手术组及损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TrkB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诱导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s。24例成年SD大鼠分为移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均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第9天移植组于损伤脊髓中心分别注入经CM-DiI标记的hNSCs混悬液,对照组注入人DMEM/F12培养液。术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术后每7天行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成功建立h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移植的hN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超过8周,并向脊髓损伤头尾端迁移,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示移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中的人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探讨灯盏花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示灯盏花素组在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方面均较对照组及正常组升高(P〈0.05)。BDNF及TrkBmRNA的表达在灯盏花素组也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升高(P〈0.05)。灯盏花素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培养液组(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空载体组(pcD-NA3.1组)和目的基因组(pcDNA3.1-bFGF组),每组24只,采用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0 min后,于损伤点分别注射DMEM培养液、BMSCs质粒修饰的细胞。在注射后第1、7、14、21天行脊髓运动功能Basso-Beatti-Bresnahan(BBB)评分,用RT-PCR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应用尼氏体染色后,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目的基因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bFGF表达、BBB评分及尼氏体染色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都明显高于其余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是脊髓损伤基因治疗可用的受体细胞,bFGF基因修饰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脾虚大鼠学习记忆及其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胶质源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利血平致脾虚动物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捏脊组。测定大鼠体质量、学习记忆和游泳时间等指标,评定脾虚反应的强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各组大鼠大脑皮层BDNF和GDNF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捏脊疗法使脾虚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同时,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阳性对照组和捏脊组相比,脾虚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大脑皮层BDNF和GDNF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捏脊疗法能有效抗疲劳和改善脾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捏脊调节大脑皮层BDNF和GDNF阳性细胞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复合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于大鼠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方法60只健康成年大鼠、体重200~225g、雌性,随机分为对照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复合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治疗组。各组又分为7、14、21d3个时间组,每组5只大鼠,每只动物进行单眼实验,另外一眼为正常对照。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7d后做成视神经损伤模型。4组术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NTF、BDNF、CNTF+BDNF。按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将动物灌注固定。做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每张视网膜距视乳头1mm部位随机取4个视野拍片,对每个视野中标记的RGCs进行计数,求平均值,计算视神经损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所剩余的RGCs数。结果视神经夹伤后各组RGCs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CNTF+BDNF治疗组7、14、21d各组RGCs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CNTF+BDNF治疗组RGCs数亦明显多于单独应用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P<0.01)。结论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应用CNTF+BDNF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一种神经营养因子(CNTF或BDN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分A、B、C、D四组,A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体移植;B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移植;C组:单纯凝胶复合体移植;D组:空白对照,软骨缺损不作处理.分别于4、12周处死取材.进行修复软骨的大体观察、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和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和电镜检查:软骨的修复A组优于B、C组,D组修复不良.各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A组:(20.43±1.81)分;B组:(16.29±2.63)分;C组:(10.57±3.60)分;D组:(5.77±3.30)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能更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沈文  王东 《安徽医药》2009,13(3):252-256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FSC)移植兼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脊髓损伤+NGF组;C组:脊髓损伤+移植FSC组;D组:脊髓损伤+移植FSC+NG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组织形态学观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胚胎移植可以在宿主脊髓中存活、发育、生长、分化并形成神经连接,促进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神经生长因子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CBS评分、图像分析显示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作用,B、C、D组好于A组,B、C组间无显著差异,D组效果最好。FSC移植与运用外源性NGF对于促进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具有协同效应。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兼用神经生长因子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报道抑郁使得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减少,锂通过增加脑内的BDNF而发挥作用。锂和丙戊酸盐选择性地激活神经元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因子Ⅳ,提高海马内BDNF的水平。锂和匹鲁卡品诱导的癫痫持续状态与大鼠脑BDNF广泛增高有关。锂也能增加大鼠海马内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但丙戊酸和安非他命都不改变脑内的NGF。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组合对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含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后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单细胞克隆传代细胞分为5组培养:bFGF、LIF、BDNF、bFGF+LIF、bFGF+BDNF组,此5组细胞培养1周,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Nestin;与bFGF组、LIF组、BDNF组相比,bFGF+BDNF组和bFGF+LIF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比例较高(P〈0.01),其中bFGF+BDNF组神经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在bFGF培养条件下,BDNF促进成年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高于LIF。  相似文献   

18.
王艳  闵鹤鸣  张苗苗  包翠芬  闵连秋 《天津医药》2015,43(12):1377-1381
目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示踪方式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的效果。方法 BMSCs 复苏培养后,分别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PKH26 进行标记,并且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细胞,分别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进行移植。将75 只SPF 级雄性SD 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dU、 PKH26、GFP 示踪组。采用线栓改良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 h 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采用脑立体定位仪经脑实质植入10 μL 生理盐水;BrdU、PKH26、GFP 示踪组分别植入 10 μL 的BMSCs/BrdU、BMSCs/PKH26、BMSCs/GFP。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TTC 染色、脑组织含水量法进行模型鉴定及疗效判定,采用焦油紫染色进行神经元计数,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标记细胞阳性率。结果移植前细胞BrdU、 PKH26、GFP 标记率无明显差异。移植4 周后3 示踪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神经元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计数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示踪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FP 示踪组的荧光标记细胞阳性率高于 BrdU、PKH26 示踪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GFP 示踪方式效果更为持久,优于BrdU 和PKH2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复合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治疗组。各组又分为7、14、21 d 3个时间组,每组5只大鼠,每只动物进行单眼实验,另外一眼为正常对照。四组制成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NTF、BDNF、CNTF+BDNF。按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将动物灌注固定。完整取下视神经,固定,包埋,切片处理后进行图像分析,对正常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和夹伤后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视神经轴突计数结果显示各组轴突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CNTF+BDNF治疗组7、14、21 d各组轴突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CNTF+BDNF治疗组轴突数亦明显多于单独应用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P<0.01)。结论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应用CNTF+BDNF明显优于单独应用CNTF或BDNF。  相似文献   

2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rs,NTF)家族成员之一,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多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起重要作用。BDNF还能够调节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神经兴奋性和突触传递,在突触可塑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与其对离子通道的调节有关。BDNF不仅可以与TrkB受体结合激活第二信使级联反应和蛋白磷酸化过程调节离子通道的性质,还可以直接调节钠通道活性。可见,BDNF还具有神经调质和兴奋性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