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梦清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108-10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男护生产生职业困惑的原因及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从而增强男护生的职业信心,提高其职业稳定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9名男护生的择业观念、专业认知度、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就业前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绝大多数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并非他们的意愿,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录取率和就业率高;只有33.3%的男护生准备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认为影响职业生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偏见及传统观念;仅31.9%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学习满意。结论针对性地对男护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增强学习护理专业的信心。充分发挥男护士的岗位优势,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扩大男护生生源,提高其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影像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在校的影像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欠缺;对当前就业形势及社会市场需求的认识也存在一定不足。结论加强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程度及其发展方向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于本专业社会供需情况的了解,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和在校生专业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发现,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认同率高,但专业选择盲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所以,加强麻醉学专业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和以后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礼芳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115-116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流失的自身影响因素,为降低其流失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职新生中随机抽取720人,通过自制表格进行调查。结果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就业前景的信心、职业声望和社会职能观均能影响流失率。流失率与选择职业意愿来自亲友、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地位低下呈正相关;与身高〉1.62米、选择职业意愿来自父母或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或比较乐观、职业非常受人尊敬和社会非常需要该职业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不了解专业、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低下是中职护生流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中职护生流失率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对护士职业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实习护生能够坚定选择本专业的信心,以指导并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和教学改革。方法对我院40名中专实习护生、39名大专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研。结果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方面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待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与临床护理工作者共同关注,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护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分析影响护生就业取向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以提升护生的就业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对本校2009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当前就业政策及形势的认识、对就业指导的认识及就业的期望和价值取向的认识以及自身就业心理上还存在不足。结论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知识及新医改政策的学习,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加强护生的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转变护生的就业理念,使护生确立与新医改形势相适应的就业取向,提高护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晓莉  杨妮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103-104
目的了解护生的职业认知和就业取向,为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就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将进入实习的20 0 9级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47.7%的护生因为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5 8.6%的护生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职业认同度一般。结论应加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指导护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的就业心态,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某医专学校500名学生的就业心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及由此产生的焦虑状况。结果:医专学生对就业形势看好却就业信心不足,有56.20%的学生存在社会生存焦虑。结论:学校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医学专科学生(医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附加包括调查对象年龄、专业、性别、生源地、专业满意度、就业前景态度、学业压力等内容的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经总分筛查,45.1%的医专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医专生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大学生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无显著性差异外,医专生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因子中除敌对、偏执得分低于大学生常模外,其余的均高于大学生常模。SCL-90总得分与生源地、就业前景态度、学业压力等因素有关。结论厦门地区医专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状况和全国大学生状况。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注意医学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医专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医专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3名在校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医专学生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躯体化除外)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医专学生心理问题的的检出率为7.99%;医专学生SCL-90总均分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高招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七个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单招生(P〈0.01);临床专业学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七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护理专业学生(P〈0.05或P〈0.01)。结论: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高招生、临床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率却呈下滑趋势,但同时很多医疗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致使职位空缺。护生就业率下滑与医疗用人单位职位空缺,成为制约我校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我课题小组对2009级护生进行就业取向调查,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指导护生转变就业观念,确立与新医改形势相适应的就业取向,有效提高护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存在着总量相对过刺、就业市场被挤占的现象;中等卫校毕业生有年龄较小、知识及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特点,存在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视野较窄的现象。加强对中专毕业生继续上学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拓乡、村级卫生机构就业市场;增强学生自身竞争力,是改善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临床医学专业还是个紧缺专业,但对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以下简称医专生)来说,这个专业还是显得相对过剩。这主要表现在医专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且还比较困难。不少医专生在就业市场上遭受冷落,诸多用人单位的大多数需求名额明确表示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者,面对风云变幻的人才市场,他们感到深深的失落和困惑。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1.医专生就业难原因分析1.1医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大专生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地区,学生人学时起点相对较低,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人学后,由于大专生的培养方式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4.
实习护生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处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实习医院的665名护理专业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情况、伤口处理、后续处理、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看法及调查对象所在医院针刺伤管理现状。结果 被调查的665名实习护生中有90.9%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有14.2%的实习护生未经任何处理,76.6%的实习护生未做后续处理,仅1.4%的实习护生进行血液检查;实习护生对针刺伤全面防护基本知识掌握较差;部分被调查学生所在实习医院没有针刺伤登记及上报制度。结论 护理专业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后处理不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前要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以减少针刺伤危害。  相似文献   

15.
对医护专业学生在医患诚信趋势判定、影响因素认知、就业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医患诚信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生与护生在就业取向、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诚信认定趋势及影响因素不同,因此提出相关建议,以利于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生学习成绩的自身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生入学时,采用自制表格进行调查;入学两年后,选取平均成绩≥85分的优秀学生分析其成绩与调查结果的关系。结果年龄≥20岁,选择职业意愿来自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乐观,认为职业声望非常受人尊敬的成绩优秀者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成绩与选择职业意愿来自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或比较乐观,认为职业非常受人尊敬呈正相关;选择职业意愿来自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是成绩优秀的促进因素。结论中职护生的学习成绩受职业意愿、专业了解程度、就业前景和职业声望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护理学专业学生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择业意愿及就业取向,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入毕业护理学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参加招聘会的次数与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更多(P〈0.01),就业择业观更为合理,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者更多;而专科护生中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个人发展",而专科护理专业学生把"薪酬"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P〈0.01);对专业的认同感,多数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较有前途,而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中认为专业较无前途者多于本科护理专业学生(P〈0.01)。结论:应加强学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培养,指导其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态度、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专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编问卷对233名临床医疗系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9.7%的学生对选择学医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悔;外科系列专业是医学生较为喜欢的职业;个人兴趣爱好、学科发展前景、经济收入等是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当今医学生专业思想不太稳定,々业取向存在偏差,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应届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就业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101名护理专业应届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符合有效回答的91人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被调查的91人中,就业的为77人(88.6%),未就业的为14人(11.4%);女生的就业率(85.5%)高于男生(75%),维吾尔族学生的就业率(92.2%)高于哈萨克族学生(72.7%)和汉族学生(56.2%);(2)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地点的选择31人(40.3%),学历优势33人(42.9%),对工作岗位人才需求缺乏了解31人(40.3%),就业遇到困难时当面清教老师44人(57.1%),对就业形式与政策的了解23人(29.1%),学校的就业指导的作用33人(42.9%),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30人(39.0%);(3)民族、就业意向、求职中的困扰因素、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方式、就业中的压力、优势及对就业指导的看法对护理专业本科生是否就业具有预测作用(P <0.05)。结论护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受就业意向、就业抉择自主性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加强护生就业指导是地方院校护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就业选择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专业认同、就业选择问卷调查。结果:专业认同总分为(3.341±0.614)分,各维度中情感性认同、认知性认同、行为性认同得分较高,适切性认同得分较低;就业选择总分为(3.042±0.544)分,各维度中专业学习得分较高,就业前景、专业价值得分较低;总体专业认同及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适切性认同与就业选择呈正相关性,其中情感性认同是就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度尚可,学生尚不确定毕业后是否选择从事临床药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