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英 《淮海医药》2005,23(6):447-448
目的观察倍他组定、吲哚美辛联合治疗神经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2003年12月年诊治的24例偏头痛患者均给予倍他组定、吲哚美辛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发病持续时间、间隙时间、发病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47±5)h、(10±2)h;发作间隔时间分别为(135±31)d、(567±332)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倍他组定、吲哚美辛联合治疗神经性偏头痛安全可靠,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作者近4年来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拟方治疗偏头痛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7例华侨大学医院朱同堡福州市建新医院林华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各异,其疼痛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我们收集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和偏头痛3组病例共9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均获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  相似文献   

4.
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为偏头痛,多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诱发。常见于青少年,以女性多见。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郑朋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511-512
目的对神经内科头痛症状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提高临床的治愈率。方法对2008年~2012年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具有头痛症状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其头痛的病因、临床特征和种类的差异。结果在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最为多见,分别占头痛患者的24.3%、25.7%,13.5%,16.3%。结论在对头痛的治疗中,应该对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更加重视,加深对这四种头痛的认识,深入了解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等方面,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文曼  马慧姝 《中国医药》2011,6(10):1280-1280
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分为偏头痛型和非偏头痛型,都是由于颅内外血管扩张而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头痛”、“头风”范畴,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但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我们近年来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收到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共观察患者60例,均为吉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半年至5年。将这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7.
胡翔南  姬长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68-2570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听功能及前庭功能表现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偏头痛患者及31例对照组患者,收集详细病史,并测定其纯音听阈和声导抗以及视频眼震图。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2例(3耳)出现听阈上升,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声导抗无明显异常。偏头痛患者中有10例出现眩晕症状(对照组无明显眩晕症状)。偏头痛组视频眼震图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偏头痛患者有听功能的下降,无中耳传音功能的异常。一部分偏头痛患者出现眩晕,与偏头痛发作有密切关系。偏头痛患者不仅有周围性前庭功能的异常,也可以有中枢性前庭功能的异常。偏头痛患者进行前庭功能的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临床头痛症状,以期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神经内科头痛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头痛原因、临床特征表现以及种类差异进行探究。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头痛症状中最为常见的为偏头痛、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所占比率分别为32.2%、19.5%、17.2%、13.8%。结论在治疗头痛患者的过程中,应重视偏头痛、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并不断加深相关认识,对头痛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征表现进行深入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痛苦,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丛树春  解荣 《首都医药》2002,9(6):63-63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尤以偏头痛居多.自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芎参汤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MI)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常见类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针灸科的临床主要适应症。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疗效,其中以"太阳透率谷"治法的效果显著。本文试从透穴部位的解剖学形态方面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淑贤 《河北医药》2010,32(10):1276-1277
小儿偏头痛是年长儿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血管神经性头痛较多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1]。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对50例偏头痛的患儿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55151部队门诊部(山东省济南市250031)薛喜儒血管神经性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时患者一侧头痛,有时也出现刺痛、灼痛、钻痛等,开始仅限于某一部位,逐步向周围扩散,牵扯...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一侧或双侧头部发作性、波动性、神经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内科疾病,临床上同时还伴有胃肠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我们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复方丹参和山莨菪碱(654-2)治疗34例偏头痛(发作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晋华  霍海滨  张世霞  郑宏 《河北医药》2012,34(24):3819-3820
神经性耳鸣是耳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周围环境无声源的情况下觉得自己耳内有鸣响,神经性耳鸣的病因复杂,通常还会伴有听力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都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9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97年至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神经性耳鸣患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西平在治疗各种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年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同时设置了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每组分为典型偏头痛、普型偏头痛、丛集型偏头痛三种。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典型偏头痛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在治疗偏头痛特别是典型偏头痛上显示了优越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一侧或双侧头部发作性、波动性、神经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内科疾病,临床上同时还伴有胃肠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我们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复方丹参和山莨菪碱(654—2)治疗34例偏头痛(发作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 ,笔者自 1996年以来 ,应用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 5 0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 1996年~ 2 0 0 1年门诊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35例。发病年龄 16~ 6 9岁 ,其中 18~ 5 0岁 ,占 4 5例 ,以青壮年多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最长者达 30余年。血管、神经性头痛 2 4例 ,偏头痛 10例 ,外伤性头痛 6例 ,枕神经性头痛 2例 ,紧张性头痛 8例。1 2 临床表现 以头痛为主 ,疼痛特点以痛有定处多见 ,或昏或胀 ,甚则痛如锥刺。每遇情绪波动、劳累等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安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治疗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5 mg/次,根据病情适量增减,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0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脑安滴丸,20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脑血流指标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和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cy、LPA和VEGF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VA、ACA和PCA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安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泰必利Tiapride是一种含烷砜的邻茴香酰胺衍生物,可治疗顽固性头痛和各种疼痛综合征等,是一种新型神经精神安定药。国外自1974年开始用于临床。我科于1983年7月~1984年2月用泰必利(江苏淮阴制药厂试产)治疗头痛,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采用抽签随机化法,对门诊成人非症状性头痛患者87例(血管性头痛54例、典型偏头痛5例、神经性头痛28例),单用泰必利治疗。另41例用安慰剂治疗。这些患者以往多数曾用过多种镇静止痛剂及抗5-HT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头痛学会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将头痛疾患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又分为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其中以前3种最为常见,主要疗法是药物治疗。本文重点介绍这3种原发性头痛的药物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适于所有的偏头痛发作,目的是尽快终止头痛发作、消除伴随症状;频繁发作的偏头痛需要预防性治疗,目的是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减轻头痛的严重程度、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等。1.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