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经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36例。在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然后下腹部做5~8cm切口,行下段输尿管及部分膀胱袖状切除,取出肾标本。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60±58.5)min,术中出血量为(260±6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6例早、中期胃癌者,其中行根治性胃近端切除术16例,根治性胃远端切除术12例,全胃切除术8例.结果 本组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术260 min,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86 rain,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全胃切除术100 ml,近端胃大部切除术90 ml,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0 ml.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2 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3.3 d,平均开始进流质时间3.9 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发生.认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一种新的食管空肠/食管胃吻合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游离胃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反式抵订座法将抵钉座置入食管,并行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术(观察组),观察手术效果。并与同期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行开放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切除手术及吻合,其中17例行胃全切+食管空肠吻合,5例行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2.0±49.8)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8.1±12.8)rain,通过反式抵订座置入技术完成吻合器抵钉座的放置时间(12.9±4.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4±0.8)d,术后进食时间(8.0±2.6)d,术后住院时间(10.8±3.3)d,术后近期疗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区别(P〉0.05),但抵订座置入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更短(P〈0.05),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更早(P〈0.05)。结论反式抵订座置入法技术可靠、稳定,是今后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或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经历了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到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发展过程,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加快了术后恢复,目前腹腔镜胃癌手术已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D2淋巴结清扫水平,消化道的重建亦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即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进一步推动胃癌手术的微创化是当前的关注焦点,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性好及可行性强等优势,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胃、结直肠肿瘤等患者中。本手术为NOSES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腹腔镜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2根治术,腹腔镜下游离、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剑突下小切口取出标本并做消化道重建。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9例,手术时间278~480 min,平均323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20.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6 d;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9例,手术时间189~332 min,平均256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18.0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 d。结论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手术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进食时间早等优点,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6.
毛新彦  张克伟 《山东医药》2009,49(38):77-78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8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镇痛投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及第1次下床、排气、进食距术毕时间,术前1 d和术后1、7、14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失血量、术后投镇痛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及第1次下床、排气、进食距术毕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均〈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迅速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7 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14 d才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开腹组患者上述指标术后7、14 d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均〈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国 《山东医药》2010,50(38):71-72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4例。EN组术后24h即开始EN,连续7 d;PN组34例术后接受PN。结果与PN组比较,EN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低,但术后7 d血清白蛋白血清水平高(P均〈0.05)。结论 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EN应用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4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48例术前判断可行根治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手术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降低,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分别为6、12 d。认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均优于开腹手术;此对术后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达芬奇机器人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外科自2016-12/2017-04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信息,以同期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信息做对照,将二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以及预后等信息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于腹腔镜组,达芬奇组术中出血少(P0.05)、淋巴结清扫彻底(P0.0 5)、手术切缘更安全(P0.05),但手术时间会增加(P0.05);而在患者的术后恢复中,二组术后首次进食、消化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费用却会明显增加(P0.05);但接受达芬奇根治性全胃手术的患者术后住院日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而这种差异在根治性远侧胃切除术患者中却并未发现(P0.05);另外,二组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情况并未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但仍需要术者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并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16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远端胃切除根治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根治术组,两组患者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术中、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8±40.2)min和(244.7±39.7)min、(299.5±114.9)ml和(273.8±121.4)ml、(28.4±9.4)个和(27.7±9.1)个、13.0%(14/108)和14.0%(15/108),46.9%和47.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OR=1.536)、淋巴结转移(OR=0.739)、浸润深度(OR=1.534)与化疗方案(OR=1.337)是影响术后3年存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显著,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直径与化疗方案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02/2016-11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是否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组)56例,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48例,术后均给予6个疗程XELOX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术前观察组临床有效率48.21%,疾病控制率为92.4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手术切除范围、姑息性手术例数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缘R0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vs 5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3 mo、6 mo KPS评分(82.8±6.9 vs 91.6±8.1)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1 vs 85.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对照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2017-12,随访9-46 mo,中位随访时间为24 mo,随访期间观察组共出现4例死亡,10例复发、转移,对照组出现11例死亡,19例复发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6.067,P0.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观察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切缘R0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袁龙  李智  吴惠泽  韩广森 《山东医药》2011,51(8):20-21,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超低位直肠癌,运用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65例(腹腔镜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6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复发、转移、大便失禁和总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适合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74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全胃切除术2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术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11~2014-11收治的72例早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于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半流质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术后复发、癌细胞转移及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168.8±30.9)min、(6.6±2.3)cm、(131.8±63.4)ml]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半流质时间及住院天数[(2.9±1.4)、(2.4±0.9)、(7.4±1.6)及(10.7±3.6)d]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较对照组(27.6%)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癌细胞转移及死亡病例,存活率为100.0%。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病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照组病例行开放性手术,统计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肾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72.61±6.65)ml,术后禁食时间为(1.06±0.23)d,住院时间为(6.21±0.98)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止痛药物应用率为12.5%,以上统计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肥胖患者后,患者的血糖、体重迅速得到改善,疗效明显。但治疗后的患者由于术式的限定,术后旷置胃无法再行内镜检查,潜在存在发生肿瘤等其他疾患的可能,其发生风险目前还无文献报告。对于有胃部肿瘤家族史和肿瘤标记物异常等高危患者应慎重考虑行LRYGB手术,拟行LRYGB的患者术前胃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应适当扩大胃镜活检可疑病灶的指征。结合文献尚未见LRYGB术前发现胃肿瘤的报道,现报道1例我院拟行LRYGB治疗肥胖型T2DM的患者,术前胃镜检查意外发现早期胃癌,后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联合胃肠转流手术,术后获得与LRYGB治疗肥胖型T2DM同等疗效及胃癌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新辅助化疗,直接进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液学毒性反应及消化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3%、34.29%及22.86%;对照组分别为12.77%,27.66%及21.2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行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ixon手术18例、Miles手术10例。 结果28例均顺利进行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无中转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50±21)min,平均出血量为(52±23)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1±1.8)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2.0±0.6)d,平均清扫淋巴结(16.3±2.8)个,平均住院时间为(8.9±3.5)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狭窄、输尿管损伤或者肠梗阻的发生。 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更方便,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68例75岁以上胃癌患者,在全麻下行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其中根治性切除49例,姑息性切除1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15/68),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2例(脑梗死1例,肺动脉栓塞1例)。姑息性切除的19例患者17例获随访,1、2、3a总生存率分别为31.2%、5.9%和0。根治性切除的49例患者中45例获随访,1、2、3a总生存率分别为66.7%、42.2%和23.8%。认为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34例高龄胃癌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4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例),护理满意度高达(92.31±2.08)分。结论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