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五泉穴"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76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给予针刺"五泉穴"(聚泉、上廉泉、左旁廉泉、右旁廉泉、涌泉)。两组均1 d治疗1次,治疗2周为1个疗效,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4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泉穴"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五泉穴”治疗中风Broca失语的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验证针刺“五泉穴”治疗中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Broca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五泉穴”(试验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每组38例。均进行为期21 d的治疗,按照汉语失语检测法(CRRCAE)量表评分。结果: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理解力改善状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泉穴疗法对中风Broca失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对于中风Broca失语症状的改善优于传统穴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合二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选穴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髓会穴组(风府、大椎、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颈四、五夹脊)合二泉穴(廉泉穴、语泉穴)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髓会穴组合二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刺五泉穴治疗运动性失语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五泉穴对B 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五泉穴组(涌泉、上廉泉、左右旁廉泉、聚泉)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穴位(哑门、廉泉、通里)38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3.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五泉穴治疗Broca失语疗效好,起效快,是治疗B roca失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0,30(10):1015-10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关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的治疗组30例,服用西药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均按照"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制定的记分标准进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组临床恢复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与西药对照组疗效(8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较小,起效较快,复发率低。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 随机收集 81例患者。对照组 35例采用语言康复训练 ;治疗组 4 6例 ,在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采用针刺治疗 ,主穴取百会、哑门、通里、廉泉。每日 1次。疗程 30 d。结果 对照组显效 10例 ,有效 8例 ,无效 17例 ,总有效率 5 1.4 % ;治疗组显效 2 3例 ,有效 14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 80 .4 %。经 χ2 检验 ,P<0 .0 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中风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d,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55例中痊愈3例,显效17例,好转14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61.8%;治疗组55例中痊愈10例,显效19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黄饮子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7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构音清晰度、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CFCP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 0.05);治疗后观察组构音清晰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治疗3周观察组CFCP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五泉穴联合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恢复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管氏舌针穴位图选取聚泉、中矩、金津玉液、心穴、肝穴、脾穴、肾穴点刺,其中肝穴、脾穴、肾穴均取双侧,每穴针刺5 s,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不留针,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选取廉泉、风池、通里、阴陵泉、太冲,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20 d,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失语商、改良的汉语成语成套测验ABC评分,运用改良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2组复述、自发谈话语言功能测定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失语严重程度的改善均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失语的严重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氏舌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常规针刺;可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日常生活对语言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11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6天,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1.43%。结论: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杜仲、续断、牛膝),1 d 1剂,早晚2次分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手阳明及足阳明经穴为主)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21%;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80%。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隽 《河南中医》2010,30(6):598-59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取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天柱、上廉泉、金津、玉液穴。对照组30例,取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内关、通里穴,采用平补平泻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留针30min,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30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五泉穴"对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单盲法依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五泉穴"组(极泉、天泉、曲泉、阴陵泉、涌泉)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穴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大椎、肩髃、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30例。结果:两组比较,针刺"五泉穴"组对改善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结论:针刺"五泉穴"治疗痉挛性瘫痪疗效好,起效快,是治疗痉挛性瘫痪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现民  侯静玥 《河南中医》2012,32(4):476-477
目的:观察电针五采穴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主穴取患侧五泉穴,即“极采、天泉、曲采、阴陵采、涌采”.配穴以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四神聪,八邪,八风为基础配用穴位.每次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周日体息,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主穴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配穴与治疗组相同.留针时间和疗程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20倒,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对照组2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电针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捻转补法治疗中风合并耳鸣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风合并耳鸣耳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穴和双侧中渚、外关、太冲、三阴交、太溪穴,太溪、三阴交穴施以捻转补法;对照组选取与治疗组相同穴位,采用留针法。2组均配合半导体激光和五官超短波治疗,均治疗20 d。采用耳鸣严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耳鸣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耳鸣严重程度评分[(5.04±3.24)分比(5.67±3.55)分,t=-0.88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鸣显效率为38.3%(18/47)、对照组为17.8%(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1, P=0.000)。观察组耳聋显效率为38.3%(18/47)、对照组为3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2,P=0.004)。结论捻转补法针刺治疗中风合并耳鸣耳聋优于常规针刺留针手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元通脑胶囊与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针刺:半身不遂、上肢可伸不可屈以补法、泻法分别针刺阳经和阴经,阳经腧穴取足三里、解溪、悬钟、阳陵泉、风市、委中、环跳、臂臑、肩髃、外关、曲池等穴,阴经腧穴取商丘、太溪、三阴交、筑宾、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内关、间使、孔最、曲泽等穴;吞咽及语言困难取通里、咽后壁阿是穴、玉液、金津、上廉泉、天柱、完骨、风池;口眼歪斜选内庭、合谷、迎香、阳白、地仓;便秘者选丰隆、归来等穴;捻转法,1次/d。治疗组50例培元通脑胶囊,1.8g/次,3次/d;针刺、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IHS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脂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培元通脑胶囊与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1个疗程(20 d)的舌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Schuell刺激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彭静山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体针针刺、肌氨肽苷(40mg/次,2次/d)静滴,治疗组35例眼针(肺区、上焦区)30~34号0.5寸毫针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mm处平刺,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3mm,不行捻转手法,留针10~20min;1次/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体针针刺及静脉滴注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肌功能。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彭静山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出现肛门坠胀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予预防感染、止血、止痛等对症治疗,高锰酸钾溶液便后坐浴,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换药。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长强穴、承山穴及次髎穴,采用捻转泻法。治疗1个疗程(7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痊愈32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长强、承山及次髎三穴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坠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