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广西自治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于1999年在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自治区当时年龄≥40岁11818人进行了随访调查,取得其脑卒中发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吸烟、体质指数、性别和有无脑卒中病史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有脑卒中病史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3.49,脑卒中病史为脑卒中事件最强的预测因子;有心肌梗死史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8;舒张压每增高10 mm Hg,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11;收缩压每增高10 mm Hg,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04;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57;体质指数每增加1 kg/m^2,脑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04.结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吸烟、高体质指数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危险度     
危险度是病因调查分析的主要指标之一,常用它来测量其暴露因素和疾病的联系程度。危险度有以下几种: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超额危险度ER(Excess Risk) 归因危险度AR(Attributable Risk) 相对危险度RR 一、相对危险度:是指暴露于某特定因子的效应。RR值是表示暴露于某因素者中,发生某疾病的可能比未暴露于某因素者大多少倍,用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表示,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出了已经得到公认的乳腺癌危险因子及其大概的相对危险度。除了年龄、出生国籍及母亲和一姊妹有乳腺癌病史外,到目前为止,报道的所有相对危险度都有些重要性。因而需要鉴别新的危险因素,并检验  相似文献   

4.
危险度评价在流行病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将分析和评估暴露于环境危害因子与健康和安全性关系的过程称之为危险度评价。危险度是指导致不良结果的机会。狭义来说“危险性评价是指在科学基础上确定有害因素,根据暴露及剂量一效应关系对危险度进行定量,以及依照已知程度(尚未肯定)和人群中部分人的不同程度(可变性)以确定危险度的特征。当缺乏科学数据时亦可根据尚未证实的合理推论或模式进行危险度评价[1]。“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分析”这两个短语有时意指范围更宽的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分析,包括相对危险度评价,危险度权衡分析,危险度信息交流,投资一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感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2010—2013年温度、湿度、气压等每日气象数据和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内在关系。结果南京市ILI好发季节为秋冬季,病例主要人群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占81.80%;在夏季,平均温度每上升1℃,ILI发病相对危险度减少0.008,其中0~5岁组的儿童相对危险度减少0.012(P0.01);在冬季,平均温度每上升1℃,ILI相对危险度增加0.018,其中60岁以上老人相对危险度增加达0.034(P0.01)。结论日均气温与ILI有明显关联,高温是ILI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感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2010—2013年温度、湿度、气压等每日气象数据和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分析内在关系。结果南京市流感样病例好发季节为秋冬季,病例主要人群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占81.80%;当日平均温度为14℃时,南京市流感样病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最高,当日平均温度在25℃和1℃时,流感样病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最低,相对危险度相当于16℃时的74%和75%;在日平均温度低于1℃或高于25℃后,流感样病例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快速上升;温度对流感样病例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结论日均气温与流感样病例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以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3,158名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结果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1.655;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为0.834;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39.58%;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体力活动、经济收入、学历等影响因素后,协同效应指数为1.710;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047;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41.51%。结论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同时存在可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相对危险度和归属危险度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衡量一种可疑因素是否与某病的致病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以这两种指标的数值大小,来表明这一可疑因素对某病的发生具有何种影响及影响的大小。也可以说它们是用来表明接触这一因素而产生疾病的危险程度。 现以职业性接触二硫化碳毒物与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为例,说明相对危险度和归属危险度两个指标的意义。表1是接触二硫化碳粘胶  相似文献   

9.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测量危险因素和疾病效应相关程度的指标是危险度和比值比。危险度主要分为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比值比(OR)对相对危险度进行估计。比值比与相对危险度之间的差异取决于患病率和比值比大小。对于高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海市气温变化与医院儿科日门诊人次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在控制与时间有关的中长期趋势、星期效应、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市2001-2009年日均气温变化与儿科门诊人次的关系。结果当气温小于15℃时,每升高1℃,儿科门诊就诊的相对危险度为1.0235,95%CI为1.0252~1.0218;当气温在15%和20℃之间时,每升高1℃,儿科门诊就诊的相对危险度为0.9951,95%CI为:0.9972~0.9929;当气温大于20%时,每升高1℃,儿科门诊就诊的相对危险度为1.0345,95%CI为1.0368~1.0323。结论上海市日均气温对医院儿科门诊人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省4019名X线从业人员中肿瘤、白血病患病情况及3896名内外科医务人员罹患情况进行了调查。X线组发现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24例,对照组11例,总癌相对危险度为1.75。白血病在X线组有4例,对照组1例,相对危险度为6.7.认为长期接触医用X线可能诱致白血病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自愿参与分娩前阴道微生态环境调查的2 708例孕妇,根据孕妇阴道微生态是否失衡分为微生态失衡组1 084例和微生态正常组1 624例。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不良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 微生态失衡组胎膜早破累积发病率为5.54%,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相对危险度为17.98,归因危险度为5.2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4.4%。微生态失衡组产后出血累积发病率为6.83%,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对危险度为11.009,归因危险度为6.2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0.92%。微生态失衡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的累积发生率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围产儿发生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对危险度分...  相似文献   

13.
文摘     
053艾滋病和吸烟的关系[日]/星旦二等//医学のぁゅみ。—1993,166(11)。—764 近年来,吸烟做为艾滋病(AIDS)的危险因子颇受重视。Newell等首次提出了AIDS的发病和吸烟有关,他们对31例AIDS患者和29例无症状的HIV感染看做了比较,吸烟率分别为51.6%和24.1%,发病相对危险度为3.4,在统计学上5%以下危险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甘肃省凉州区气象因素对肺心病门诊人数的影响效应。  方法  搜集甘肃省凉州区2014-2016年日气象数据(气温、气压、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等)和每日肺心病门诊就医人数,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气象因子对肺心病门诊就医人数的影响关系及滞后效应。  结果  2014-2016年凉州区肺心病门诊人数合计20 462例,平均日门诊人数为18.67例,肺心病日门诊人数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与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日均气温对肺心病门诊人数影响最大(r=0.133,P < 0.001)。在日平均温度最高,滞后16 d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最高(1.26,95%CI:1.13~1.40),气温每升高1℃,肺心病门诊人数将增加1.26(95%CI:1.13~1.40)。极端低温(-18℃)时不存在发病危险,在极端高温(29℃),滞后0~15 d时对肺心病门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达到最大。  结论  气象因子是影响凉州区肺心病门诊人数的重要因素,肺心病的患病风险会因为气温变化而增加,且影响效应会再当天立即发生。高温效应维持时间较短,相对危险度高,而低温对门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则相对较低,并且滞后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病危险因子筛检的各项流行病学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导出慢性病危险因子筛检流行病学评价的多数数学表达式,讨论筛检参数(危险因了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人群危险因子频率、人群患病率及危险因子致病的相对危险度之间的数学联系。结果:危险因子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是评价一项筛检试验流行病学意义的重要指标,而人群危险因子频率、其致病的相对作用大小以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则是影响上述指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淮安151例食管癌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拟合表明:腌白菜、沟塘饮水、烫食、家族肿瘤史是发生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3.390 4.335 3.211和5.490;人群回归危险度(PAR),分别是0.3499 0.2572 0.3698和0.2083.以上食管癌发病4项危险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为0.6133.新鲜蔬菜具抑癌保护作用.OR为0.6546.  相似文献   

17.
NNT在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些疗效评价指标,如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比值比(odds ratio,OR)、相对危险度的下降 (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和绝对危险度的下降 (absolute risk reduction ,ARR)或危险度差(risk difference,AD)在评价治疗(干预)有效性方面占据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多因素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世钧  王增珍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98-1500
环境危险度评价通常都是对单因素进行的,而对多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难以评价,对此近年来美国环境保护局发展了一种相对毒效因子累计法(cumulative relative potency factors approach, CRPF approach,简称累计法)加以解决.由于饮用水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DBPs)已有报道具有致癌和生殖效应,该法以饮用水中DBP同时存在为例,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对多种环境化学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了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Ⅱ型糖尿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hen H  Yu S  Xu Y  Yu R  Shen J  Zhou L  Niu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4):206-208
目的 通过对Ⅱ型糖尿病家庭聚集性的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成员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对危险度。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63 例Ⅱ型糖尿病先证者家系及291 例人群对照家系进行了调查。结果 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 .94 % ,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 .09 % ,相对危险度为3 .62 ,各组血缘亲属的相对危险度均在3 .0 以上;糖尿病先证者诊断时年龄越轻,其一级亲属的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对危险度越高,其家系内发生多例糖尿病病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Ⅱ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倾向,其一级亲属对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高,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邛崃县疾病监测点居民吸烟率为41.92%,与吸烟有关疾病死者生前吸烟率为62.05%。疾病吸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2.43,特异危险比分(SAF)0.39,归因死亡人数(SAM)248。分析说明:吸烟是我县居民溃疡病,肺癌及其它肺部疾患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强烈的危险因子。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