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又称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因病毒感染眼后段而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视网膜炎,以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坏死及严重葡萄膜炎为其特征的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约1/3的患者完全失明,预后极差,但如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给予正确有效的联合治疗,能够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或好转,挽救有用视力。我科于2007年2月收治了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得到改善,视网膜平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为民  仝林  黄艳 《重庆医学》2004,33(8):1278-1278,F003
多数人认为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的,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晚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一组综合征.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作者从1995~2003年收治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视网膜坏死二例报告李品娜,刘琼娟(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41000)急性视网膜坏死由日本Wrayama等1971年首次报道。其典型症状为视网膜血管炎伴有周边部视网膜苍白斑片状坏死,常伴发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炎。晚期发生难以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我科近2...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又称桐泽型葡萄膜炎(kirisawauveitis)或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S)。本病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视网膜坏死、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血管炎、玻璃体浑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早期不易确诊,但病情发展迅速,视功能损害严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近2年来,我院发现5例,其中3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两例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伴有葡萄膜炎症。本病始发于前部葡萄膜炎,明显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进行性坏死,在数月内发展成为有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其病因不明,也无适当的治疗。此两例的临床症状与所谓桐泽型葡萄膜炎相符,也大致与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相同。  相似文献   

6.
钱俊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9-119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40例、60眼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过程。结果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患眼未发现新的视网膜坏死病变。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内感染疾病,抗病毒、激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薇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23-124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携带和视网膜坏死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2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患视网膜坏死患者的误诊及正确诊断过程,提出相应防范措施.结果 艾滋病病毒携带和视网膜坏死之间可能有相瓦联系.结论 艾滋病病毒携带患者应常规行眼底检查,不明原因的视网膜坏死患者应常规行HIV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是一种被认为是由疱疹组病毒引起的以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炎、眼前节炎症、视网膜坏死及后期继发视网膜脱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虽然文献已大量报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但是临床仍能看到早期误诊、误治的大量病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2月-2009年12月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15例患者共20只眼的临床资料,并对该病初诊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陈艮丽  葛禛禛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478-1479,1585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其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变态反应性脑损害,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椎体外系症状等,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1]。此疾病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3.5%[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n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视网膜坏死,未经治疗的患者75%会在起病后的2个月内出现视网膜脱离[3]。因为病毒性脑炎早期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及意识障碍,常常不能主诉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眼部的病变往往容易被临床医师忽略。当患者脑炎好转,主诉视物不清时,急性视网膜坏死往往已进展至失明、视网膜脱离,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重度残疾。本文报道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用大鼠人工眼高压模型,比较观察眼高压所致缺血视网膜与缺血/再灌汉视网膜中坏死视网膜节细胞的数量差异及坏死节细胞在IRR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IRR中的坏死节细胞远比IR中的为多;IRR4象限中坏死节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42眼进行药物、激光及手术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环鸟苷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就诊时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或已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时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随访6~24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2眼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单眼发病患者对侧眼未出现发病。37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3眼视力≥0.1,最好视力为0.8。4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部分复位1眼。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早期易被误诊,视网膜脱离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足量的抗病毒、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以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梁剑虹,王开丽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由于疮疹类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并脱离,可发生于各年龄的健康人。因发病急,治疗困难,视功能损害严重而引人注目。现将所见一例报告如下:患者朱XX,男,42...  相似文献   

13.
急性视网膜坏死少见,我国文献中尚少记载。现报告4例如下。 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单眼发病,年龄23~59岁。开始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前葡萄膜炎,相继出现视网膜闭塞性血管炎、视网膜坏死和脱离,周边部视网膜多数裂孔。用皮质激素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均无效,网膜下积液未分离出单疱病毒,最终患眼失明。  相似文献   

14.
用大鼠人工眼高压模型,比较观察眼高压所致缺血视网膜(IR)与缺血/再灌流视网膜(IRR)中坏死视网膜节细胞的数量(密度)差异及坏死节细胞在IRR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IRR中的坏死节细胞远比IR中的为多(P<0.01);IRR4象限中坏死节细胞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有关HIV/AIDS患者的眼并发症流行率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国家进行的。有证据表明,眼并发症及其流行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有着显著不同。为此需要观察与HIV相关的盲症对全球的影响。应特别关注那些可潜在影响双眼的疾病,包括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急性视网膜坏死的变种(亦称进行性外视网膜坏死)、  相似文献   

16.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视功能严重损害、预后极差。作复习有关献,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又称桐泽型葡萄膜炎。其主要特征为急性色素膜炎伴有视网膜血管炎和由之发生的视网膜坏死,脱离,视功能常受严重损害或失明。  相似文献   

18.
张良 《吉林医学》2013,34(2):287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37例(共45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不同时期的病例表现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有9例患者病情未好转,视力提高的共21只眼,已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视力恢复在光感-0.05之间。结论: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朱彤蔡裕贤(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221002)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病毒感染分类号R774.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一种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的、起病急、进展快、预后不良的眼病,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90年4...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某些健康人的视网膜周边部坏死性视网膜炎及视网膜动脉炎的综合征,被命名为“急性视网膜坏死”.急性视网膜坏死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健康者.早期临床表现为眶周疼痛,巩膜浅层渗出液及虹膜睫状体炎的改变,几天后即出现视力下降、玻璃体炎、视网膜动脉炎及坏死性视网膜炎等.患者以出现视网膜动脉鞘和阻塞内变而起病者较多,并且在此之前,视乳头周围常出现浓厚、弥散分布的黄白色斑.5—7天后,这些坏死性视网膜的黄白色斑灶增多并互相融合,导致后极部视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