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5例由于眼外伤致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39例,占86.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下降维持正常范围,未发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住继发青光眼作晶状体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粱切除、玻璃体切割等多种联合手术。[结果]25例患者(25只眼)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22例患者眼压恢复正常,18例患者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摘除术、小粱切除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周常波  钱定国  汪冬 《吉林医学》2012,33(15):3271-3272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明显,眼压控制≤21 mm Hg(1 mm Hg=0.1333 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多种联合手术,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在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植入引流阀于青光眼联合切除玻璃体晶状体8例,切除小梁联合切除玻璃体晶状体14例,切除玻璃体晶状体30例。结果:术前与术后患者平均眼压分别为45.21±13.54mmHg,16.12±7.88mmHg,其中术后8例患者>25mmHg,13例患者19~25mmHg,31例患者8~19mmHg。术后34例患者视力通过矫正后提高,3例患者下降,15例患者不变。结论:为使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需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郑丁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35-3036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46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40例(46眼)术后第3天矫正视力≥0.3者34眼(73.91%),术后1周眼压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对原滤过泡无影响.手术并发症为15眼(37.50%);术后早期不同程度地出现角膜水肿,轻者1周内消退,较重者3周内消退;6眼瞳孔区纤维素性渗出,1周内吸收.结论 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13例(13只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84.6%眼压控制正常范围;术后61.5%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前房浅并深浅不均,眼压高,视力影响大是其特点;可根据患者前房、晶体及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2):207-209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急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种植术;周边虹膜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种植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种植联合小梁切除等3种不同术式。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矫正视力>0.5者17眼占65.4%,0.05以下者2眼占7.7%。术后22眼眼压正常,4眼药物稳定眼压。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不同病情行白内障手术或三联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27例27眼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眼压不少于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0.3以上24眼占80%,眼压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损伤小、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刘旋 《中外医疗》2010,29(1):78-79
目的观察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其中5眼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摘除术,另3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正常40眼(95.24%),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29眼(69.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眼压及提高视力,及时手术是预防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患者共26例2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6个月。记录病因、临床表现、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26例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后,24例(占92.3%)眼压得到理想控制;20例视力明显提高(占76.9%);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结论:晶状体后脱位的病因不决定最佳矫正视力,而继发性青光眼、眼后节的并发症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安全有效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分为五种类型:房角后退型;粘连增殖型;无晶状体型;新生血管型;虹膜缺损型。74例(74眼)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联合MMC术、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睫状体光凝进行手术治疗。结果74例中59例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79.73%,56例(75.68%)的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8例(24.32%)视力下降。术后5例出现白内障,3例合并视神经萎缩加重,1例视网膜脱离,1例脉络膜脱离。结论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应根据不同分型进行系统治疗,对于房角后退型和粘连增殖型及虹膜缺损型继发青光眼应选择小梁切除联合MMG术治疗;无晶状体型继发青光眼根据病情,选择小梁切除联合MMG或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新生血管型继发青光眼可直接进行睫状体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姜玉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6-157
目的探讨晶状体全脱位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疗效。方法回顾自1997年1月~2005年6月我院41例(41眼)外伤后晶状体全脱位患者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0.1。0.5者21例,0.5~0.8者15例,〉0.8者5例。术后虽有并发症发生,但总疗效良好。结论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采用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患者能够获得有用视力,可以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及葡萄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雄高  陈又珍  张秀妮  王玲 《湖南医学》2014,(10):1898-1899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除重水辅助下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的疗效。【方法】11例11眼晶状体脱位患者,行23G玻璃体切除后重水浮起脱位晶状体至虹膜平面,常规透明角膜切口行标准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液体‐重水置换吸除重水。连续环形撕囊完整者,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位或将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于巩膜,线结埋于巩膜瓣下。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其中大于0.5者5眼,0.3~0.5者3眼,0.1~0.3者3眼。无术后高眼压,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下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根杰 《安徽医学》2000,21(6):17-18
目的 :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不同术式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2 0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分别采用周边虹膜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种不同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3~ 2 5个月 ,2 0例术后视力≥ 0 5者 14例 (70 % ) ;视力≥ 1 0者 2例。三种术式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 2 11kPa、2 30kPa、2 30kPa。结论 :对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根据不同病情 ,及时施行上述三种术式治疗 ,术后视力均提高良好 ,眼压得到控制 ,本病的预后同成熟期白内障术后一样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底改变。结果:术后6月视力达0.3及以上者18眼(85.7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55mmHg)者19眼(90.48%),功能性滤过泡19眼(9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摘除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7眼)真性小眼球的临床资料,追踪回访1~3年,观察病情的转归。结果6例(7眼)中,眼轴在15.36~18.79mm之间;所有患眼均呈高度远视,屈光度在 8.5D~ 37D。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术前药物不能控制眼压,7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中未出现眼后节的并发症。随访1~3年,眼压控制较好,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视功能。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牛秋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84-3585
目的总结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20眼)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均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0例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经过联合手术治疗和有效护理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均低于21 mm Hg,患者视力也较前有了明显提高,其中1例视力为0.08,10例为0.2 ̄0.3,9例达到0.4 ̄0.5。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的矫正视力均达到1.0。结论对于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眼压的控制、视力的恢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E)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玻璃体疝者先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前房内及晶状体赤道部玻璃体。连续环形撕前囊,植囊袋张力环于晶状体囊袋内,然后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合并青光眼者同时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9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为正位。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6只眼,0.4~0.8者12只眼,0.3者1只眼,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自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它阻挡玻璃体前移,避免人工晶状体偏位。并可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有助干视力快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