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复杂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免疫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一方面是某些原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血脂及单核细胞进入内膜下间隙 ,单核细胞摄取脂质转化为巨噬细胞 ,吞噬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 ;另一方面 ,沉积的脂质及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并向内膜迁移 ,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目前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壁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近年来 ,源自…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早年从单核-巨噬细胞、T 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方面进行不少工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免疫因素参与。近年来国外从MHC-Ⅱ类抗原在动脉血管壁细胞表面上的表达及众多细胞因子对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多种作用进行了研究,包括IL-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有利于血凝和血栓的形成;IL-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TNF 对血管和炎症作用与IL-1相似,并影响脂质溶解;IFN 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可能是一种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皮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内皮素在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阐明,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内皮素(Endothelins,ET)是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目前发现的体内最强大的缩血管物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其发生收缩和细胞增殖,在许多血管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最顽固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内皮细胞损伤、高血压及高凝状态等均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均是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的危险因子。组织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增生、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内膜下迁移,脂代谢异常脂质内膜下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细胞坏死和大量脂肪浸润。总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是以细胞浸润和脂质代谢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其中内皮细胞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冠心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发生这些病变的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粘附分子的合成,促进血凝和血栓形成;γ-干扰素诱导内皮细胞等表达MHCⅡ类抗原;白介素-1对血管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相似;白介素-6可抑制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众多的细胞因子构成一复杂的网络,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对细胞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会出现Th1/Th12细胞免疫的失衡。Th1细胞的活化和NK细胞产生的IFN-γ,可抑制B细胞产生IgE、IgG1和IgG4,在哮喘发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IFN—γ在哮喘发病中的地位,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病因,同时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TFEB作为一种新型转录因子,可由m TOR、细胞应激等自噬调节因子激活,介导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促进脂质外排、抑制炎性因子释放。TFEB调节脂质代谢可作为一种新机制,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IL-4或IFN7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及经IL-4或IFNγ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4或IFNγ对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以及观察IL-4或IFNγ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观察IL-4或IFNγ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过继卵蛋白致敏小鼠肺组织病理特点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类型.结果 IL-4或IFNγ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和MHC Ⅱ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IL-4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T细胞分泌IL-4,而IFNγ处理的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加T细胞分泌IL-4和IFNγ;IL-4或IFNγ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过继小鼠肺组织可见典型的过敏性气道炎症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类型与哮喘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L-4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h2免疫反应,IFNγ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h1和Th2免疫反应,而且IFNγ并未改善过敏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Ad ipoph ilin是胞浆脂滴的一个不完全包被蛋白,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蓄积的标记物,能促进细胞中脂质的蓄积和脂滴的形成,抑制胆固醇的外流,从而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调ad ipoph ilin的表达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脂质过氧化对人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氢过氧化估烯作为培养人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引发剂,以亚硒酸钠、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抗氧剂,应用光镜、脂质过氧化物测定及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观察了抗氧剂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氢过氧化枯烯激发和促进了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硒、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使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少,由过氧化作用造成的细胞收缩、生物膜系统的损伤程度减轻,对细胞前列腺素(PGI2)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提示:上述抗氧剂可能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γ干扰素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γ干扰素作为Th1型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γ干扰素具有抗炎和对免疫应答的负向调节作用。γ干扰素通过调节NK细胞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负向调节NK细胞和CTL细胞的效应功能;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并作为调节性T细胞早期短时分泌的重要介质,抑制初始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控制T细胞的效应功能和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扩增,并促进T细胞活化后的凋亡。γ干扰素在细胞和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诱导免疫耐受,抑制GVHD,内源性γ干扰素已成为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深入探讨γ干扰素在免疫应答不同阶段和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并设计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伟  陈铁镇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6):353-355,T070
以巯基氧化剂联胺作用于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细胞过氧化脂质蓄积与质过氧化损伤,研究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对人血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使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加,单核细胞主要粘附于受损伤的内皮细胞表面和间隙,提示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增加,是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FN-α在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上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IFN-α对U266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FACS方法检测IFN-α作用下U266细胞生长周期及其表面IL-6R、gp130等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能够介导细胞生长的Ras/MAPK途径中蛋白激酶ERK在IFN-α刺激作用下的活化情况,并同时观察Ras/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作用后ERK激酶活化和细胞生长所发生的变化。结果:IFN-α能够促进U266细胞周期行进,同时表现出细胞增殖促进效应;但它不影响U266 细胞上IL-6R和gp130分子的表达。IFN-α可明显激活蛋白激酶ERK,PD98059作用后ERK活化受抑,同时IFN-α在U266细胞上的生长促进效应明显下调。结论:IFN-α通过激活蛋白激酶ERK介导其在U266细胞上的增殖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细胞分解代谢途径,巨噬细胞参与的脂质代谢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自噬在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胆固醇流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巨噬细胞的自噬可促进脂质代谢,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减弱炎性反应信号,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可能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脱氢表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脱氢表雄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脱氢表雄酮可通过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液凝聚性及抗氧化活性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也可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抑制泡沫细胞形成.脱氢表雄酮可能是男性内源性抗AS因素.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杀伤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认为NK细胞具有生理性免疫调节功能,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仅就NK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作一简单综述.一、NK细胞对B细胞活性的影响(一)活化NK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NK细胞除具有自发性细胞毒作用外,还能被卡介苗、干扰素(IFN)、干扰素诱导剂、IL-2、某些肿瘤细胞及某些尚未确定的因子激活,称为活化NK细胞.活化的NK细胞能杀伤某些对非活化状态的NK细胞有相对抵抗的靶细胞.在病理情况下,被IFN激活的NK细胞在体外能溶解人来源于B细胞的白血病细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对HL-60细胞与维甲酸耐药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作用及特点.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性变化.NBT方法测定细胞分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的发生程度.浓度递增法诱导HL-60细胞的维甲酸耐药性.结果:IFNα体外抑制HL-6 0细胞增殖,并与维甲酸产生协同抑制作用.IFNα可单独诱导HL-60细胞分化,又能增加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单独IFNα无明显的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维甲酸耐药HL-60细胞经IFNα作用3 d后,可明显恢复其对维甲酸的反应性.结论: IFNα既能促进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又可逆转HL-60的维甲酸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免疫调节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组除掉对病毒感染起保护作用尚具备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其中免疫干扰素(IFN_γ)不仅能影响包括抗病毒、细胞生长、分化等方面的细胞功能,而且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如促进mRNA合成,促进Ⅰ类和Ⅱ类  相似文献   

18.
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化的T淋巴细胞通过干扰素 γ、肿瘤坏死因子 β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 2 ,白介素 4和白介素 6等细胞因子影响其周围细胞的功能活动 ;并通过激活CD15 4 CD4 0信号途径 ,导致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胆固醇在动脉管壁积聚形成斑块为特征,炎症与脂质代谢相伴并相互协同共同促进AS病变进展。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细胞之一,在AS早期单核细胞趋化黏附至内皮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摄入、合成、流出异常引起脂质积聚形成泡沫细胞是组成脂质条纹的主要成分,其平衡机制也是对炎症反应的适应性过程。同时巨噬细胞作为炎症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脂质代谢过程中的多种受体和基因也具有调控作用。针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共同环节将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机理为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或改变细胞脂质代谢过程触发AS的产生以及加速其形成,并通过诱导细胞的转化,活性介质的释放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从而形成AS的典型病理改变。主要病毒为疱诊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