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7例均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3.6 d,另2例经保守治疗7~10 d中转手术后经治疗2~7周治愈。结论术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46例中治愈45例,其中1例因肠扭转缺血坏死严重,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致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疗时间14.5d。结论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多数病例可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3.
李天兴  周密  许俊  曹峰  倪正义 《腹部外科》2010,23(4):236-237
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68例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完全性梗阻52例,其中,回盲部结核19例(致回肠穿孔10例),广泛粘连13例,粘连带绞窄肠管20例;不全性梗阻16例,其中,回盲部结核9例,粘连带绞窄肠管4例,肠粘连成角3例。手术治愈68例,13例广泛粘连性梗阻保守治疗6~15d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并发肠瘘3例,经充分引流,抗结核及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愈;10例因粘连严重无法进腹,手术不能进行,再保守治疗1个月后行第二次手术治愈。结论不全性结核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者,抗结核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方可手术。广泛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有效抗结核治疗至少1个月以上,方可行剖腹探查术。粘连带绞窄肠管和回盲部结核致完全梗阻、穿孔者,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8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81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生5 ̄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8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因入院时即诊断肠绞窄而行急诊手术5例;先保守观察后手术治疗83例:腹部体征加重,辅助检查提示向绞窄性肠梗阻发展45例;造影剂24h内未能到达结肠12例;保守治疗4~5d无好转15例;肠梗阻反复发作11例。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术80例,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4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小肠内固定术l例。结果术后发生肠外瘘1例,经保守治疗45d后痊愈;切口感染10例,经1T期缝合后治愈。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肠绞窄的线索,果断决定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早勿迟,手术指征宜宽勿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94年8月~2002年7月八年间共收治的63例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进行回顾性研究。将63例患者依据梗阻原因的不同分为三组:原因暂时不明组、肠粘连组及肿瘤广泛转移组,对三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梗阻原因暂时不明组17例,占总病例的27%,经保守治疗后,15例治愈,2例死亡。粘连性肠梗阻19例(30.2%),经剖腹手术13例,1例死亡,3例出现各种不同并发症;经腹腔镜手术6例。6例完全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肿瘤广泛转移致肠梗阻组27例,单纯化疗5例,治愈3例,死亡2例;剖腹手术或加化疗14例,2例死亡,4例发生各种不同并发症,治愈12例;经腹腔镜手术或加化疗8例,完全治愈,其中1例发生肺炎。在明确梗阻原因病例中,粘连性肠梗阻占41.3%,肿瘤广泛转移致肠梗阻占58.7%。腹腔镜手术或加化疗患者的并发症与剖腹手术或加化疗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应在保守治疗同时,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腹腔镜手术或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的58例中治愈57例,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伤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4例,两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8.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37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3~8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人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中治愈时间在1周内者6例,1~2周者10例,2~3周者6例,3~4周者2例;平均治愈时间10d;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1例保守治疗4周未缓解,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重视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3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在手术治疗肠梗阻中的发病率较高,但有部分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肠绞窄,为避免肠绞窄的发生,应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果断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采取手术和保守治疗各1例,均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有多量渗血、胆漏应及时处理,防止渗液在腹腔内弥散,必要时留置肝下引流,防止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2.
Preventive intestinal intubation for ileus prophylaxis in cases of diffuse peritonitis and extended adhesion ileus had often been discredited for the technically demanding and thus time-consuming technique involved. Yet, tube-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ube insertion or removal can be minimised by the experienced surgeon who stringently observes a number of precautions and provided that the indication had been accurate. Fifty-three intestinal intubations on 49 patients were accompanied by three iatrogenic perforations intraoperatively and by four instances of postoperative fistula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which, however, were all properly controlled by suturing or conservative action. Ileus recurred in three patients because of too early tube removal and due to progressive peritoniti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adequately cured primary disease and due to peritoneal mesothelioma in one case. Periods of intestinal intubation ranged from six to 14 days. Postoperative lethality was relatively high (30.6 per cent) and had been exclusively caused by progressive sepsis or cardiopulmonary insufficiency. It amounted to 50 per cent of all cases of diffuse peritonitis and only to 4.7 per c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dhesion ileu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因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其中炎性肠梗阻12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内疝1例,发生率为12.8%,且发生于开展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早期。除1例肠内疝手术解除外,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结果:19例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是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病因复杂,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中,采取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10例,其中粘连松解术5例,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小肠双造瘘术3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治愈11例,缓解2例;手术治疗组死亡1例,痊愈9例。结论:炎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怀疑有肠绞窄或继发腹腔脓肿时应采取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处理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潘凯  夏利刚  陈小春 《腹部外科》2003,16(3):141-14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对策与再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 2 0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治疗过程及对典型病例的具体分析。结果 用保守方法治疗 14例 ,12例痊愈。再次手术 6例 ,4例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应保守治疗 ,对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再次手术探查 ,才能解除梗阻 ,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旨在提高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均经手术治愈,5例术前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但入院前确诊仅1例。结论 提高胆石性肠梗阻发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ʯ�Գ��������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提高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均经手术治愈,仅3例术前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结论 滚动性梗阻是胆石性肠梗阻的特征,及时的B超和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解除结石梗阻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老年粪石性肠梗阻手术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定  游建  王建祥  王平 《腹部外科》2009,22(3):176-177
目的探讨老年粪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老年粪石性肠梗阻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经前期非手术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治愈25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粪石性肠梗阻术前难以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手术治疗效果佳,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