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酶解或化学降解的方法得到分子量较小的普通肝素片断,较普通肝素抗凝血作用小,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抗凝药物。本文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对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深静脉血栓、进展型脑梗死、介入治疗及抗炎作用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就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之间化学结构及抗Xa/IIa比值等细微差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主要治疗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解低分子肝素在骨科中的应用研究,笔者查阅文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剂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文献与作者实践 ,综述了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效果良好 ,与肝素相比 ,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在药物代谢及药理作用的某些方面优于肝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外已普遍用于代替普通肝素以防治血栓栓塞并发症,国内也作为某些肾脏疾病的常规用药。近年来,肝素的非抗凝特性受到人们关注,笔者就低分子肝素的非抗凝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低分子肝素与进口低分子肝素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2例和乙组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甲组患者给予进口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乙组给予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观察2组疗效。结果进口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成本费用低于甲组,乙组成本—效果比较甲组显著降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与普通肝素相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76例冠心痛患者置入96个支架.在1个月的短期随访中,观察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和普通肝素对PTCA 支架术后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及其副作用。结果:在PTCA 支架术后,皮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使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支架内血栓。结论:PTCA 支架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酶解或化学降解的方法得到分子量较小的普通肝素片断,较普通肝素抗凝血作用小,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类很有价值的药物。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对低分子质量肝素进行纯化,从凝胶中回收肝素寡糖片段,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回收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制备得到平均M_r约为3019的肝素寡糖,构建了梯度电泳制备肝素寡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淑辉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1,33(24):3789-3790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中抗栓的首选药物仍是普通肝素,但因其不可预料的剂量反应,需要经常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确定患者的抗凝血状态,以调节肝素剂量,而且普通肝素还会出现短暂高凝状态,这些都限制了普通肝素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不但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强,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出血等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小,因而在防治血栓等方面受到重视[1]。我院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典型胸痛、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改变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排除肝素治疗禁忌病人5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与普通肝素抗凝术后疗效及安全性。低分子肝素是否能替代普通肝素发挥其抗凝作用,而不增加出血及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PCI术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的疗效指标,包括病死率、再梗发生率、死亡或再梗复合终点发生率、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16个试验包括1566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共有8270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7396例患者接受普通肝素。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PCI术中应用后终点事件的差别,结果示术后在心肌再梗事件、再梗或死亡复合终点事件方面,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在主要出血事件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取代普通肝素应用于PCI术中,可减少缺血事件、心肌梗死或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而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特点及抗栓作用。方法分别测定其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的比率(FXa/FIIa);全凝血时间(CT)、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制备体内、体外血栓。结果低分子肝素FXa/FIIa<1,对RT、TT的延长作用明显低于肝素,对CT、PT、ATPP无影响;在两种血栓模型中,低分子肝素组的血栓重均低于肝素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凝血系统的作用低于肝素;而其抗栓作用大于肝素。  相似文献   

13.
何旭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188-189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 UFH组总有效率达96.88%,LMWH组总有效率达96.97%,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LMWH)的抗凝血作用已耳熟能详,但对其在非抗凝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本文仅就LMWH在非抗凝血作用方面的部分进展予以综述,供读者参考。1在产科及妊娠方面的作用将良性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与黄体酮和17β雌二醇共同进行培养蜕膜,分别加入人凝血酶、人FXa、普通肝素(UFH)、硫酸葡聚糖及4种不同商品的LMWH,在第3 d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第12 d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1例)与普通肝素组(31例),普通肝素组患者静脉注射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探讨两种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低分子肝素组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70.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鼻出血,发生率为6.45%,普通肝素组患者中,有3例牙龈出血,1例鼻出血,发生率12.90%,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别有统计意义(χ2=6.897,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普通肝素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疗效优于普通肝素,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患者,在血液透析前由一次性推注单剂量低分子肝素钠4000~5000IU抗凝,对已有严重出血的患者,如眼底出血、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钠2000IU抗凝。结果40例患者,血液透析340次,均能完成2—4.5h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均不用追加肝素抗凝,亦未发现临床上有出血加重的征象,仅有少数透析器或管路有凝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以其抗凝血因子Xa的作用实现,分子质量低于3000kU,其促进血小板集聚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故应用低分子肝素血小板减少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低分子肝素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小,出血倾向少,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同时不加重出血,较适用于中、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杨力生 《海峡药学》2008,20(5):82-83
目的对照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低分子肝素组31例和普通肝素45例治疗细菌感染诱发DIC对照。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的疗效相近,但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产生出血的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金花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321-322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lowmolecu lar weigh theparin,LMWH)、普通肝素(unfract ionatalh eparin,UFH)进行治疗,观察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两组治疗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经过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出现3例,出现率为6.7%,对照组6例,发生率为13.3%。结论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均能有效抗凝,其中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明康  李晓燕  钱捷  黄磊  蔡谨  徐志南 《齐鲁药事》2012,31(11):663-666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低分子量肝素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并对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两组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相同。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均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不良反映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更安全、更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