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展青霉素产生菌产毒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展青霉素是一种有毒的真菌代谢产物 ,它是一种神经毒物 ,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1、2 ] 。能产生展青霉素的菌有扩张青霉、展青霉、棒型青霉、土壤青霉、新西兰青霉、石状青霉、粒状青霉、梅林青霉、圆弧青霉、产黄青霉、蒌地青霉、棒曲霉、巨大曲霉、土曲霉和雪白丝衣霉共 3个属 16种[3 ] 。我们选择了比较常见的扩张青霉、展青霉、圆弧青霉、产黄青霉、蒌地青霉、棒曲霉、巨大曲霉、土曲霉共 8种 49株进行了产展青霉素的测定 ,以了解他们的产毒性能。1 材料和方法1 1 测试菌种本次实验测试菌种部分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 ,部分由本实验室从…  相似文献   

2.
展青霉素的化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展青霉素是由部分曲霉、青霉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介绍了民展青霉素的多种化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展青霉素是由部分曲霉、青霉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展青霉素的多种化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为了研究展青霉素和青霉酸对脲酶的抑制作用,取1 ml 1%脲酶水溶液和20 ml 1%尿素水溶液混合,用ENV 4记录仪每隔1分钟测定一次该液的导电性。测定5次后,加入1 ml 0.02%的展青霉素或青霉酸的水溶液并记录另6分钟的导电性。为了研究半胱氨酸对毒性的影响,作者于加入展青霉素或青霉酸后6分钟再加入3 ml 0.9%的半胱氨酸水溶液,亦记录其5分钟的导电性。为了测定毒素的最低抑制浓度,作者将尿素-脲酶标准混合物保  相似文献   

5.
水果及果汁饮料中展青霉素和HMF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水果和果汁饮料中展青霉素和HMF的检出方法,如HPLC、GC和薄层色谱法。展青霉素是由青霉属、曲霉属和Byssochlamys菌种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存在于霉烂苹果和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和HMF常常同时出现在水果和果汁饮料中,是果汁饮料重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贺玉梅  贾珍珍 《卫生研究》1993,22(3):173-176
采自北京市5个区县7个生产厂家的水果制品,包括果酱、果汁和果酒共109件,进行了霉菌分离计数,以果酱的检出率最高,达87.0%。菌相分析,优势菌为青曲霉。对其中的23株菌进行产展青霉素能力测定,产黄青霉、扩张青霉、圆弧青霉和土曲霉的产毒率依次为20.0%、12.5%、75.0%和0%。测定28份果酱和果酒中自然污染的展青霉素,阳性率分别为31.3%和0%。  相似文献   

7.
下表列入已知的真菌致癌原及其所产生的肿瘤。反复给啮齿类动物注射黄变米的毒素——展青霉素和青霉酸则产生局部肉瘤;青霉酸产生的肿瘤还可移植。灰黄霉素的致癌性经小鼠局部敷用、皮下注射和口服实验所证实。连续或间断喂饲小鼠黄米毒素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4个地区的62份霉烂苹果和梨进行了霉菌分离鉴定和展青霉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地区苹果中展青霉素的主要产毒菌是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并提出了防止水果染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乳制品中7种青霉素类抗生素(氯唑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V、阿莫西林、青霉素G、氨苄西林)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青霉噻唑酸(氯唑青霉噻唑酸、乙氧萘青霉噻唑酸、苯唑青霉噻唑酸、青霉素V噻唑酸、羟氨苄青霉噻唑酸、青霉素G噻唑酸、氨苄青霉噻唑酸)残留的方法,并对市售乳制品中青霉素及青霉噻唑酸残留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乳制品样品中青霉素及青霉噻唑酸采用纯水超声提取,经乙腈沉淀蛋白,正己烷液液萃取除去脂肪,用氮气吹至近干,用乙腈+水(10+90)复溶后,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经高效液相色谱C18柱分离,选用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18 min内梯度洗脱分离7种青霉素及相应青霉噻唑酸共14种组分;在优化的质谱条件下,采用ESI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kg,7种青霉素及相应青霉噻唑酸在各种乳制品基质中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3~0.15μg/kg;方法回收率在80.0%~110.0%,相对标准差为0.42%~7.06%。结论该方法测定7种青霉素药物及相应代谢产物青霉噻唑酸的残留量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对青霉素残留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蒜薹即大蒜的花茎,有些地方也叫蒜苗。蒜薹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驱虫等作用,是餐桌上的"青霉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萤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桔青霉素(citrinin)的条件,为了增加萤光强度对金属盐类的选择及浓度、pH值、提取用溶剂等进行了探索。本方法适用于各种谷物,在50 g谷物及其加工品中添加5μg和50μg桔青霉素,其回收率76~103%,检出限量0.05 ppm,不受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杂色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类霉菌毒素及青霉酸和展青霉素的影响。有棕曲霉毒素A2 ppm混存时,也几乎没有影响。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称取粉碎或混和试样50 g于搅碎机杯中,  相似文献   

12.
优立新(Unasqn,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烷砜的混合物)是一种新的抗生素复合剂。氨苄青毒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广谱青霉素,目前许多病菌已对它产生了耐药性,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青霉烷砜除能抑制淋球菌外,对其它细菌几乎没有杀灭作用。但它可以竞争性地抑制β—内酰胺酶,使其使去活性,不能与β—内酰胺抗生素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抗生素,增强其对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氨苄青霉素即是此类抗生素。优立新对耐氨苄青霉素的金葡菌、肺炎杆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克雷伯氏杆菌作用稍弱,对绿脓杆菌最弱。据报道,对200例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新抗生素的应用和抗生素用法的进展。新抗生素(一)青霉素类1.氨苄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的侧链上接一个羟基得到羟氨苄青霉素,后者具有肠道吸收好、组织浓度高、杀菌作用快、给药期间腹泻和耐药性的发生率低以及每天所需剂量也较氨苄青霉素为低等许多优点。氨苄青霉酯如氨苄青霉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静滴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旨在对合理用药及其如何避免不良反应做一简述。1 青霉素静滴产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率增加,青霉素配制成水溶液(尤其在偏酸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成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而当青霉素G在19℃、30℃、37℃放置4小时后,其青霉烯酸的含量分别增加2、10、20倍。这些分解产物不但使其丧失抗菌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成为青霉噻唑蛋白和烯酸蛋白,成为完全抗原,导致青霉素过敏反应。2 青霉素盐类水溶液的稳定性与酸碱度密切相关,青霉素PH  相似文献   

15.
展青霉素(Patulin)为具有神经毒性的霉菌毒素,近年来的动物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以往报导的有关展青霉素的分析方法需先将其转化为3-methyl-2-Benzothiozolinon-hy-  相似文献   

16.
据迄今的观察,主要的肾毒真菌是属于曲霉和青霉属。已进行化学鉴定的肾毒真菌毒素有桔青霉素(Citrinin)、棕曲霉毒素(Ochratoxin)、草酸盐和纯绿青霉毒素(Viridicatum toxin)。另外还分离出几种菌,也能产生肾毒化合物,但尚未鉴定。产生桔青霉素和棕曲霉毒素的真菌见表1、2。产生草酸盐的真菌不仅从青霉和曲霉属中分离出,而且也从藻状菌纲的各种菌株和汉森酵母中分离出来。因难以区别粮食中由真菌产生的草酸与植物本身的草酸,又草酸在自发  相似文献   

17.
读者高富彬、周玉龙、陈勇、马知毒、周湘华来信问有关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的一些问题。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顾俊明教授答: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在青霉素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降解产物所致。如生产工艺不先进,产品纯度不够,或药品稀释后放置时间太长等。青霉素产生的抗原决定簇有多种,如青霉噻唑结合物、青霉烯酸蛋白等。它们引起的变态反应以Ig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因此卫生部规定青霉素类制剂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过敏试验。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青霉素口服剂型产品,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红曲霉的抑菌活性物质与桔青霉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红曲霉产生抑菌物质和桔青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在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中,红曲色素、橙色素、ankalactone、monascidinA具有抑菌作用,而且monascidinA的化学结构与桔青霉素的化学结构类似。有必要对抑菌物质与桔青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24份使用中消毒剂污染真菌研究表明,在25 ̄28℃,培养1 ̄4周,真菌的检出率为27.42 ̄66.13%,培养4周后分离到的204株真菌共分布于青霉属等15个属科以上,其中,青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毛霉属和交链孢属占前五位,分别占20.90%、19.12%、10.29%、6.86%和6.37%。青霉属中包括纯绿青霉素等8个系以上,以纯绿青霉系、园弧青霉系、岛青霉系占前三位,分别占青霉属的2  相似文献   

20.
植物乳杆菌对桔青霉孢子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和CGMCC 1.103对桔青霉CGMCC 3.2938等8株青霉孢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青霉孢子接种到植物乳杆菌MRS培养液中,28℃培养24h后检测孢子的活性。[结果]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和CGMCC 1.103对产紫青霉、纠结青霉、桔青霉、皱褶青霉、短密青霉和黄暗青霉的孢子均有灭活作用,镜下观察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将桔青霉CGMCC 3.2938的孢子灭活,使其不能发育成菌丝。[结论]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和CGMCC 1.103对6种青霉孢子有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