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脂肪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09例T2DM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的高诊断阈值(>0.676)、低诊断阈值(<-1.455)将T2DM合并NAFLD组分为纤维化亚组、不确定亚组、无纤维化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T2DM合并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C肽(FCP)、FCP代替胰岛素改良稳态模型指数(HOMA-C肽)均更高(P<0.01或P<0.05),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低于T2DM患者(P<0.01,表1)。(2)逐步logistic回归提示BMI[比值比(OR)=1.325,95%CI 1.249~1.406]、ALT(OR=1.025,95%CI 1.013~1.038)、TG(OR=1.283,95%CI 1.105~1.490)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HDL(OR=0.532,95%CI 0.286~0.989)则是保护因素。(3) T2DM合并NAFLD患者中,纤维化亚组占13.4%。与无纤维化及不确定两亚组比较,年龄、病程、BMI、WC、HC、收缩压(SBP)、AST/ALT、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增加(P<0.01),然而ALT、白蛋白(ALB)、TG、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BMI、ALB、AST/ALT、Plt是T2DM合并NAFLD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T2DM合并NAFLD患者比例较大,与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的相关性,为临床全面评价GA和HbA1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6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2天测定静脉空腹血糖(FPG)、HbA1c、GA、空腹C肽(FCP)及餐后2h血糖(2hPBG)、餐后2hC肽(2hCP)等。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采用MAGE和SDBG评估研究对象的血糖波动程度,采用CGM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评估整体血糖水平。结果(1)660例研究对象中男346例、女314例。年龄(66±6)岁,糖尿病病程[8.0(4.0~13.8)]年,HbA1c为[8.2(6.7~9.6)]%,GA为[21.1(17.6~25.9)]%,MAGE为[5.3(3.9~7.2)]mmol/L,SDBG为[2.1(1.6~2.7)]mmol/L,MBG为[8.6(7.3~10.1)]mmol/L。(2)单相关分析GA与HbA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6,P<0.01)。GA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4,0.670,0.650,均P<0.01);HbA1c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634,0.661,均P<0.01)。(3)单相关分析GA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0.529,均P<0.01);HbA1c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7、0.495,均P<0.01)。(4)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A水平与血糖波动参数MAGE和SDBG水平独立相关。结论与HbA1c相比,GA能更好地反映餐后血糖的水平及血糖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者119例(69.59%),稳定性斑块者52例(30.41%);不稳定性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载脂蛋白A1(OR=3.92,95%CI 2.11~7.25,P=0.000)、空腹血糖(OR=1.34,95%CI 1.06~1.69,P=0.014)、尿酸(OR=1.01,95%CI 1.00~1.01,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33,95%CI 1.09~1.62,P=0.005)为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琚枫  符茂雄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420-422,426
目的探讨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60岁)起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并与2型糖尿病及中青年LADA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8例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老年LADA患者和同期住院的50例GADA阴性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以及40例中青年(25~60岁)LADA的患者,分别比较其空腹C肽、餐后2h C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及治疗1年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结果老年LADA患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C肽、BMI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明显升高(P〈0.05),血糖波动大。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老年LADA患者并发症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LADA患者与中青年LADA患者比较,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治疗后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等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对老年LADA患者建议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以保护残余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行MHD治疗的130例老年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人体学指标,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患者衰弱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跌倒风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得分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衰弱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索老年MHD患者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老年MHD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0%,相关性分析显示衰弱与营养不良-炎症得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 )(r=0.521,P<0.001)、跌倒评估(r=0.330,P<0.001)、C反应蛋白(r=0.236,P=0.012)呈显著正相关,与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r=-0.424,P<0.001)、中臂肌围(r=-0.438,P<0.001)、血清白蛋白(r=-0.478,P<0.001)、血红蛋白(r=-0.332,P<0.001)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IS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BI、年龄是MHD患者发生衰弱的相关因素。(MIS评分:OR=1.156,95%CI:1.002~1.333,P=0.047;白蛋白:OR=0.851,95%CI :0.687~0.931,P=0.013;BI:OR=0.972,95%CI : 0.947~0.988,P=0.032;年龄:OR=1.107,95%CI :1.018~1.204,P=0.017)。结论 衰弱在老年MHD患者中发生率高,跌倒风险、营养不良炎症评分、CRP水平与老年MHD患者衰弱得分呈正相关,而日常生活能力、Hb、Alb、MAMC与衰弱得分呈负相关,其中MIS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BI、年龄是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武警总医院肺部感染患者70例,其中重症肺部感染30例,轻症肺部感染40例;同时选取老年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观察上述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症肺部感染组、重症肺部感染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降低[(8.89±1.93),(6.79±1.87) vs (4.89±1.13)mg/L;P<0.05],CRD水平明显升高[(1.69±1.12),(13.87±2.72) vs (25.73±5.77)mg/L;P<0.05]。肺部感染组APN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N(OR=0.350,95%CI 0.225-0.544;P<0.05),空腹血糖(OR=3.939,95%CI 1.066-14.552;P<0.05),年龄(OR=0.870,95%CI 0.781-0.969;P<0.05)与老年肺部感染有关。结论 APN水平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显著降低,可能是一个新的抗炎因子,可作为老年肺部感染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睾酮水平对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20例年龄在18 ~50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浆睾酮浓度四分位分组,搜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及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随血浆睾酮浓度升高,MS发病率下降(P<0.05),吸烟者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lc、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均降低(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睾酮浓度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腰围、BMI、SBP、DBP、HbAlc、HOMA-IR、TG、TC及LDL-C等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睾酮为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MS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479(95%CI:0.249 ~0.936,P<0.01),在校正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HOMA-IR及HbAlc后其OR值上升为0.759(95%CI:0.598 ~ 0.963,P<0.05).结论 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低血浆睾酮可能是其罹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33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F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2 h血糖、2 h C肽等指标: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FBG、2 h血糖、HbAlc、TBIL、DBIL、ALP、肌酐、TC、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C肽、2hC肽、AST、ALT、γ-GT、TG、HDL有显著性差异(P〈0.01);BMI(OR=1.22)、空腹C肽(OR=2.24)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呈正相关,HDL(OR=0.26)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呈负相关。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类泛素样蛋白4(SUMO4)M55V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湖北地区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及病房新诊断的4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28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SUMO4 M55V基因多态性检测,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并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和SUMO4 M55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的腰围(t=2.72,P<0.01)、体重指数(BMI,t=2.66,P<0.01)、空腹血糖(t=2.81,P<0.01)、餐后血糖(t=3.07,P<0.01)、HbA1c(t=2.79,P<0.01)和甘油三酯(t=2.63,P<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相比SUMO4 M55V的GG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升高(3个基因型比较:x2=6.782,P<0.05),且在人群中,携带GG基因型的患病风险是AA基因型的2倍(OR=2.01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P≤0.05,OR=2.57,95%CI:1.92~4.63)、体重(P<0.05,OR=2.61,95%CI:1.74~4.37)、SUMO4M55V基因多态性(P<0.05,OR=1.47,95%CI:1.09~3.42)和TG(P<0.05,OR=1.59,95%CI:1.24~4.63)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明显相关.进一步对2型糖尿病不同基因型的HbA1c、BMI、TG、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在3个基因型之间TG差异明显(F=3.382,P<0.05),与AA基因型相比AG和GG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4.075,P<0.0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14.389,P<0.001)的水平也更高.结论 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SUMO4 M55V基因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32例AMI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及入院时血常规、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参数与严重心律失常间的关系.结果 AMI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白细胞(P<0.01)和中性粒细胞(P<0.01)水平较高,且短期死亡的风险也增加(P<0.01).严重心律失常多出现于发病早期(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与发病时间≤12 h(OR=0.50,95%CI:0.10~1.45,P=0.04)、短期死亡(OR=6.45,95%CI:3.21~13.73,P<0.01)及入院时中性粒细胞阳性(OR=2.65,95%CI:0.84~4.56,P=0.02)密切相关.结论 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时AM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413例冠脉造影患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南方医院住院的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413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冠脉造影通过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LDL-C、TG、UA、CRP、F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HDL-C、增龄、高尿酸入选回归方程(OR=3.559~1.00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出素(OR:3.559,95%可信区间2.143~5.911,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H—C水平降低、增龄、高尿酸水平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调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444例老年人群,检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酸(UA)等。结果与非MS组相比,MS组GGT、BMI、SBP、DBP、TG、ALT、UA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显著减低(P〈0.01);随着GGT四分位间距的递增,MS发生率、MS各组分(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GT与DBP、TG、ALT、uA、MS组分个数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GT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08,95%CI1.0001.024,P=0.046)。结论老年人群血清GGT水平与MS关系密切,其水平的升高能够反映MS的发生风险;在排除肝脏疾病以后GGT可以作为MS发生风险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人群血清肝功能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年龄≥30岁共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参与调查的223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AST、GGT、血脂和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1)本次调查共有1673例纳入分析,ALT、AST和GGT水平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8,P〈0.01;t=3.719,P〈0.01;t=4.579,P〈0.01)。(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ALT和GGT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总体上男女之间ALT和GGT的异常率(≥4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0,P〈0.05;χ2=32.928,P〈0.01),而AS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3,P=0.158)。男性ALT和GGT异常率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降低(χ2=15.700,P〈0.01;χ2=25.069,P〈0.01),而女性60-70岁组GGT异常率最高(χ2=10.790,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年龄和性别外,影响ALT、AST和GGT升高的因素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和体质量指数(BMI)。(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TG和UA均与ALT升高相关,TC和UA与AST升高相关,而性别、年龄、BMI、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肌酐(CR)、空腹血糖(FBG)和饮酒均与GGT升高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人群血清ALT和GGT在男性中都呈现下降趋势,肝功能酶水平的升高受到BMI、血脂、血糖、UA水平及饮酒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使用率及其导致咳嗽的发病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来自于2009-2012年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的社区居民共3520人参与调查,其中正在服用卡托普利的居民743人(男/女:284/469),年龄33-89岁。所有的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完整的体格检查以及面对面和/或电话定期的随访。按照咳嗽与不咳嗽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按照性别、BMI、LVEF等进行亚组分析,测量各组卡托普利诱导咳嗽的发生率。结果卡托普利的使用率为21.1%。通过定期的随访共681例(男性/女性:257/424)入选,咳嗽发生率为42%。BMI、UA、TC、TG咳嗽组明显高于非咳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LVEF<50%组咳嗽发生率(32.2%)明显低于LVEF≥50%组(43.5%)(比值比(OR)0.62,95%的置信区间(95%CI)0.39-0.99,P<0.05)。女性吸烟组(22.7%)明显低于非吸烟组(44.0%)(OR0.37,95%CI0.14-1.03,P<0.05);女性且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5-50ml/min/1.73m2)<60岁组咳嗽发生率(9.1%)显著低于≥60岁组(46.6%)(OR0.12,95%CI0.01-0.96,P<0.05);女性服用避孕药组咳嗽发生率(0%)显著低于未服避孕药组(44.1%)(P<0.05)。二分类逐步回归分析LVEF<50%(OR0.51,95%CI0.31-0.84,P=0.008)、男性(OR0.51,95%CI0.26-0.99,P=0.048)是其保护因素,BMI(OR1.05,95%CI1.01-1.10,P=0.030)增加干咳发生的风险。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偏胖的患者、女性及心功能正常者应用卡托普利发生咳嗽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之外女性非吸烟、年龄≥60岁、未服用OC是增加其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483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义胰岛素抵抗(IR)组(n=118)和胰岛素敏感组(n=365)。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病变血管数目和SYNTAX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结果:IR患者年龄偏小[(57.1±10.4)vs.(59.5±9.4)岁,P=0.02]、平均BMI水平高[(27.1±2.8)vs.(25.1±2.8),P=0.001]、高血压(72.9%vs.57.5%,P=0.03)和超质量(76.3%vs.50.7%,P=0.00)发生率高。IR患者冠状动脉无病变比例低(14.4%vs.23.3%,P=0.04),2支或以上血管病变比例高(50%vs.36.7%,P=0.01),平均SYNTAX积分[8(5,15)vs.7(2,12)]以及SYNTAX积分高分组(SYNTAX≥10)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多种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病变血管数目(r=0.23,P=0.00)、SYNTAX积分(r=0.20,P=0.01)、支架数目(r=0.17,P=0.02)呈正相关。结论: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患者的工具;改善IR状态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策略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中国老年T2DM患者起始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的多中心开放观察性研究。本文将入选的中国患者分为高龄组(≥65岁)或低龄组(〈65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进入试验的患者中702例(21.5%)进入高龄组,2565例(78.4%)进入低龄组。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报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低血糖事件。和胰岛素治疗前比较,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的变化值高龄组-0.17 kg(95%CI:-0.39~0.04),低龄组-0.15 kg(95%CI:-0.29~-0.01);HbA1c变化值高龄组?0.99%(95%CI:-1.12~-0.86),低龄组?1.22%(95%CI:-1.29~-1.14);FPG变化值高龄组-2.48 mmol/L(95%CI:-2.69~-2.27),低龄组-2.74 mmol/L(95%CI:-2.86~-2.62)。试验结束时,高龄组试验前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平均胰岛素日剂量为12.33 IU,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15.38 IU;低龄组试验前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平均胰岛素日剂量为15.03 IU,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6.98 IU。 结论 对65岁以上老年T2DM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患者起始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其安全性及降糖效果均与65岁以下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