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雷公藤治疗肾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数据库预测雷公藤的靶点。自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肾癌相关靶点,并通过Venny 2.1.0获得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诱导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615 mg/ml雷公藤溶液(将1 845 mg雷公藤颗粒溶于3 ml水)2.46 g/kg,10 μl/次,1次/d,共给药21 d;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5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T肿瘤蛋白p53(TP53)、JUN、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和MAPK14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雷公藤有效药物成分28个,潜在靶点117个。识别出13 425个相关疾病靶点,最后获得113个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在PPI网络中,AKT1、STAT3、TNF、TP53、JUN、MAPK8和MAPK14是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类固醇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积极调节细胞迁移、对TNF的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等;MF涉及膜筏、膜微区、质膜的外侧、膜侧、质膜筏、突触前膜、小窝、转录调控复合体、突触后膜、突触膜等。KEGG分析显示雷公藤治疗肾癌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雷公藤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P<0.05),TP53蛋白表达增加(P<0.001),AKT1、STAT3、TNF、JUN、MAPK8和MAPK14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01)。结论预测了雷公藤治疗肾癌的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幽门螺杆菌(Hp)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p感染GES-1细胞,加入小檗碱(5,10和20μmol/L)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抑制剂PD98059(20μmol/L)共培养。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8的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x、Bcl-2、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可抑制GES-1细胞活力、促进GES-1细胞凋亡、诱导GES-1细胞分泌IL-1β和IL-8、增加LDH活性、增加GES-1细胞内p-ERK1/2及Bax蛋白水平并降低Bcl-2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Hp感染组比较,中、高剂量小檗碱均可逆转Hp对GES-1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IL-1β及IL-8分泌、LDH活性和GES-1细胞内p-ERK1/2、Bax及Bcl-2蛋白水平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高剂量小檗碱组比较,PD98059联合小檗碱可进一步逆转Hp对GES-1细胞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抗炎、增加细胞活力和抗凋亡来减轻Hp诱导的GES-1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邱杨  张菁 《医学信息》2020,(1):64-6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研究黄连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获取黄连的有效成分以及作用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糖尿病的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取黄连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及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 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连的活性成分有14个,关键有效成分有11个,治疗糖尿病靶点137个。黄连主要活性成分作用的核心靶点为JUN、MAPK1、IL-6等靶基因,参与调控Insulin resistance,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等多个信号通路。结论 黄连能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治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IL-8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R2的表达;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法检测(0、20、40、80、160)ng/mL IL-8对MCF-7细胞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0、40、80)ng/mL IL-8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相差显微镜下观察80ng/mL IL-8处理MCF-7后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80ng/mL IL-8联合信号通路抑制剂10μmol/L PD980590、10μmol/L LY294002或50μmol/L AG490[分别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共同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0、20、40、80、160)ng/mL IL-8对MCF-7细胞磷酸化p-AKT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反转录PCR以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80ng/mL IL-8联合10μmol/L LY294002共同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内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IL-8受体CXCR1、CXCR2在MCF-7细胞中均有表达;在IL-8的作用下,MCF-7细胞Bcl-2表达升高,caspase-3表达下降,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IL-8能显著上调MCF-7细胞中p-AKT的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抑制IL-8抗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减少Bcl-2并增加caspase-3的表达。结论 IL-8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IL-8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上调Bcl-2、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网络药理学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节省药物的研发费用。 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温,味辛,归肝经、肾经,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除风湿痹痛等功效,临床上广泛将其应用于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淫羊藿参与调控骨关节炎的信号通路主要有白细胞介素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RANK/RANKL/OPG)。 背景: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在骨关节炎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淫羊藿所含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且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利用网络药理学从分子水平来解释淫羊藿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可为后期药物研发及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淫羊藿的药效成分,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淫羊藿药效成分的调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和TTD数据库预测治疗骨关节炎的靶点,将淫羊藿药效靶点与骨关节炎治疗靶点取交集,得到淫羊藿治疗骨关节炎的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关系,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蛋白模块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得到23个淫羊藿药效成分,共预测得到230个淫羊藿药效靶点和1 221个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得到95个淫羊藿治疗骨关节炎的靶点,蛋白互作分析提示JUN、AKT1、RELA、MAPK1、IL6、CXCL8、MAPK8、MAPK14、FOS、IL1B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核心靶点;②关键蛋白模块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破骨细胞分化通路,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细胞及免疫反应、炎症因子及炎症反应、脂多糖的细胞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发挥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 ORCID: 0000-0002-2572-0229(章晓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肉苁蓉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收集当归、肉苁蓉的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信息和FC疾病靶点信息,交集靶点为共有靶点.Cytoscape 3.7.0构建"当归-肉苁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当归-肉苁蓉-活性成分-FC共有靶点网络",CytoNC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构建其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分别进行药物靶点和关键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收集到当归-肉苁蓉药对活性成分39个,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阿魏酸等核心成分.成分相关靶点237个,FC疾病靶点2428个.当归-肉苁蓉药对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共有靶点132个,筛选到关键基因74个,涉及PTGS2、PTGS1、AKT1、VEGFA、TP53、CASP和MAPK等核心靶点.富集到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112条FC相关通路信息.结论:初步表明当归-肉苁蓉可能通过β-谷甾醇、豆甾醇、阿魏酸等关键活性成分,参与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调节肠道功能,发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FC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檗碱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小檗碱+LPS组、小檗碱+育亨宾+LPS组、育亨宾+LPS组、小檗碱组、小檗碱+育亨宾组和育亨宾组。分别用蒸馏水、小檗碱(50 mg/kg)、小檗碱+育亨宾(50 mg/kg+2 mg/kg) 和育亨宾(2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 d,第3 d灌胃1 h后,腹腔注射LPS(20 mg/kg)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 h后,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分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M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可上调小鼠脾脏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包括CXCL10、TNF-α、IL-1α、IL-1β、IL-6、IFN-γ和IFN-β。小檗碱能显著下调下调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信号通路下游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也能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5)。育亨宾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 和IFN-β mRNA的表达(P<0.05),但对TNF-α、IL-6和CXCL10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与LPS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檗碱与育亨宾合剂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但不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TNF-α 和IL-6 mRNA的表达。LPS攻击后1 h,小檗碱和(或)育亨宾均不能增强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SOCS1、SOCS3和IRAK-M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和育亨宾均能抑制LPS诱导的MyD88依赖和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部分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与SOCS1、SOCS3和IRAK-M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燚  陆付耳  徐丽君  冷三华  王开富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44-45,49,F0006,F0009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前后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清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给予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其血清FB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FINS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作用,改善其慢性炎性反应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向蕾  童允洁  田小龙  方容  王峰 《现代免疫学》2020,40(5):360-365,423
为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分离及培养人RA FLS,用MTT和克隆细胞形成试验分别检测ICA对RA FLS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FLS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FLS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ICA对RA FLS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PS诱导FLS后,ICA对RA FLS的增殖率及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效应(P0.05);ICA不同剂量组与LPS组相比,TNF-α、IL-6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Cyclin D1、Bcl-2、磷酸化PI3K(phospho-PI3K, p-PI3K)、磷酸化AKT(phospho-AKT, p-AKT)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提示ICA可降低人RA FLS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并可降低其炎性因子的表达,这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六个具有代表性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探讨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 391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生化及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IL-8、IL-10,同时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指标,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六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FgBβ-854位点各基因型人群间IL-6、FM-PV/Amax及Fg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1各基因型人群间IL-8有差异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IL-6和IL-8为因变量时筛选出Bβ-854、-249、Bcl-1、Fg浓度(P<0.05);以IL-10和TNFα-为因变量时则筛选出Bβ448、Bcl-1、FM-PV/Amax(P<0.05);以FMPV/Amax为因变量,依次筛选出Bβ448AA、Bβ-854GA、Fg浓度、IL-10、TNFα-(P<0.05)。结论: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的基因调控和表达与多种因素和多部位基因位点可能有关,其中血浆Fg浓度与IL-6、IL-8等因子和FgBβ-854、-249及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有关,而Fg分子聚合活性则与TNFα-、IL-10等细胞因子和FgBβ448、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相关联,同时血浆Fg浓度与其分子聚合活性的表达可能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鄄1 (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mRNA 水平;HE 染 色和Masson 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 淋巴 瘤2 蛋白(Bcl-2)、Bcl-2 相关蛋白X(Bax)、PI3K、p-PI3K、AKT、p-AKT 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降低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 鼠血清MCP-1、MIF 和IL-18 的mRNA 水平并改善心肌纤维化加剧。STZ 诱导糖尿病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5)。与STZ 诱导糖尿病组相比,STZ+白藜芦醇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且,白藜芦醇可抑 制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 和Bax 蛋白表达,提高Bcl-2 表达(P<0.05)。 与对照组相比,STZ 诱导糖尿病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PI3K/ PI3K 和p-AKT/ AKT 比率明显降低(P<0.05)。STZ+白藜芦醇组 血管平滑肌细胞p-PI3K/ PI3K 和p-AKT/ AKT 比率明显高于STZ 诱导糖尿病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激活PI3K/ AKT 信号通路抑制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是否具有疼痛缓解作用,并分析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神经结扎组(模型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阿魏酸钠)组,每组12只。对各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评估,测定大鼠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六胺银染色观察患侧脊髓背角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IRAK1和TRAF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脊髓背角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神经元纤维增粗并缠绕成结,且有大量空泡变性,并且神经细胞的胞质出现含有嗜银颗粒的空泡;小檗碱和阳性药物治疗后脊髓背角损伤明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WT和TWL显著降低,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脊髓中IRAK1和TRAF6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肾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保护糖尿病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髙脂高糖饮食结合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小檗碱给药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6个月后取肾,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中AQP-1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小檗碱对AQP-1、PI3K和Akt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糖原颗粒聚集,小檗碱可明显减轻糖尿病造成的肾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小檗碱增加糖尿病肾组织中AQP-1的表达量。小檗碱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小檗碱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肾组织中AQP-1的表达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所致抑郁大鼠症状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2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CUMS组、氟西汀(Fluo)组和Sin组(n=30)。建立CUMS抑郁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Fluo(20 mg·kg~(-1)·d~(-1))或Sin(30 mg·kg~(-1)·d~(-1))灌胃治疗。通过检测体重、糖水实验及行为学检测抑郁症状;高尔基染色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分别检测树突棘密度和观察海马结构;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突触重塑相关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和Jagged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leaved caspase-3(C-C3),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mTOR(pmTOR)及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变化;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与Ctrl组相比,CUMS组大鼠体重、糖水偏好、旷场实验总距离和中央不动时间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CUMS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多数细胞变性萎缩,树突棘密度减少,BDNF表达显著下调,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Hes1和Jagged1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Bcl-2表达下调,C-C3表达显著上调,p-mTOR和p-4EBP1下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o和Sin均可逆转上述结果,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能够缓解CUMS大鼠抑郁症状并改善突触可塑性,可能是通过激活Notch和mTOR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卵巢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18只,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DHEA 6mg/kg建立PCOS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取12只模型小鼠均分为MSCs组(尾静脉注射hUC-MSCs)与PDTC组(腹腔注射PDTC),正常c57bl/6小鼠6只作为NC组.监测小鼠体重;连续阴道涂片检测小鼠动情周期;HE染色光镜下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qRT-PCR方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AKT/NF-κB通路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s3、PARP、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AKT/NF-κB通路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s3、PARP1、Bcl-2的表达.结果 模型小鼠动情周期紊乱;体重明显升高;HE染色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颗粒细胞层及黄体减少;卵巢组织NF-κB、AKT、caspases3、PARP mRNA水平升高,Bcl-2降低;卵巢组织NF-κB、AκT蛋白表达升高且磷酸化水平提高,caspases3和PAPR1蛋白表达增高,Bcl-2降低.经hUC-MSCs治疗或PDTC治疗后,小鼠卵巢组织功能性卵泡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及黄体数量增加;AKT/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Bcl-2表达升高,caspases3、PARP表达降低.结论 hUC-MSCs可改善PCOS小鼠卵巢功能,机制可能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下调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黄连乙醇提取物与盐酸小檗碱体外抗炎活性,探索体外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体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给药干预后,LPS 长时间刺激RAW264.7 细胞,MTT 比色法分析黄连乙醇提取物及盐酸小檗碱对RAW264.7 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β、IL-6、TNF-α、NO、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检测iNos、HO-1、TNF-αmRNA 表达。结果:在5 ~80 mg/ L 范围内,黄连乙醇提取物及盐酸小檗碱对RAW264.7 细胞无抑制作用;各浓度给药组IL-6、IL-1β、TNF-α、NO、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与LPS 刺激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且浓度与剂量无效应相关。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结果显示,各浓度给药组均明显降低iNos、HO-1、TNF-αmRNA 表达(P<0.05,P<0.05,P<0.01),且与浓度不呈效应关系。结论:黄连乙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抗炎作用,抗炎活性优于盐酸小檗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NO 等炎症因子的活化,进而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慢性镉暴露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用腹腔注射氯化镉复制大鼠肝脏损伤模型),5周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称重法计算大鼠肝指数;比色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肝脏镉(Cd)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脏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ALT活性、AST活性、LDH活性、Cd含量、TGF-β1含量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但模型组大鼠IL-2含量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肝指数、ALT活性、AST活性、LDH活性、Cd含量、TGF-β1含量和Bax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但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模型组大鼠IL-2含量和Bcl-2蛋白表达(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来减轻镉致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8.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小檗碱对多种肿瘤和肿瘤干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肺癌干细胞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肺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133^+肺癌干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小檗碱(0,2.5,5,10,20,40 mg/L)对CD133^+肺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小檗碱(0,20 mg/L)对肺癌干细胞中Ki67、Bax、Bcl-2、PTCH1、SHH、Gli-1和SMO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得到高比率的CD133+肺癌干细胞;(2)小檗碱抑制肺癌干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3)小檗碱促进肺癌干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4)Ki67、Bcl-2、PTCH1、SHH、Gli-1和SMO蛋白在20 mg/L小檗碱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加药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未加药组;(5)结果表明,小檗碱可能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肺癌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滑膜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组、XFC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1、p-AKT1、mTOR、ES蛋白在滑膜血管中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滑膜组织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PI3K、AKT1、p-AKT1、mTOR、ES表达显著升高,血清IL-10表达量降低;治疗后,XFC组MVD呈高计数量,HIF-1α、IL-6、VEGF-A表达降低,滑膜PI3K、p-AKT1、mTOR、ES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10升高。结论:XFC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HIF-1α、ES表达改善AA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肝细胞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放疗增效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单放疗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低、中、高剂量DHA组,每组8只,按照分组进行给药和放疗治疗。隔天测量各组荷瘤小鼠体重和瘤体积,给药结束后鼠尾取血后立刻脱颈处死小鼠。观察DHA对放疗的增效作用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程度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PI3K、AKT和p-AKT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单放疗组肿瘤3倍倍增时间(TGT3)显著升高(P0.05),瘤重、淋巴细胞转化程度、NK细胞活性、IL-2和IL-4水平、PI3K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单放疗组相比,随着DHA剂量升高,TGT3、增敏系数、抑瘤率、淋巴细胞转化程度、NK细胞活性及IL-2和IL-4水平随之升高(P0.05),PI3K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随之降低(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提高荷瘤小鼠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