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中药眼罩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MGD型干眼症患者59例(96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眼,予中药眼罩熏蒸眼睑(千里光、白鲜皮、苦参、野菊花、蒲公英各3g)联合睑板腺按摩,每周1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清洗睑缘,典必殊眼膏涂擦睑缘,每周1次,同时辅以0.1%玻璃酸钠滴眼每天4次,治疗4周。 结果 经治疗患者自觉症状观察组评分1.79±0.87,对照组2.21±0.92,t =-2.27;睑板开口评分观察组1.15±0.83,对照组1.60±0.57, t =-3.16;睑板挤压评分治疗后观察组1.25±0.60,对照组1.63±0.57,t =-3.14;脂质性状评分治疗后观察组2.00±0.83,对照组2.46±0.65,t =-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泪河高度分析及泪膜破裂时间在治疗后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眼睑皮肤低温烫伤。结论 以中药眼罩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MGD型干眼症,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徐东  祝宏英  俞萍萍  邵毓  杨立 《浙江医学》2019,41(10):1067-1069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物理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MGD患者152例(304眼),给予人工泪液药物滴眼治疗后接受睑缘清洁、局部热敷和眼睑按摩等物理治疗。观察并比较轻、中、重度MGD患者物理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2例(304眼)MGD患者物理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有67眼,占总眼数的22.04%。其中异物感45眼,干涩感16眼,瘙痒8眼,疼痛4眼,眼睑瘀青2眼,红肿4眼,诱发睑腺炎或睑板腺囊肿感染3眼,结膜炎加重4眼,结膜下出血6眼,角膜损伤2眼,结膜囊分泌物增多35眼。轻、中、重度MGD患者眼睑瘀青、角膜损伤、发生睑腺炎症或囊肿感染、疼痛、眼睑红肿、结膜下出血、瘙痒、干涩感等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结膜囊分泌物增多、异物感发生率在中、重度MGD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在轻度MGD患者中的发生率(均P<0.05)。结论中、重度MGD患者物理治疗后更容易发生结膜囊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并发症。操作者掌握MGD物理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手法轻柔得当可避免和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药熏蒸联合局部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MGD病人66例(13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66眼)。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抗炎滴眼液治疗为主,对于疑似感染或三级以上MGD病人另外加服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以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OSDI分值、睑板腺功能异常评分、CF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BUT和SIT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局部按摩可提高MGD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单纯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DED)的发生与睑板腺的形态与功能发生改变密切相关[1]。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合并白内障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恢复更难,DED严重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2]。DED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睑缘清洁、热敷熏蒸、睑板腺按摩和强脉冲光(IPL)等[3]。专业的睑板腺按摩操作简单,对于睑板腺开口阻塞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严重睑板腺阻塞患者效果不佳[4]。IPL是一种针对MGD型DED的治疗方法,可通过热效应以及光调节作用减轻上下眼睑炎性反应、促进睑酯分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63-66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睑板腺按摩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白内障患者1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术前1周每天行眼睑部热敷及睑板腺按摩)和对照组(不采取措施),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眼部舒适度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睑缘形态评分(9.24±2.19)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2.42±0.21)分、BUT(7.62±1.85)s、眼部舒适度评分(8.31±1.37)分,对照组睑缘形态评分(12.96±3.27)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2.09±0.33)分、眼部舒适度评分(12.82±1.46)分、BUT(6.51±1.41)s,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使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加重,破坏眼表状态,术前对患者行睑板腺按摩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眼表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72-174
目的 探讨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性干眼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16例MGD性干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BUT、FLS和LMS指标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BUT、FLS和LMS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BUT、FLS和LMS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MGD性干眼中采用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泪膜、睑板腺和眼表,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睑板腺按摩+新泪然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8年2—11月收治的60例MGD性干眼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则给予患者使用睑板腺按摩联合新泪然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使用新泪然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SIT评分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BUT评分与SI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然而观察组患者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GD性干眼疾病患者,采取睑板腺按摩+新泪然滴眼液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睑板腺功能,提高患者泪液质量,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行睫是一少见病症,笔者在门诊曾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 李某,女,20岁。因双眼异物感10年而就诊,以往曾多次拔睫毛。检查:双侧眼睑无红肿,睑缘无内外翻.上、下眼睑均生长两行睫毛,布于睑缘灰线内外侧,两行之间距离约1.5mm。外行睫毛之位置排列、密度、长度及倾斜度与正常人睫毛相同。内行睫毛位于睑板腺开口处,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眼表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试验组,于同一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眼表症状评分、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分级、睑板腺开口堵塞程度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OSDI评分为(25.12±12.24),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18,P<0.001);试验组NI-BUT(3.86±2.60 s)明显短于对照组(8.96±4.74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632,P<0.001);试验组中59.37%的患者存在睑板腺缺失,明显多于对照组38.46%;试验组患者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65,P<0.001);睑板腺开口堵塞评分试验组(1.89±0.87)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8.413,P<0.001)。试验组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1.46±0.68),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761,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眼表功能改变及眼部不适症状的概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干眼的症状程度较重,睑板腺形态及功能出现异常的比例以及异常的程度也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张薇  郭纯刚  董宏伟  李上  冉娜  曹志军  刘维 《北京医学》2017,(12):1236-1239
目的 通过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进行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局部热敷治疗,比较二者治疗的有效性及持久性.方法 对50例(100眼)MGD患者分别进行1次12 min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F组)及连续两周每日睡前15 min热敷治疗(C组),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tear brenk-up time,TBUT)、泪液分泌情况、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和睑板腺开口及评分等方面的临床评估.结果 MGD患者治疗后随访12周,F组与C组相比主观症状均有所缓解,F组治疗后从第8周起优于C组,TBUT、睑板腺开口数量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均有所改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泪液分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治疗后与C组相比泪膜脂质层厚度只有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较局部热敷治疗效果更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67-69
目的探讨术前睑板腺处理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患有MGD的翼状胬肉患者90眼,随机分为A组(48眼)、B组(42眼),A组术前1周予以清洁眼睑、热敷及药物治疗,并同时配合睑板腺按摩治疗,B组采取常规翼状胬肉手术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后3 d,术后1周、2周、4周比较两组的眼部舒适度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结果术后3 d、1周、2周与B组对比,A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均低于B组(P0.01),术后1周、2周与B组对比,A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睑板腺处理可以有效促进翼状胬肉合并MGD患者术后眼表的修复,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眼部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 MGD)导致干眼症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49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症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 A组)75例,给予系统综合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对照组( B组)74例,只给予局部和全身的西药治疗和物理治疗,不包括中医治疗。两组同时接受3个月的规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眼症各项检查的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眼部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好转。 A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MGD引起的干眼症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改善各项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已确诊MG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眼液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睑板腺按摩并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睑板腺按摩治疗MGD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睑板腺物理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MGD相关性干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睑板腺物理治疗和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SDI、TBUT、TMH、CFS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SDI、TBUT、TMH、CFS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OSDI、TBUT、TMH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频率强脉冲光(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140眼MG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在0周、第1周、第3周、第7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4次),B组在0周、第1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2次)。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检测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 NIBUTav)、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不同频率IPL治疗前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NIBUTav、NIBUTf、泪河高度、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泪膜破裂时间和OS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泪膜破裂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组和B组之间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NIBUTav、NIBUTf和泪河高度均明显升高,且A组NIBUTav、NIBUTf高于B组,而泪河高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A组和B组睑板腺分泌物状态评分、分泌能力评分均有所下降,且A组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A组和B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有所下降,且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在0周、第1周、第3周、第7周对MGD患者各进行1次IPL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和体征,治疗期间可以很好地平衡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眼熏洗方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112眼)MG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26例(52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眼部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以及典必殊眼膏外涂,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眼熏洗方熏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CFS)评分及睑板腺分泌能力和分泌物质量评分,检测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OSDI评分、CFS评分及睑板腺分泌能力和分泌物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T和SIT检查结果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眼熏洗方能明显缓解MGD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眼表临床症状的正常人睑板腺形态及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无眼表临床症状正常人79例137只眼,分为5个年龄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情况,并行泪液分泌试验;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测定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对睑板腺图像行缺失分析。分析睑板腺缺失及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睑板腺缺失及功能与泪液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睑板腺缺失比例(r=0.359,P<0.001)、与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r=0.443,P<0.001)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睑板腺缺失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18~29岁)与B(30~39岁)、C(40~49岁)、D(50~59岁)、E(≥60岁)组,B组与E组,D组与E组比较,睑板腺缺失比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睑板腺分泌能力下降,睑板腺缺失比增大,年龄增长为正常人睑板腺缺失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69-72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纹眼线引起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52例纹眼线患者进行睑板腺功能拍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睑板腺按摩治疗,并对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经过正规系统的睑板腺按摩治疗及家庭护理,对纹眼线引起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结论经临床实践证明纹眼线可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经1个疗程的睑板腺按摩治疗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蒋能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5):420-420,431
目的探讨自体睑板结膜瓣在下眼睑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11眼下眼睑缺损1/3-2/3的患者,将同侧上眼睑板结膜瓣翻转移植于下睑缺损处,修复下睑缺损,6-8周后剪开移植瓣,观察修复后的眼睑形态和功能。结果11例11眼术后随访6-24个月,上睑板移植瓣均成活,外观和功能良好,上眼睑外观和功能无影响。1例因下睑张力不够,出现轻度外翻。结论自体睑板结膜瓣用于下眼睑缺损修复,取材方便,无需另添创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强脉冲激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MGD相关干眼患者中抽取54例纳入到研究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睑板腺按摩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研究组27例接受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人工泪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门诊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研究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 avg)、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SR)均升高,眼表疾病指数(OSDI)、平均客观散射指数(OSI)降低(均为P<0. 05);在对照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IBUT avg、MTF截止频率、SR均升高,OSDI、平均OSI降低(均为P<0. 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NIBUT avg、MTF截止频率、SR、OSDI、平均OSI等指标改善更显著(均为P<0. 05)。结论:两种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有治疗作用,且强脉冲激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疗效更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功能和症状,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