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郭少桢 《黑龙江医药》2021,34(6):1328-133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指导新生儿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导抗生素使用,另外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根据检测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生素使用,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药物费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析治疗过程中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抗生素药物费用及住院费用更低(P<0.05);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患儿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可发现,降钙素原下降明显,且每阶段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C反应蛋白水平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但不能完全反应判断炎症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入院第1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入院第3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肺部感染患儿,实时监测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生素治疗较监测C反应蛋白水平更优,可减少抗生素滥用情况发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节省抗生素药物费用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可见降钙素原可作为抗生素治疗的定量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363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在住院期间未使用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患儿的体温、临床相关感染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住院期间271例对照组和92例使用抗菌药物患儿比较,入院时体温及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例使用抗菌药物患儿,PCT在入院时明显升高,用药3天后,体温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C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6例(98.07%)患儿预后良好。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敏感性高,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2例患者,按照其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对其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非感染组明显增高,而两组中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血清降钙素原较C反应蛋白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5例重症感染患者、155例局部感染患者及115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重症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且重症感染组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均有P<0.05。治疗后,重症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有效评估细菌感染的程度,同时还能有效评估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情恢复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66-68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儿童血流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时进行血培养和降钙素原检测的30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革兰阴阳菌病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血培养阴性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均值水平与血培养阳性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49株(74.24%),革兰阴性菌17株(25.76%);革兰阳性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均值水平显著低于格兰阴性菌组。两组菌株、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血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辅助指标,从而及时有效地实施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还可为抗菌药物应用提供有效的参照标准,对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6):791-795
目的:系统评价以降钙素原(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探讨PCT作为可靠的炎症标记物用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PCT指导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于脓毒症的相关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Jadad评分法评价质量后,运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8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2,95%CI(-3.07,-1.98),P<0.001];两组患者病死率[OR=1.14,95%CI(0.83,1.56),P=0.42]、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治疗时间[MD=-0.22,95%CI(-1.40,0.96),P=0.72]和总住院时间[MD=-1.81,95%CI(-4.37,0.76),P=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炎症标记物用于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急性阑尾炎为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占到儿科急诊腹痛患儿1%~8%。儿童急性阑尾炎病程变化快,一旦发生穿孔可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和脓毒血症,年龄越小越不典型,故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时手术与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1])。本研究通过Toll样受体4 (TLR-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中的表达确定其诊断价值。PCT、CRP在急性阑尾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Toll样受体(TLRs)是近期发现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 TLR-4作为跨膜受体在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作用下,通过相关致炎机制,最终导致炎性级联放大效应,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2])。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2名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191例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另外191例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临床肺炎评分CPSI等感染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需要机械通气人数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白细胞计数(Z=-3.992, P<0.001)、C反应蛋白(Z=-2.634, P<0.01)、降钙素原(Z=-2.384, P<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Z=-2.655, P<0.01)。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χ2=-2.801, P<0.001),抗菌药物使用天数(χ2=-6.799, P<0.01),需要机械通气的人数(χ2=5.793, P<0.05)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小儿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血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30例非小儿血液感染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P <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鉴别小儿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鉴别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727-S1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2名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191例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另外191例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临床肺炎评分CPSI等感染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需要机械通气人数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白细胞计数(Z=-3.992, P<0.001)、C反应蛋白(Z=-2.634, P<0.01)、降钙素原(Z=-2.384, P<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Z=-2.655, P<0.01)。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χ2=-2.801, P<0.001),抗菌药物使用天数(χ2=-6.799, P<0.01),需要机械通气的人数(χ2=5.793, P<0.05)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新型炎性标记物,为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PCT作为临床使用的感染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追踪病情变化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本文综述PCT的检测及其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本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等资料,探索降钙素原在感染及预防感染中的作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文献显示降钙素原对于感染的专属性和敏感性都较高,持续监测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水平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能够量化已经存在感染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的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监测对指导重症患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连续监测PCT,根据PCT监测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体温、PCT、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其PCT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疗程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具有诊断迅速、敏感性高等优点,其水平监测对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饶鸣皋 《安徽医药》2013,17(10):1746-1747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肺炎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分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水平和阳性率都显著大于健康体检儿童,病毒感染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率都显著大于健康体检儿童,但是其降钙素原的水平和阳性率余健康体检儿童无显著地差异。细菌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后,降钙素原阳性率下降速度要快与超敏C反应蛋白。结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降钙素原有助于儿童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降钙素原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早期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共72例,其中40例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其余32例为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检测上述两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治疗5 d后根据临床肺炎感染评分,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测定两组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呼吸相关性肺炎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降钙素原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有助于判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29):4077-407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ICU 2012年6月-2014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Ab)肺部感染患者105例,其中CRAb组患者81例,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Ab(CSAb)组患者24例,对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分离出Ab前ICU住院天数、ICU总住院天数、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分离出Ab前15 d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C反应蛋白检测异常、降钙素原检测异常与ICU CRAb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分离出Ab前ICU住院天数、分离出Ab前15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离出Ab前行机械通气、分离出Ab前患者低蛋白血症为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ICU的高危患者,应结合危险因素,尽早采取措施,合理防治CRAb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90例,患儿感染病原类型为:细菌性感染患儿3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30例,无感染患儿30例。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测,对于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喘息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在患儿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降钙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指标,比较三组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分别为: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0.52±0.22)ng/m L、C反应蛋白(28.55±3.22)mg/L、白细胞计数(16.78±2.43)×109/L:病毒感染组降钙素原(0.18±0.06)ng/m L、C反应蛋白(9.45±2.65)mg/L、白细胞计数(10.45±1.34)×109/L:无感染组降钙素原(0.07±0.02)ng/m L、C反应蛋白(5.21±2.10)mg/L、白细胞计数(6.54±2.13)×109/L。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差异显著;病毒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采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诊断感染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鉴别肿瘤患者属于肿瘤性发热还是感染性发热是临床医生的难点之一。通常情况下,肿瘤热通常属于排它性诊断,应用抗菌药物无效,而感染热通常由病原菌等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C-反应蛋白在单纯肿瘤发热或肿瘤合并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均可出现升高,缺乏特异性。降钙素原可作为感染的生物标记物,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比单纯肿瘤发热患者,肿瘤合并感染发热的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其水平的高低,为临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伦新强  肖宗芳 《中国药房》2008,19(7):555-557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会诊指导与监督,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控、参与危重感染患者的临床会诊、认真评价处方及病历用药的合理性等方式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pyogens, GAS)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5-2016年收住的90例证实为GA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AS感染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扁桃体炎(38.0%),成人中则为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72.7%)。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有所升高。目前GAS对常用抗菌药物仍较敏感。预后89例治愈后出院,1例死亡病例。结论 GAS感染在儿童中以学龄期常见,在成人中以中年期常见。GAS感染患者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预后良好,少有危重症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