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方法:通过对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早期先兆流产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证型分布与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史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早期先兆流产常见证型有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5种,以肾虚证为多。证型分布与年龄、流产次数、月经史、职业有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胎漏、胎动不安的常见中医证型以及中医体质类型,并探讨患者体质与证型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符合胎漏、胎动不安诊断标准患者的证型、体质类型等临床资料,对胎漏、胎动不安患者进行证候与体质分型,并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本次共调查263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其中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肾虚型137例,脾肾两虚型55例,血热型40例,气血虚弱型25例,血瘀证6例;体质类型分布如下:阳虚质79例,气虚质70例,阴虚质46例,气郁质25例,血瘀质14例,平和质14例,湿热质10例,痰湿质5例,特禀质0例。(2)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各体质类型在各个证型的构成比不同(P0.01),且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P0.01),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P0.05),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P0.01)。结论: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及血热证,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及阴虚质,且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分布具有关联性,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  相似文献   

3.
治疗先兆流产5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医院(417500)喻姿容主题词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疗法祖国医学历代文献未有先兆流产之名称。但有"胎漏"、"胞漏"、"漏胎"、"胎动不安"等名称。其临床证候与先兆流产类似,并认为本病发生多由气血虚弱、肾虚、血...  相似文献   

4.
胎漏,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中医辨证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及跌扑伤胎之分。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或点压公孙穴治疗跌扑闪挫或劳累过度而引起者近百例,现举例分析如下:临床验案举例:吕××,女,28岁,公务员,1996年8月26日初诊。主诉:...  相似文献   

5.
试论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寻求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孕妇年龄、孕龄及既往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85例确诊为先兆流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四诊八纲分型,按统计学方法,探讨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本病好发年龄为24~35岁,其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肾虚型>脾肾两虚型>血热型>肾虚血瘀型>气血虚弱型>外伤型,以虚证为主。肾虚是本病的基本环节,随着疾病发展,更伤及脾(脾肾两虚),甚至久病入络为瘀(肾虚血瘀),致虚实夹杂之证。结论:孕妇年龄、孕龄和流产史与再次妊娠发生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有内在联系,尤其与肾虚证候出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补肾健脾法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是妇科妊娠期的常见病,如何选择妥善的保胎方法,使患者平安有效的渡过危险期,已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几年来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本病3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34例患者中,住院14例.门诊20例。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1岁。其中胎漏6例,滑胎13例,胎动不安11例、妊娠腹痛者4例。辨证属肾虚型12例,气血虚弱型5例,牌肾两虚型10例.阳虚内热型4例,劳累外伤型3例。全部病人都依据停经史40天一5个多月,尿妊娠试验阳性,除妊娠腹痛证型外,都见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暗红,腰酸痛,…  相似文献   

7.
寿胎丸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寿胎丸 ,专为滑胎而设。张锡纯又特意指出“此方乃思患预防之法 ,非救急之法”。方中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皆为补益肝肾要药 ;阿胶补肝血滋肾水 ;四味合用补益肝肾之力更宏。笔者近年来将寿胎丸丸剂改为汤剂 ,不局限于滑胎 ,广泛应用于肝肾不足之证 ,如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腿疼、妊娠尿失禁、男性精少不育 ,夜盲等证 ,均获得良好效果。1 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中 ,腰酸腹坠 ,或见阴道下血 ,属胎漏、胎动不安。临床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外伤四型。对于肾虚型 ,寿胎丸滋补肝肾、养血安胎 ,可直接将丸剂改为汤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观察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患者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血热型占42.96%,肾虚型占23.44%,脾肾两虚型占17.96%,血瘀型占12.5%,气血两虚型占3.13%。结论:血热型及肾虚型是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的主要证型,以肝肾阴虚为本。  相似文献   

9.
“胎漏”、“胎动不安”等症临床上多以妊娠早期出现腰酸、小腹痛或下腹坠胀,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等为主证,其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相似。本病发生的原因,就母体而言,主要与肾气不足、胎元失于提系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对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以寿胎丸为主...  相似文献   

10.
先兆流产属于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因此一旦出现胎漏、胎动不安应立即重视加以保养,究其病因前人虽有’肾虚、血热、气血不足、跌扑闪挫,七情过极等多种论述,认为肾气本虚是最根本原因。中医中药保胎补肾健脾,不但能使阴道出血止,腹痛、腰痛等症状得以改善,并且尚有维持妊娠黄体,促进妊娠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胎动不安、胎漏和滑胎,在治疗上是以保胎为原则的,盖胎居小腹,胞系于肾,故胎动不安者,必腰酸腹痛、胎动下堕,甚至阴道有少量流血。严重时阴道大量下血,造成堕胎,小产。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必须把握关键,方可收效。一、分型辩治目前,中医妇科学将胎动不安分为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五个证型,胎漏分为气虚、血热两个证型;滑胎主要责之肾虚一型。可见胎动不安的五个证型包括了胎漏、滑  相似文献   

12.
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妇产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病因包括肾气虚、血热、气血不足、血瘀、劳累、跌仆损伤等。该文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以补肾活血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临床表现兼以清热、补气等法。该文主要介绍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坠痛等症,但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属于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流产的原因十分复杂,除遗传学异常、内分泌、感染、解剖畸形等原因外,在不明原因的流产中,免疫因素引人注引。对先兆流产的治疗应采取保胎的疗法,但现代医学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已成共识,对其辨证多从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等方面论治,而笔者临证时发现流产各证型均以肾虚为基本病机,补肾安胎则是其基本治疗大法,因此结合临床所得对本病的基本病机及辨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淑萍 《光明中医》2008,23(3):350-350
先兆流产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根据不同证候,有“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漏胎”、“胞阻”、“妊娠下血”、“妊娠腹痛”等名称,这些均属于先兆流产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导致本病有母体和子体两方面的原因,唐代咎殷在《经效产宝》中说:“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的病因,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违也。”笔者治愈的先兆流产病因均属母病所致,具体的流产原因有脾肾不足,气血虚弱,冲任虚损,七情刺激。  相似文献   

15.
《竹林女科证治》对于胎动不安的诊疗以虚实寒热为纲,分为胎寒不安、胎热不安、胎虚不安、胎实不安以及跌仆伤胎5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古代医家对胎动不安的诊治认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探究其源流,梳理其条贯,详析其因机证治理论,以此探讨胎动不安的中医诊疗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门诊病历中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108例.通过辨证论治将患者分为四型:肾虚型,血热型,气血亏虚型,血瘀型.根据辩证论治的分型给予中药保胎治疗7天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08例患者中,治愈的78例(占72.2%),好转的23例(占21.3%),未愈的7例(占6.48%),总有效率为(93.5%).结论:中医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杨青青  陈霞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11-1013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病因复杂,与肝、脾、心、肾相关,“冲脉隶属于肝”,肝失条达,疏泄失司,加之孕期肝气偏旺,郁而化火,易致胎漏,胎动不安;“胎茎系于脾”,脾虚不健,气血亏虚致肾虚冲任不固,胎动不安;“胞脉者上系于心”,心肾不交,冲任不固易致胎动不安;肾阴阳亏虚,致胎元不固,然病机之要责之于肾.根据临证分型,分别以补肾养血、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之法,疗效较好.同时,中成药配合西药、针灸、心理疏导,皆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先兆流产属中医妊娠腹痛、胎动不安、胎漏、滑胎或坠胎之范畴。证见:妊娠早期轻微腹痛或腰骶酸胀,阴道少量出血,虽无出血而有宫缩感。临证分型大体有三:一、气血虚弱型:妊娠早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少腹坠胀,精神萎靡,面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脉。治当补气养血安胎,方以举元煎(黄芪、白术、升麻、炙草)加阿胶、首乌、寄生。  相似文献   

19.
正先兆流产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在中医学属于"胎漏""胎动不安"范畴,有研究表明肾虚证约占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全部证型的75.4%~([1])。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尚无特效的药物,中医以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20.
妇女妊娠期阴血下注胞胎妊养胎儿,可导致体内气血阴阳失衡,脏腑亏损,冲任失和,波及胞胎:一者,阴血偏虚,气血虚弱,则有气虚、血虚、气血俱虚,或气血运行无力,因虚致郁,即见气郁;二者,阴血偏虚,阳气偏亢,则易热伏冲任,灼热胞宫;三者,妊娠期间,情志失和或跌仆劳累,易影响气血运行,冲任调畅。庞玉琴教授临床治疗以"治病与安胎并举,脏腑经络气血同治"为总则,重视肝脾肾及冲任,以通调气血为通路,调理脏腑为靶向,使得冲任调和,胞宫自安,胎儿可正常生长发育。妊娠腹痛、胎漏和胎动不安,证型较多,在临床上需要准确辨证,处方用药灵活应对,不可百证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