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 研究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49例死亡,病死率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年龄(52.6±11.9)岁与(43.3±12.7)岁、APACHEⅡ评分(23.1±5.7)与(18.6士4.8)分、血液感染67.3%与40.0%、SIRS数目3.3±0.7与1.5±0.7、MODS数目4.2±1.6与1.9±0.8、24 h尿量(3.4±2.1)与(6.2±2.5)ml、平均动脉压 (43.7士9.6)与(56.7士11.4)mm Hg及白蛋白(24.6±7.1)与(29.4±8.5)g/L 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0.47)、SIRS数目(OR=1.71)、MODS数目(OR=2.47)及白蛋白(OR=1.44)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临床ICU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月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4例、存活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各因素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平均动脉压、免疫功能、是否接受有创检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DS数目、APACHEⅡ评分以及SIRS数目进入回归模型(P<0.05),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MODS及SIRS数目是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调控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及早给予患者支持疗法以保护其器官功能,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90例患者中死亡病例,并作为预后不良组,余患者作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死亡24例,为预后不良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血小板计数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CRE、cTnⅠ及BNP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062,P=0.000)、SOFA评分(OR=3.114,P=0.033)、cTnⅠ(OR=1.792,P=0.000)及BNP(OR=2.308,P=0.006)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血乳酸清除率(OR=0.675,P=0.004)和白蛋白水平(OR=0.548,P=0.000)是其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与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白蛋白水平相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9):16-19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来源的感染性休克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感染来源分为内科感染组和外科感染组,比较其临床特征,对影响28天病死率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CU感染性休克病例占比8.1%。内科感染组159例,以肺部感染(83.0%)为主;外科感染组46例,以腹腔感染(78.3%)为主。两组比较:年龄、发病季节、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和神经、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性别、器官衰竭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8天内总病死率为42.9%(分别为42.8%和43.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器官衰竭数目[OR=2.154,95%CI(1.451,3.198)]、EGDT 7~24 h内达标[OR=13.751,95%CI(5.727,33.017)]、24 h内未达标[OR=16.544,95%CI(6.317,43.330)]为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显著差异(p<0.001)。对感染灶进行急诊外科处理为独立保护因素[OR=0.091,95%CI(0.017,0.499),p<0.01]。结论不同感染来源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不同。器官衰竭数目多、EGDT未在6 h达标者28天内死亡风险高,对感染灶实施急诊外科处理的死亡风险低。感染来源对感染性休克28天病死率无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6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3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用《影响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AECOPD住院患者的预后不良率为25.0%(41/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88)、心力衰竭(OR=4.77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OR=1.699)、机械通气时间(OR=1.912)和多重耐药感染(OR=3.888)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647)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率,应重点关注包括高龄、心力衰竭、APACHE II评分高、机械通气时间长、多重耐药感染及低血清白蛋白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ICU内难治性感染休克患者脉压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提高对感染休克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6月急诊ICU收治的80例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4周内患者的死亡情况将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死亡组2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APACHEⅢ评分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4.83±6.58)与(62.26±6.01)mmHg,存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Ⅲ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分别为(54.36±6.12)、(98.47±9.06)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死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则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死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与APACHEⅢ评分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通过脉压变化能及时反应患者的预后,并且准确性高、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5年10月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器官衰竭个数是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器官衰竭个数是强危险因素(OR=55.184)。结论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高龄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人群ABA(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01月至2019年1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 078例高龄COPD患者,分为ABA感染组63例与非ABA感染组1 015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感染组病死率[12.70%(8/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43%(45/1 015)](χ~2=8.670,P=0.003)。两组在年龄、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存活患者55例,好转出院42例,需延长住院13例,死亡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 II评分(OR=3.480,95%CI:1.154~10.491)、糖尿病(OR=2.732,95%CI:1.297~5.753)、血清高水平PCT(OR=6.334,95%CI:1.142~35.129)及ICU住院时间(OR=3.773,95%CI:1.087~13.1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A感染与年患者龄、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相关,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继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169例患者依据是否继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率为20.7%(35/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494)、机械通气时间(OR=1.931)、胰腺外部感染(OR=3.963)、多器官功能衰竭(OR=7.043)、入院WBC(OR=2.307)为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血钙水平(OR=0.638)则为继发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继发感染将严重影响SAP患者的预后;影响继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APACHE II评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胰腺外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WBC及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并对死亡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 收集2002年4月-2007年3月医院ICU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假丝酵母菌属的种类、病死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ICU入院6034例,符合假丝酵母菌血症的患者75例,经过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紊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97.2%与74.3%,P=0.043,OR=6.4,95%CI为1.06~38.72);低白蛋白血症(91.7%与56.4%,P=0.020,OR=6.01,95%CI为1.33~27.0);APACHEⅡ评分(19.6±3.7与15.0±3.8,P=0.oo,OR=1.36,95%CI为1.15~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患者假丝酵母菌血症病死率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低白蛋白血症、高APACHEⅡ评分是导致假丝酵母菌血症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1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治疗转归,将发生死亡的42例分为A组,将存活下来的39例分为B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致死的高危因素。结果 81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病例中,死亡42例,病死率为51.85%;A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4%,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0.95%,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不合理抗菌方案比例、MODS所累及脏器数目、血清乳酸水平、血糖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而PCIS评分结果、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抗菌方案、MODS所累及脏器数目、血清乳酸水平、白蛋白水平是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不合理抗菌方案、MODS所累及脏器数目、血清乳酸水平、白蛋白水平是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死亡66例,病死率为37.5%;多发生于中心ICU占60.8%,其次为烧伤病区占22.7%;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0.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0.9%,血液、静脉导管、泌尿道感染分别占4.5%、2.8%、1.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恶性肿瘤、总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7个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APACHEⅡ评分(P=0.000,OR值1.414,95%CI 1.262~1.585)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PDRAB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高龄、基础疾病多、ICU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APACHEⅡ评分是PDRAB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以120名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时间合理分为研究组(超过48小时,56名患者)以及对照组(不超过48小时,64名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乳酸(LA)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并对重症感染ICU治疗时间较长的危险因素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HR值、SOFA评分和DIC发生率、血清LA水平及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结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均P<0.05).HR(OR=4.683,95%CI2.977~12.4534,P<0.05)、血清LA水平(95%CI1.442~3.769,OR=3.521,P<0.05)、DIC发生率(95%CI1.025~1.663,OR=1.039,P<0.05)、MODS发生率(95%CI1.035~1.784,OR=7.655,P<0.05)、APACHEⅡ评分(95%CI1.256~1.795,OR=3.110,P<0.05)、SOFA评分(95%CI1.271~1.973,OR=2.879,P<0.05)都是致使重症感染ICU治疗时间长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必须要加强重视这些影响因素[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评价其死亡的预后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5月医院ICU 69例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基础疾病、危险因素、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共分离到69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5株占50.7%,光滑假丝酵母菌12株占17.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株占8.7%,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占7.2%,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并发感染性休克(OR=8.601,95%CI为1.756~42.120)、合并细菌菌血症(OR=32.393,95%CI为3.686~284.657)、低蛋白血症(OR=25.496,95%CI为2.876~226.06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假丝酵母菌菌血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病死率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于我院抽选ICU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压、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系统II评分统计有区别,P<0.05;通过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得知,白蛋白、慢性健康状况系统II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造成病死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汇总,需积极调控炎性反应,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病死率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ABB)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建库至2018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9篇。Meta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5.17,95%CI:3.06~8.73)、MDR-ABB(OR=6.76,95%CI:2.85~16.03)、Pitt菌血症评分(OR=1.74,95%CI:1.21~2.52)、CR-ABB(OR=3.08,95%CI:1.35~7.04)、入住ICU(OR=2.57,95%CI:1.22~5.43)、使用呼吸机(OR=3.94,95%CI:2.80~5.54)、APACHE II评分(OR=1.19,95%CI:1.15~1.23)、中性粒细胞缺乏(OR=5.48,95%CI:2.95~10.20)、免疫抑制(OR=4.60,95%CI:2.17~9.76)、恶性肿瘤(OR=4.12,95%CI:2.81~6.03)、不当的抗菌药物治疗(OR=4.73,95%CI:3.16~7.08)、SOFA评分(OR=1.35,95%CI:1.24~1.46)、ABB来源于呼吸道(OR=3.30,95%CI:2.17~5.03)等为ABB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MDRABB、Pitt菌血症评分、CR-ABB、入住ICU、使用呼吸机、APACHE II评分、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抑制、恶性肿瘤、不当的抗菌药物治疗、SOFA评分、血流感染来源于呼吸道等13个因素与ABB患者死亡密切相关。识别可控制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干预,对降低ABB患者死亡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将进入ICU的 91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 ,对入院时年龄、血气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8例(5 2 7% )患者死亡 ,43例患者 (4 7 3 % )生存。单因素分析中 ,两组总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糖以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生存组气管切开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总住院时间 (P =0 0 3 3 ;OR值 0 966;95 %可信区间 :0 93 7~ 0 997)对机械通气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而血糖水平 (P =0 0 0 4;OR值 1 13 8;95 %可信区间 :1 0 43~ 1 2 41)和APACHEⅡ评分 (P =0 0 2 2 ;OR值 1 0 90 ;95 %可信区间 :1 0 13~1 174)则是机械通气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增加了院内死亡率 ,患者总住院时间、血糖水平和疾病APACHE评分是判断机械通气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4月-2013年6月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好转、痊愈存活>28d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死亡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是ICU患者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占52.60%、27.33%、20.07%;共有4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56.2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51.46±10.22)与(42.01±9.61)岁、APACHEⅡ评分(24.33±5.06)与(17.91±4.62)分、血液感染率68.89%与37.1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3.32±0.64)与(1.41±0.6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23±1.62)与(1.89±0.77)例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炎症反应及时处理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高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措施。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肾科2000年1月~2010年12月因AKI行床旁CRRT的危重高龄患者4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患者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16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累及器官数目及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存活16例,死亡25例,总病死率60.98%。所有患者APACHEⅡ评分(27.8±5.6)分,危险系数0.80±0.10;其中存活组(26.56±3.46)分,死亡组(32.36±2.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剂量〈25ml/(kg·h)与25~50ml/(kg·h)比较(P=0.222),以及25~50ml/(kg·h)与〉50ml/(kg·h)比较(P=0.12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RT患者预后与累及器官数目(r=0.690,P〈0.001)和APACHEⅡ评分(r=0.664,P〈0.001)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器官数目(P=0.024)、APACHEⅡ评分(P=0.048)、机械通气(P=0.030)、低白蛋白血症(P=0.040)是影响床旁血液滤过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CRRT高龄患者的转归与累及器官数目、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和低白蛋白血症等因素相关。APACHEⅡ评分是开始CRRT治疗时机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可以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鲍氏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ABA-HAP)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高危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99例ABA-H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30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9例和死亡组80例,两组间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BA-HA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入住ICU、昏迷、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发生ABAHAP后糖皮质激素使用≥1周、低白蛋白血症、APACHEⅡ≥20分、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与ABA-HAP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A-HAP发病时APACHEⅡ≥20分、昏迷、ABA-HAP发病后糖皮质激素使用≥1周、CRAB是ABA-H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发生ABA-HAP时APACHEⅡ高分值、昏迷,提示其预后差,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以及CRAB感染明显增加ABA-HAP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