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i vertigo,BPPV),是成人最常见的前庭性眩晕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其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儿童眩晕性疾病中较为少见[1,2].本文报道1例儿童BPPV,以进一步加强对儿童BPPV的认...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眩晕疾病的20%[1]。随着年龄的增长,BPPV发病率不断升高。以往认为眩晕患儿中不存在BP‐PV ,但随着对BPPV 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外文献对儿童BPPV已经有了相关报道,认为儿童在前庭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时也可罹患BPPV[2,3]。本文报道一例6岁男孩反复罹患后半规管BPPV的病例,以进一步加深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能引起位置性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外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是第二常见的BPPV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自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就HC-BPP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眩晕疾患,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多合并相关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BPPV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BPPV合并相关慢性病的临床特征的近期进展,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BPPV领域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老年BPPV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详细描述了老年BPPV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对老年BPPV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1921年Barany首次提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流性病学显示普通人群BPPV年发病率0.6%[1],是最常见前庭源性眩晕疾病。BPPV是常见内耳自限性疾病,指头部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短暂性、阵发性眩晕、三个半规管均可以累及,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是最常见的,占57.2%~90.2%[2,3]。目前主要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PSC-BPPV。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PSC-BPPV患者进行诊治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340例以眩晕为主诉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确定病因。结果眩晕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成人多见,亦可见于儿童,周围性眩晕占77.05%,其中BPPV占28.23%,中枢性眩晕占8.8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占10.30%,其中精神性眩晕占5.59%,原因不明者占3.82%。结论眩晕常见病因是周围性眩晕,BPPV最为常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性眩晕在病因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中青年患者精神性眩晕发病率亦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PPV和精神性眩晕的认识,同时也不可忽视发生率低的一些疾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伴眩晕以及体位试验的结果分为三组:突发性聋伴BPPV组(13例)、突发性聋伴非BPPV眩晕组(27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65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情况。结果突发性聋伴BPPV组与突发性聋伴非BPPV眩晕组听力损失较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重,且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BPPV是突发性聋的不良预后因素,耳石手法复位对BPPV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