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国内外已有学者提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的因素,同时提出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卫星不稳定CR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0-03-24-2015-12-24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60例CRC组织中人MutL蛋白同系物1(human mutl homologue 1,hMLH1)、人MutS蛋白同系物2(human muts homologue 2,hMSH2)及人MutS蛋白同系物6(human muts homologue 6,hMSH6)3种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判断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并分析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不同组别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情况;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可能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0例CR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SI-H为40.0%(24/60),MSI-L为31.7%(19/60),MSS为28.3%(17/60).MSI-H的CRC患者,与MSS和MSI-L患者相比,好发于右半结肠(χ2=6.279,P=0.043),黏液腺癌多见(χ2=6.025,P=0.049);3组在性别、年龄、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I-H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1个月,明显长于MSS的11个月及MSI-L的13个月,χ2=7.994,P=0.018.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13)和MSI(P=0.018)为CR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SI-H的CRC患者与MSI-L及MSS相比,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且预后相对较好.检测MSI状态对提高CRC治疗水平,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MMR) 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分析MSI发生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5 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检出MSI 21例(28%),包括 MSI-H 19例、MSI-L 2例,其他54例(72%)为MSS。检出MMR蛋白表达缺失16例(21.33%),其中15例(93.75%)为MSI-H、1例(6.25%)为MSS;MMR蛋白表达59例(78.67%),其中4例(6.78%)为MSI-H、2例(3.39%)MSI-L,其他53例为MSS。MSI组MMR蛋白缺失率(15/21,71.43%)显著高于MSS组(1/54,1.9%)(P<0.01)。MSI与患者年龄,是否黏液腺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其中MSI-H好发于年龄>50岁、肿瘤无远处转移、MMR蛋白缺失人群,且类型以黏液腺癌为主。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SI发生率高于MMR蛋白缺失率,并且MSI-H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检测MSI 状态对提高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Song WQ  Han CL  Chen Y  Zhang YH  Wei JY  Liu Y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60-662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hMLH1和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COX-2、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及5个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胃癌组织COX-2高表达率为66.7%,hMLH1、hMSH2低表达率分别为40.0%和33.3%,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0例胃癌组织中微卫譬稳定(MSS)17例,MS1l3例,其中高频率MS1(MSI-H)9例,低频率MSI(MSI-L)4例。9例MS1-H中COX-2、hMLH1和hMSH2低表达者分别为6,8和5例,与MSS组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均〈0.05)。结论 散发性胃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MSI途径。MSI途径常伴有hMI.Hl、hMSH2蛋白表达缺陷,并可能伴有COX-2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临床手术切除43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COX-2、hMLH1和hMSH2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及三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个位点的MSI状态;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胃癌及正常组织COX-2、hMLH1及hMSH2三种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43例胃癌中MSI总检出率为48.84%(21/43),五个位点的MSI检出率无显著差别。COX-2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43例胃癌中分别有8例和13例,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在MSI-H组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MSS组(P〈0.01);而在MSI-H和MSI-L组间以及MSI-L和MSS无差别。MSI-H组中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8例,且有7例胃癌同时出现hMLH1和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结论 在MSI胃癌(尤其是MSI-H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了hMLH1和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即表型遗传修饰)。MSI胃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高于MSS胃癌,提示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对于判断肿瘤类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JH  Shi XZ  Liu M  Wang Y  Yu ZH  Xu GW  Lu S 《癌症》2005,24(3):273-277
背景与目的:由于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而导致基因组微卫星序列高度不稳定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胃癌组织也有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缺失,但错配修复基因突变频率却很低;而启动子的甲基化是肿瘤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途径,也可能是错配修复基因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通过对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及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5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组织提取DNA,PCR扩增基因组的5个微卫星位点BAT-26、D17S261、D3S1283、D2S123和D3S1611,毛细管电泳后,判定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蛋白的表达;酶切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52例胃癌标本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13例,低度不稳定2例,稳定37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组织中,均检测到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100.0%);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的39例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仅1例(2.6%),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的癌旁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6例(46.2%),而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39例胃癌的癌旁肿瘤组织标本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PCR法与IHC法对微卫星状态判断的差异性与一致性。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485例,所有标本的微卫星状态通过检测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BAT25、BAT26、D5S346、D2S123及D17S250等5个标准位点的突变状态确定,并同时采用IHC法检测标本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等DNA错配修复基因蛋白的表达,对比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PCR法共检测到MSI状态39例,包括30例MSI-H和9例MSI-L,MSS状态446例,MSI占所有病例的8.04%,其中MSI-H的比率为6.19%。485例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蛋白缺失(dMMR)者61例,蛋白不缺失(pMMR)者424例,dMMR占所有病例的12.58%。IHC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92.31%,两种方法检测微卫星状态的符合率为91.96%。结论:IHC法和PCR法检测微卫星状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HC法经济、便捷,更便于临床推广,当IHC法检测4种修复蛋白均无缺失时,则可以诊断为MSS/MSI-L,无需进一步行PCR,而当发现有任一修复蛋白有缺失时,则需行PCR检测进一步判定是否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我们的这一结论,将为临床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成本。  相似文献   

9.
Cai Q  Sun MH  Lu HF  Xu XL  Min DL  Zhang TM  Shi DR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420-424
目的:对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进行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监测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共收集58个符合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对符合Amsterdam标准24个家系(AC组)的38个肿瘤(来自22个家系)、符合日本标准15个家系(JC组)的16个肿瘤(来自12个家系)、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的19例患者(BG组)中12例的13个肿瘤组织进行研究。选取5个微卫星位点BAT26、BAT25、D2S123、D5S346和D17S250及单克隆抗体hMSH2和hMLH1用于分析。结果:AC组家系100%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其中81.8%(18/22)表现为hMSH2和hMLH1表达异常;JC组家系中,93.3%(14/15)和1/1个腺瘤表现为MSI-H,45.5%(5/11)表现为hMSH2或hMLH1表达异常;BG组家系中,53.8%(7/13)患者肿瘤表现为MSI-H,其中4/7表现hMSH1表达异常。结论: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其肿瘤组织MSI-H阳性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的频率不同,Amsterdam标准和日本标准可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缺陷情况,但Bethesda指导纲要也不可或缺。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合用免疫组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以较全面地检测到错配修复缺陷肿瘤。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 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 %(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 %(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 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