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54例烧饬肉芽创面植皮后应用湿润暴露法(MEBT)治疗的情况,临床观察说明,湿润烧伤膏(MEBO)有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与生长。组织学观察证实移植皮片增生活跃,扩展迅速。植皮前取自苦组织送病理切片观察,发现MEBT治疗的烧伤创面,其肉穿组织中纤维母细胞明显少于非MEBT治疗者。提示MEBO可能有抑制纤维母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Ⅱ度烧伤创早期应用正规MET的重要性及早期保留疱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Ⅰ度小烧伤创面,按就诊面情况分为正规MEBT与非正规MEBT两大组,非正规MEBT组中又分为疱皮完整与疱皮撕脱两小组,接诊后均用MEBO治疗创面,肉眼观察创面面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3.
MEBO治疗92例小面积Ⅲ度低温热源烧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92例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削除坏死组织痂后行湿润烧伤膏(MEBO)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滚轴式取皮刀削除Ⅲ度创面坏死组织后,将MEBO涂于创面,厚约2mm ̄3mm,纱布胶带固定或绷带轻压包扎。结果:92例Ⅲ度低温热源烧伤创面35 ̄50天全部自愈。结论:小面积Ⅲ度创面削除坏死组织后行MEBO包扎治疗,简单易行,痛苦小,疗效良好,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非MEBT治疗烧伤创面未愈者采用MEBT治疗106例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于各种类型的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作了研究,证明MEBT应用于其它方法未治愈的创面是有效的,但必须正确运用MEBO配合有效的全身治疗,可以达到控制感染,减轻或不不留疤痕的作用。作者观察的本组病例均未植皮而达到了平皮愈合。文中对残余创面的治疗见解适用于烧伤临床工作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MEBT是以一种全新的观点来治疗烧伤的方法,已为许多基层医院所接受。作者晨应用MEBT及其MEBO的门诊治疗实践中对烧伤创面的愈合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门诊烧务病例创面延迟愈合原因等作了较为分析,指正确掌握和应用MEBT及其MEBO治疗烧伤创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门诊专科医师对仍烧伤病人认真的技术指导,对烧伤创面愈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EBT/MEBO对不同面积和深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全程采用MEBT/MEBO治疗160例烧伤病人,面积4%~92%TBSA,伴深Ⅱ度烧伤136例伴Ⅲ度烧伤24例。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强心、维护胃肠及肾功能等全身综合性治疗。结果:治愈156例,死亡4例,总治愈率98.7%;深Ⅱ度创面治愈后无疤痕,浅Ⅲ度无功能障碍,小面各深Ⅲ度创面也无需植皮。结论:MEBT/MEBO对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89年6月至1993年5月,采用MEBT治疗唇部烧伤165例,创面经简单清创后,按治疗规程均匀涂布湿润烧伤膏,药层厚1mm.清洁创面或进食后须随时补涂药膏;待创面坏死物基本清除,按创面面积贴敷湿润膏药纱后行半暴露,直至创面愈合。2例唇红部浅Ⅲ度烧伤,创面移植自体皮片成功,本组治愈164例(99.39%),1例2岁女孩因严重烧伤死于吸入性损伤伤和休克,经随访,深Ⅱ度浅型创面未留疤痕。色素沉  相似文献   

8.
MEBT治疗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MEBT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演变与病理变化,并探讨MEBT对深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应用家兔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MEBT组与对照组(干疗组),观察伤后1,3,5,7,10,15天及愈合后各时相点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变化。结果:伤后1天 ̄3天,MEBT组与干疗组相比,创面湿润、渗出;之后,创面坏死组织由表及里地液化、脱落,至第10天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殆尽,随之再生的“上皮岛”纵向生长,继而扩展、愈合。与之相应的病理变化进一步再现了上述过程。同时,MEBT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于干疗组,再生的皮肤质量好。结论:MEBT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独特,而干疗组却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MEBO是我国烧伤专家徐荣祥教授发明,他创立的MEBT是按中医的理、法、方、药辩证规律产生的新的医学体系,我院通过33例烧伤患者的湿润暴露疗法,随机抽以往30例病案作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P〈0.01,实践证明,MEBO和MEBT能非常有效地解决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创面进行性坏死及深Ⅱ创面疤痕愈合这四大烧伤难题,同时,此法无菌条件不高,治疗过程简单,医药费用低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而颇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MEBO治疗老年烧伤46例的护理经验,并根据老年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老年烧伤休克期、感染期及植皮手术时MEBT的护理要点及措施。从护理的角度分析认为MEBT是治疗老年烧伤比较理想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烧伤湿性技术在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技术治疗各种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方法:将2003年4月以来正规使用MEBO烧伤膏处理烧伤创面的48例病人的治疗、恢复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深度烧伤创面应用MEBO后均在不同时间自行愈合,植皮创面应用MEBO后,皮肤的蔓延、融合速度加快。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度烧伤及皮片移植创面具有促进烧伤组织自行修复,加速皮片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验证湿润烧伤膏(MEBO)对各种类型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观察其是否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方法:5个分中心共观察烧伤患者508例,其中采用MEBO治疗(称治疗组)363例;采用磺胺嘧啶银(SD-Ag)治疗(称对照组)14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及伤情严重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方式、止痛效果与痛苦程度、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等。结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烧伤专业也正向先进性、科学性迈进,而MEBT在烧伤界目前处于领先地位。采用“药刀结合”治疗混合度烧伤,一般不植皮可以治愈,能避免传方法早期切闸植皮的弊端,并体现药刀结合的可行性和实、实用性。药即是MEBO,刀即是滚轴式取皮刀,在床旁无麻醉、无疼痛,无出血的情况下实施,削除坏死组织要薄而多次,反复进行。笔者对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本法能杜绝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14.
近 1 0年来 ,我院一直采用湿润烧伤膏 (MEBO)治疗烧伤创面 ,并积有一定临床经验。为进一步证实MEBO在烧伤治疗中的疗效、主治范围及其有无毒副作用 ,自 1 996年元月 1日— 1 998年 6月 30日 ,对中度烧伤程度以上的病人进行了较全面的临床研究 ,即所有被试对象的烧伤面积必须大于 1 0 %TBSA(体表面积 ) ,小儿减半 ;或者病人烧伤面积不足 1 0 %TBSA ,但必须有Ⅲ度烧伤创面。鉴于烧伤病人除受烧伤面积、深度、致伤原因、部位等因素影响外 ,还受病人年龄、性别、伤前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 ,本研究分为MEBO治疗组和磺胺嘧啶银 …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面部Ⅱ度烧伤创面56例,全部治愈,本组伤员的主要致伤原因为沸水,火焰,烧伤部位多集中于颜面部,以浅Ⅱ度和深Ⅱ度浅型为主,少数病人散在深Ⅱ度深型创面,作者根据MEBO的基本使用方法,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对用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MEBO在治疗烧伤,开放性损伤及操作感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作者采用MEBO治愈右手Ⅲ°烧伤行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断离术残端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避免再截肢,保留了右手拇指功能,避免了植皮,避免了不可弥补的损失。MEBO有:止痛效果好、局部抗感洒满意,创面引流性能好,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创面愈合的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MEBT的临床应用探针与效果观察——附5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MEBT对568例病人的治疗,进行系统总结,结果显示经明显优于以往传统的疗法,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烧伤创面的处理和是否遵循组织损伤的修复机制。MEBT的应用须掌握如下原则;(1)创面混合渗出物的处理应彻底,干净,及时,但无痛无出血,无组织再损伤;(2)MEBO是该法的本质体现,科学地用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3)其他药物的应用如适当好给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与该法并不矛盾,而是辨证的统一,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MEBO治疗100例重度烧伤病人护理体会李正会:本组采用湿润烧伤膏(以下简称:MEBO)治疗重度烧伤病人100例,其中,特重度烧伤28例,重度烧伤72例,死亡2例,总治愈率为98%,死亡率2%,笔者对应用MEBO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重度烧伤抗休克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MEBT/MEBO在基层卫生院治疗大面积烧伤的可行性。方法:全程应用MEBT/MEBO救治一例烧伤面积100%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结果:61天痊愈出院,未植皮、无瘢痕,无功能障碍。结论:MEBT/MEBO在条件一般的乡镇卫生院,同样能治好大面积烧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EBO对烧伤延期治疗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 ̄1998年100例烧伤创面延期治疗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达到临床治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烧伤创面延期实行MEBT/MEBO治疗同样可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