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清唾液酸(SA)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我们对105人进行检测比较,发现诊断肿瘤的阳性率达68%,假阳性率达7.8%,优于CEA,若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82.4%。现将我院对血清唾液酸与CEA二者联合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中兴  唐志平 《临床荟萃》1995,10(22):1038-1039
血清唾液酸(SA)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血清标志物,在临床工作中愈来愈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人们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断,试图采用其他生化指标联合检测。为此,我们通过检测血清唾液酸(S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组份的含量,并初步探讨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裴晓玲,魏平,胡少东,高彦荣近年来,血清唾液酸的测定作为对恶性肿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其适用范围广,是实验诊断肿瘤的较好的指标。我们对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作了动...  相似文献   

4.
已证明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浓度与其恶性程度及免疫原性有关.这一发现促使人们研究肿瘤细胞涎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s)代谢改变在血中的反映.以往曾有报导证明,某些癌症患者血清中结合唾液酸(bound sialic acid)的值是升高的.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唾液酸与肿瘤分期,以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值的关系.作者检测了56例正常人及6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结合唾液酸浓度,以期肯定:①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唾液酸浓度是否升高;②血清中唾液酸浓度是  相似文献   

5.
唾液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一试剂法对30全我糖尿病,40例心肌梗塞患者及13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健康组没有判别心肌梗塞组及肿瘤组与健康组有明显判别表明血清唾液酸水平在肿瘤的诊断及普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还可作为某些疾病的急性时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酶法检测唾液酸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体检中心的5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68例良性疾病患者(良性对照组)以及102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唾液酸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唾液酸在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以及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其血清SA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明显升高,其中肺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以及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肿瘤患者相比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经治疗后好转组患者血清SA水平较未好转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好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62例患者与病情相符,符合率为84.9%;而未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A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有23例患者与病情相符,符合率为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法检测唾液酸对临床诊断肺癌、胃癌、直肠癌以及Ⅲ期、Ⅳ期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也可作为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诊断消化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对诊断消化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6例消化性肿瘤患者和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检测其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6例消化性肿瘤及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SA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58、3和0例,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②各种消化性肿瘤患者分别与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206例消化性肿瘤患者及178例消化性非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SA检测阳性结果,以肝癌最高,阳性率为78.9%(60/76),肠癌最低,阳性率为64.3%(9/14)。各种消化性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SA测定对消化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可作为普查消化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清唾液酸 (SA)是糖复合物的重要单糖。它与细胞间粘着、接触 ,抑制细胞的癌化及与肿瘤的转移、扩散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肿瘤的相关抗原之一。检测血清总唾液酸 (TSA)浓度诊断癌症 ,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通过测定血清 TSA,对恶性肿瘤普查筛选、辅助诊断、疗效检测及愈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除恶性肿瘤外 ,很多非癌疾病 TSA亦有很高阳性率 ,干扰了对癌症的特异性。近年国内外测定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 (L SA)诊断癌症亦有不少报道 [1 ,2 ] 。研究表明 ,L SA可用于多种人体肿瘤的诊断[3] ,且较血清 TSA测定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和胃黏膜Survivin检测对胃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胃腺癌(恶性肿瘤组)、9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及胃黏膜Survivin的阳性率,并评估单独检测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阳性率检测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受试者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5)。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为80.1%,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其中一项,但特异度降低。结论 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其相关度较高,可以作为胃腺癌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唾液酸含量升高疗养员脂蛋白(α)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唾液酸含量升高疗养员脂蛋白(α)水平变化的研究贾相海张华斌王亚安欧文彬人体内唾液酸(SA)主要以N—乙酰神经氨酸形式存在,是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表面多种生理功能。众所周知,血清SA检测在某些肿瘤、炎症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64例健康人,188例恶性肿瘤患者,137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3个月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病情检测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清唾液酸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血清唾液酸(SA)是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与体液中的单分子物质。它的含量与肿瘤增殖、浸润、转移、细胞黏附性降低、肿瘤抗原性及逃避宿主免疫有关。肿瘤状态下,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升高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大分子脱落、胞膜分泌增加、唾液酸苷酶活性增加有关,是一种广泛有效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血清唾液酸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燕  刘健  贾玫  张正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75-1377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预测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129例,良性肿瘤患者43例和健康体检者82例的血清SA水平。血清唾液酸测定采用酶法测定。结果(1)良性肿瘤组与Ⅲ期、Ⅳ期患者SA均有显著差异(P〈0.01);(2)良性肿瘤组患者与卵巢癌组和子宫颈癌组患者SA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子宫内膜癌组及输卵管癌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3)观察其中45例恶性肿瘤术前与术后放化疗后2-3次的SA水平,患者的好转或恶化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84.38%和76.92%。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测定对于妇科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并且对术后放化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亦有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吃得开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转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酸(Sialic acid SA)又称N-乙酰神经氨酸(NANA),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主要成份,它附着在肿瘤细胞的表面,从而影响细胞的粘附、聚积、抗原的表达及对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患有恶性肿瘤时,肿瘤细胞表面的SA增加,导致血清中SA含量增高。故测定血清S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的监测、疗效的观察有着一定的价值。现将我院1991年3月~1992年1月检测的8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测定肿瘤病人的血清唾液酸的同时,对一些晚期肿瘤病人出现的胸腹水和一些良性疾病的胸腹水中的唾液酸进行了检测,现予报道。一、研究对象1.正常组男女献血员各25例。2.肺癌患者50例,经病理及影象确诊。3.肺结核患者25例。4.恶性肿瘤胸腹水(肺癌、肝癌、鼻咽癌等)17例。5.良性胸腹水包括肝硬化12例,肺结核  相似文献   

18.
血清总唾液酸快速测定的单一试剂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血清总唾液测定方法。方法以间苯二酚为显色物质;Fe3+为增色剂;盐酸溶液为反应介质,将上述组份按最佳浓度配制成检测血清总唾液酸的‘单一试剂’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单一试剂’法测定血清总唾液酸的线性为156~2500mg/L,批间CV为3.78%,批内CV为2.89%,平均回收率96.9%,显色反应后1小时内呈色稳定,轻度溶血和高血糖症对本法测定无影响,测定结果与硫代巴比妥酸法一致(P>0.05,t=1.24)。结论‘单一试剂’法测定血清唾液酸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是血清唾液酸化学测定法的又一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唾液酸对肺癌、胃癌及乳腺癌三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对100例健康人,104例良性疾病(其中良性肺疾病41例,良性胃疾病35例,良性乳腺疾病28例)患者,145例恶性肿瘤(其中肺癌56例,胃癌48例,乳腺癌41例)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胃癌与乳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各良性疾病患者组(P<0.01).各良性痰病患者组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织病理类型恶性肿瘤之间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肺癌、胃癌与乳腺癌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病情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唾液酸对肺癌、胃癌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唾液酸对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三种女性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对87例健康人,91例良性疾病(其中良性乳腺疾病36例,良性卵巢疾病31例,良性宫颈疾病24例)患者,127例恶性肿瘤(其中乳腺癌49例,卵巢癌42例,宫颈癌36例)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各良性疾病患者组(P<0.01),各良性疾病患者组血清唾液酸含量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织类型恶性肿瘤之间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病情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唾液酸对女性常见的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