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建明 《医疗设备信息》2012,(5):138-139,147
目的探讨消除腰椎MRI检查时椎间盘多平面多角度T2WI序列出现带状低信号伪影的可行方法。方法应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2例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常规矢状位和横断位多角度多平面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SE-Restore)序列,并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种方法都能完全消除伪影,且图像质量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联合分段扫描技术是最优化消除饱和伪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凡莲  栾慧  王永奇  李伟 《医疗装备》2009,22(12):41-43
目的:研究磁共振3D TSE T2WI序列在显示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诊断为脑脊液鼻漏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3D TSE T2WI序列检查。结果:12例患者脑脊液鼻漏患者瘘口8例位于筛窦,3例位于额窦,1例位于蝶窦旁。其中9例患者清晰显示脑膜及颅骨破损位置。12例患者分别见筛窦、额窦及蝶窦窦腔内脑脊液信号。结论:MRI 3D TSE T2WI序列可清晰准确的显示瘘口位置,MRI是目前诊断脑脊液鼻漏无创、简单易行且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任鸿萍  张天照  张兴华  洪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9-3120,3122
目的评估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研究对象膝关节5个软骨面分别进行MRI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2FS2SPGR)及附加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FS2FSE2T2W)扫描,并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评价MRI两个序列诊断的效果。结果 3D2FS2SPGR序列的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3.2%,假阴性率为6.8%,假阳性率1.5%,一致性率为97.1%;FS2FSE2T2W序列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95.9%,假阴性率为4.1%,假阳性率3.0%,一致性率为96.7%。进一步将MRI扫描结果与关节镜扫描结果进行分级的比对后,3D2FS2SPGR序列分级与关节镜分级的一致率为92.7%,FS2FSE2T2W序列分级与关节镜分级一致率为82.5%。结论 MRI3D2FS2SPGR序列及FS2FSE2T2W序列的扫描,均能取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损伤程度分级后,3D2FS2SPGR序列对软骨损伤诊断的准确度高于FS2FSE2T2W序列,更能准确地评价软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对1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MR平扫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扫描序列为T2W/TSE、 T1W/SE、 T2FS/TSE和 T2W/FFE、 T1W/FFE,比较增强前后肝脏的信噪比( SNRN)和病灶信噪比( SNRM)及发现病灶的数量、形态.结果表明菲立磁增强 T2W/TSE, T2FS/TSE 、 T2W /FFE可明显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 T1W/SE和 T1W/FFE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梗阻性黄疸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67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3.6%,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5%和65.4%,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79例.均行磁共振轴、矢、冠位平扫,运用体部相控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加权像加脂肪抑制技术。结果:在79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中,经MRI检查提示胰腺癌43例,经病理证实39例。结论:磁共振是目前诊断胰腺癌的有效影像手段.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临床表现已经明确判定亚急性期脑梗塞的病例70例,采用了常规MRI扫描,自旋回波技术中的T1、T2加权及质子密度像,以及弥散加权像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并将两种技术所见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工作站专业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弥散成像的ADC值及影像分析。指出了弥散磁共振检查ADC值对判定脑内亚急性期梗塞中脑组织的缺血状态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插管MRI增强扫描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60例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与手术结果对照, 比较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内口58例, 复杂性肛瘘55例, 高位性肛瘘53例。MRI平扫结果显示, 内口32例, 复杂性肛瘘46例, 高位性肛瘘42例。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 内口54例, 复杂性肛瘘53例, 高位性肛瘘50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MRI增强扫描诊断内口、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瘘的符合率明显高于MRI平扫[93.10%(54/58)比55.17%(32/58)、96.36%(53/55)比83.64%(46/55)和94.34%(50/53)比79.25%(42/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76、4.95和5.27, P<0.01或<0.05)。结论保留灌肠插管MRI增强扫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为临床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手术提供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5年11月100例MR病例,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其中研究组55例经常规MR I、MRA(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45例单纯行常规MR 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横断T1WT2W压水T2加权像,矢状T1W或冠状T2W。结果2组扫描结果:研究组(55例)诊断正确率为95.6%(其中4例经DSA与手术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45例诊断正确率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 I结合MRA、MRV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丞相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的中晚孕妊娠孕妇36例,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行MRI 检查,T2WI 采用半傅里叶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 、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rue FISP),T1WI 采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Turbo FLASH) 扫描,将产前 MRI、US 表现与产后诊断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 MRI 的诊断正确率较 US 提高 22.22%.结论 磁共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临床应用,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结果,较超声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技术的临床适应证及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及T2WI轴位及T1WI冠状位。然后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2WI加权序列扫描,图像经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结果:20例中18例JMRU影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2例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充分,检查失败。结论:MRU特别适合尿路狭窄、梗阻及年龄大、体质差、碘过敏等不适宜静脉肾盂造影或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在肛瘘术前诊断及分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肛瘘患者均行高分辨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诊断肛瘘和鉴别肛瘘分型的价值。结果 MRI诊断肛瘘内口、主瘘管、肛瘘支管、肛瘘外口、脓肿的准确率分别为94.55%、 94.00%、 83.33%、 100.00%、 100.00%。MRI鉴别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5.65%、 93.75%、 100.00%、 100.00%。结论 高分辨MRI诊断肛瘘的准确性较高,可较好地鉴别肛瘘的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的MRI表现,并总结MRI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10例确诊为该病的MRI资料,均采用SE,TSE和FFE序列,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6例增强后做磁共振组管造影(MRA)。结果 MRI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IVC)狭窄,隔膜、阻塞和栓塞,“逗点样”肝内侧支循环和严重肝外侧支循环形成,肝脏充血肿大及尾叶代偿性增大,脾大,门脉增组和腹水,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在MRI上有典型表现,MRI特别是增强MRA是目前诊断该病最佳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40例膝关节病例的磁共振(MR)检查结果分析,探讨T2FFE及T2FFE/SPIR序列与常规序列比较在诊断中的优越性。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MR检查的40例膝关节损伤病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4岁。 2.方法 使用PHILIPS GYROSCAN NT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应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T1WI:SE序列,TR/TE=550/17ms,FOV=240mm,矩阵=256*256,层厚/间距=4.0/0.4mm:T2WI:TSE序列,TR/TE=3 683/90ms,矩阵=256*256,FOV=240mm,层厚/间距:4.0/0.4mm:T2FFE序列:FOV=240mm,TR/TE=500/18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LADE技术在腹部T2WI/TSE序列扫描中的优势。方法:搜集36例因心理或疾病原因,导致使用常规T2WI/TSE扫描腹部轴位图象不理想、有明显动伪影者,进行同一部位的T2WI/BLADE/TSE序列扫描。对比图像质量,观察动伪影改善情况。仪器均使用SIEMENCE3.0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相控阵线圈。结果:36例经T2WI/TSE序列扫描的腹部动伪影图像,进行同部位的T2WI/BLADE/TSE序列扫描,所得图像的动伪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除,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这套全新Blade(刀锋螺旋桨)技术在腹部的应用,解决了因心理或疾病原因导致的呼吸不均匀或抖动患者无法完成磁共振检查的难题,并获得了良好的诊断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通用电气采用光纤技术传输数据的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与未采用光纤技术传输数据的HDxt3.0T磁共振这2种型号的磁共振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进行比较.方法:连续10 d,每天早晨开机后用体线圈扫描体模,扫描参数相同,获得2组T1WI图像,测试信噪比,并进行对比;分别从2台仪器所扫描的图像中选取10位患者的颅脑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1FLAIR图像,扫描参数相同,计算脑干与脂肪的对比噪声比.结果:信噪比分别为SNR750=27.78±1.91,SNRHDxt=20.67±0.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噪声比分别为CN R750=149.57±18.77,CNRHDxt=84.16±13.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纤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通用电气3.0T磁共振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廉良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7):129-130,146
目的探讨磁共振盆腔扫描方法对盆腔结构和病灶的性质判断的作用。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MAGNETOMl.0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机对本组56例病人行常规轴位T1WI及T2WI及男性冠状位T2WI(FS)、女性矢状位T2WI(FS)扫描分析。结果查出子宫内膜癌9例;子宫肌瘤13例;前列腺肥大/增生10例;前列腺癌6例;正常16例;伪影2例。结论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切层是盆腔扫描成功的要素,也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I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磁共振应用常规及特殊成像序列诊断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Fs)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TN及Fs患者52例,行SET1WI、T2WI扫描,排除占位后再行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扫描。经3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16例TN和8例FS为肿瘤引起,行切除术:23例TN和5例FS为血管压迫所致,行微血管减压术。3D—VIBE、3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23/25)、33.3%(1/3)、96%(24/25)、85.7%(24/28)。结论:磁共振扫描对明确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因具有重要价值,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是显示血管神经空间关系的敏感方法.对TN和FS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锐锋 《现代保健》2012,(16):88-89
目的 观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的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3 例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的患者用0.2T 永磁型MR 仪进行MRI 检查,检查序列为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及反转恢复FIR,观察患者MRI表现特征.结果 13 例患者均可见脑内白质双侧对称性异常病变,累及部位包括小脑半球、大脑半球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膝部;MRI 检查T1WI 均呈低信号,T2WI 与FIR 序列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受累部位以小脑半球白质最为严重,而灰质核团则未见受累.结论 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在MRI 检查中具有典型特征表现,结合临床病史,MRI 对此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对于腰椎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腰椎外伤患者在伤后5d内均行X平片及多序列3.0T MR(磁共振)检查,MR检查序列为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2WI-SPAIR脂肪抑制序列,主要扫描矢状位,横断位。结果 100例腰椎外伤患者病例的MR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呈水平方向椎体中央条状低信号影;T2WI呈条带状稍低信号影或等信号影;T2WI-SPAIR呈清晰的更大范围的条带状高信号影;T2WI-SPAIR序列醒目易认识辨别。结论在MR扫描中SPAIR脂肪抑制技术可得到优质的脂肪抑制图像,减少了化学伪影及其他相关伪影,提高了图像质量,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更加准确的显示损伤部位状况,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腰椎隐匿骨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