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社区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康复出院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家庭护理,观察组采取以家庭照顾为本的社区延续护理。出院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格林伯格(Greenberger)情境、情绪评估法测评两组患者的情绪及健康教育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性得分、情绪状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社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调动患者积极治疗的心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结果:入院1周时,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龚菊红  周华  何燕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24-225,228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并采用Barthl指数、FAQ家属调查问卷进行评定,6~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市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冯敏敏 《健康研究》2014,(4):453-454
文章总结社区延续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认为,社区延续康复指导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社区护士中选取了70例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利用计算机软件,把70例脑卒中家庭护理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给予观察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家庭康复护理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护理培训,培训三个月后,评价和观察两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各项护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后,家庭护理者护理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两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提升,有重要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以及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遵循随机、对照、平均原则将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培训,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跟进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跟进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万青  龚小玲 《现代保健》2014,(21):117-119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特需病房脑梗死患者的人文护理需求,对实施全面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特需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特需病房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根据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力,体格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早产儿作为护理干预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早产儿平均纳入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护理1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体格增长状况以及运动功能发育状况及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结果两组MDI和PDI评分对比,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明显提升,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护理后早产儿体格状况、运动功能状况和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方式对早产儿的智力、体格和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家属满意率和认可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业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5例相关中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在病情平稳后选择的锻炼方式,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病情平稳时的Fugl-Meyer量表积分Barthel指数计分均处于较差的状态,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选择在家属帮助下自行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比较1个月后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计分)。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量表积分(包括上肢、下肢、总运动积分)及Barthel指数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专业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加快中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升其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媛珍  汤微  张颖 《现代保健》2014,(22):124-126
目的:本文就整体护理应用于高龄肾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肾癌患者9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舒适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高龄肾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6月间收治入院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于进行护理后的第1个月末和第5个月末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肢体瘫痪率。  相似文献   

18.
徐玫 《现代预防医学》2015,(21):4016-4017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可行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将该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行神经科脑卒中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坠积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效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病人数为2人,对照组为10人;试验组平均住院日数为(14.52±6.34)d,低于对照组的(21.23±7.02)d;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坠积性肺炎发病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