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镜下硬化止血术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探讨硬化剂局部注射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对照组40例,给予内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及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率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加食管球囊压迫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10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加食管球囊压迫止血及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止血的患者,观察其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近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硬化剂加食管球囊压迫组,止血成功率92.9%,近期再出血率为7.14%,静脉曲张消失率和基本消失率为85.7%,总并发症发生率9.5%。套扎组,止血成功率为89.8%。近期再出血率11.9%。静脉曲张消失率和基本消失率为81.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两组在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近再出血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加食管球囊压迫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安全、可靠。但其内镜操作是较为繁琐,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杨惠  梁宝松 《山东医药》2010,50(36):90-91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硬化治疗8例,止血成功率87.5%,近期再次出血率12.5%,并发症发生率25%。择期硬化治疗13例,止血成功率92.3%,近期再次出血率8.3%,并发症发生率7.7%。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更适合于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各70例。内镜注射组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组治疗方式为电凝联合注射肾上腺素,钛夹组为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术后观察比较3组止血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首次止血率、止血失败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钛夹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与内镜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相当,且创伤较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7,(2)
目的分析内镜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独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止血时间缩短,输血量减少,止血成功率较高、再次出血率较低、静脉曲张消失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溃疡、穿孔、胸骨后疼痛、发热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随访6个月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确诊4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及转手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可明显降低再发出血率,可作为内镜下治疗止血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5例老年ANVUGIB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三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和金属钛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时止血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2 h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大便潜血(OB)试验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死亡病例、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NVUGIB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3月至12月共12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72 h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科手术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潜血转阴、引流管变清、呕血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镜下注射药物治疗,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快、再出血率低,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硬化剂注射术和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西京医院进修学习期间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经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的3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34例经套扎术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止血成功率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化剂注射术和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采用硬化剂注射术更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同步联合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2015-06/2016-07医院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同步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疗效率为93.33%,对照组疗效率为73.33%,2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再次住院率23.33%、再出血率位6.67%及死亡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再次住院率30.00%、再出血率位10.00%及死亡率23.33%(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内镜下同步联合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注射与金属夹联合肾上腺素血凝酶注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ANVUGIB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止血治疗,对照组予急诊胃镜下金属夹联合肾上腺素及血凝酶注射止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内镜即时止血成功率、术后短期内再出血率、内镜下止血耗时、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均成功即时止血,对照组成功即时止血42例,止血成功率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天内再出血2例,复发率4%,对照组7天内再出血8例,复发率16%,两组短期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内镜下止血耗时平均约12.22±2.77 min,对照组的内镜下止血耗时平均为19.98±6.2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平均7.84±2.46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或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73例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内镜下电凝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与观察组的100.0%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即时止血率为97.2%,略低于观察组的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1.7%,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7.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电凝止血失败,再用钛夹止血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经再次注射康复新后成功止血。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呕血,经再次内镜下检查发现是由于钛夹脱落造成,经钛夹再次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对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或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止血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内镜下AP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初次止血的成功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观察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等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记录住院相关指标(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9%,对照组为85. 7%,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初次止血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Cor、NE及E等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住院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4%(P 0. 05)。结论内镜下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用于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浠水县中医院收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3例。A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B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止血,C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比3种不同止血方式的临床止血率、出血量、输血量、72 h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3组间比较,止血率、72 h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临床总有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72 h再出血率、外科手术率显著少于B组、C组(P 0. 05),A组的临床止血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 0. 05); A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C组(P 0. 01)。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止血,可迅速止血,可减少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的止血效果相似,均不如内镜下钛夹止血。建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以钛夹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注射法在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活动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EV患者,均给予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再出血率、EV改善率,血清GAS、AT-II、NE、E、Co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 0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为95. 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及迟发性再出血率分别为为4. 08%、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37%、12. 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评估EV改善情况,观察组EV改善率为79. 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 22%(P 0. 05)。观察组原曲张静脉消失时间及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清GAS、AT-II、NE、E、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异位栓塞、发热、溃疡穿孔、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聚桂醇胶联合组织胶"三明治"夹心法治疗EV活动性出血安全有效,能够明显降低早期及迟发性再出血率,并可减少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内镜下进行胃黏膜肾上腺素局部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规钛夹止血;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外套管在辅助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外套管辅助急诊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另选择同期行常规急诊内镜治疗的6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62例患者在行急诊内镜止血中先用外套管压迫止血均获成功,止血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 治疗组食管胃静脉曲张注射后消失率为5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胸痛和食管溃疡、总住院天数、总医疗费用,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外套管辅助急诊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EV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EVL+EVS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EVL.分别观察两组活动性出血止血情况、首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情况、达到消除所需时间及治疗次数、再出血、静脉曲张复发、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为96.7%,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首次治疗后的静脉曲张消除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时间和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早发再出血率、迟发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6.6%、6.7%、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23.3%、23.3%)(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 EVL+EVS是EVB急诊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内镜下套扎与硬化疗法治疗老年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108例老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硬化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患者治疗后均完成6 w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成功率和早期再出血情况,比较两组出血停止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后6 w内发热、胸痛、食管狭窄、暂时性吞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情况、出血停止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发热、暂时性吞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食管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与硬化疗法治疗老年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与内镜下套扎治疗比较,硬化疗法胸痛发生率低,食管狭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01/2013-03来武汉市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229例,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组65例、保守治疗组76例及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88例,观察以上三组的临床疗效;按是否行无痛胃镜将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分为无痛组46例、普通组42例,分析手术前后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及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结果:不同治疗组间一般疗效指标的比较: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的近期出血6例(6.8%),远期出血8例(9.0%),并发症发生2例(2.3%),死亡3例(3.4%),除并发症发生率(保守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的疗效指标数值均小于保守治疗组及硬化剂联合组织胶组.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与硬化剂联合组织胶组相比,远期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近期出血率、远期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组间内镜下疗效指标的比较: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组显效57例(64.8%),有效21例(23.8%),无效10例(11.3%),总效率88.6%.与其他两组相比,显效率和总效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和普通组手术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组手术后血压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的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总有效率较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止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