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柔肝抑纤饮治疗早期肝硬化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观察柔肝抑纤饮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 6 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 (HA、PCⅢ、LN、Ⅳ C)、肝脾B超变化等发现 ,柔肝抑纤饮具有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肝脏功能、降低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影像学表现的作用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临床总有效率达73.33% ,说明该方具有良好的减轻肝细胞炎症、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阴柔肝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34例患者均经多种抗组胺药物及钙剂、中药治疗,部分使用激素短期多次治疗.本文采取滋阴柔肝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4.1%.结论:滋阴柔肝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切合病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胶囊是针对此基本病机制成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十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其在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扶正化瘀胶囊是一个作用机制明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对消化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黄素是一种植物多酚,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低、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姜黄素对消化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献角度全面探讨清代名医王旭高治肝八法之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和平肝法在治疗肝病的治法与方药。本文共搜集实验研究、临床运用、名医案例、合共396例。应用疏肝法共有276例,柔肝法有93例,镇肝法有6例,平肝法21例。通过文献整理并与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记相参照探讨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和平肝法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6.
柔肝法是中医临床常用肝病治法之一。恰当的运用柔肝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诸多常见病证和疑难杂证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文献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柔肝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代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柔肝冲剂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血瘀组和柔肝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等检测血中、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的表达。结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法、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发现PAI-1在各组大鼠血液中、肝组织中均有表达。PAI-1表达在血瘀组较正常组为高(P<0.01);经柔肝冲剂治疗后PAI-1的表达均有下降(P<0.01)。结论:PAI-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血瘀型肝纤维化时其在肝组织中蛋白表达增高,柔肝冲剂可降低其表达。柔肝冲剂可能通过影响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鳖甲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以鳖甲为君药的多种中医复方制剂,如复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等用于防治肝纤维化,疗效甚好。本文从传统中医药入手,对近年来鳖甲及鳖甲复方制剂的相关化学成分和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汇总及论述,以期更综合全面地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柔脉胶囊抗缺氧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方法。结果:观察到柔脉胶囊在常压下有抗缺氧作用,急性实验小鼠最大耐受倍数已达临床成人用量的326倍而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结论:该药具有一定的抗缺氧作用,且安全无毒性毒性。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保肝、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它已成为科学家们高度重视的天然活性成分。但其临床应用目前还不够广泛,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开发成为可防治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抗肿瘤作用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参,又名牛参,野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苦参生物碱是传统中药苦参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近年来以抗肿瘤作用最受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临床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对苦参素抗肿瘤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同期临床随机对照观察,对12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以上和肝硬化代偿期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用纯中药制剂“柔肝合剂”治疗。对照组61例用小柴胡汤联合肝得健治疗。结果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方面两组均示有效,而血清肝纤维化三项指标(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的改善则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柔肝合剂具有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且优于小柴胡汤加肝得健。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柔肝缓急、疏挛止痛方剂。后世临床实践中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常作为缓痉止痛之主方用于治疗多种痛证,如筋脉、经络、肌肉之痛等每有效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均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二药合用诸药理作用增强,对身体的挛急有效。而对于深在输尿管平滑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皆以口服拉米夫定作为抗病毒基础治疗,治疗组28例以健脾柔肝方治疗,对照组24例以大黄蛰虫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肝脾B超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P〈0.05)。结论健脾柔肝方具有良好的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柔肝消瘕饮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对照组。每5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声图像变化,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10个月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情况虽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和B超声图像变化以及抗肝纤维化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柔肝消瘢饮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改善肝脏炎性反应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柔肝煎冲剂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照组正常喂养大鼠,采用复合因子法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治疗组用柔肝煎冲剂治疗。结果柔肝煎冲剂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LN明显降低,FAK、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柔肝煎冲剂治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配伍简单,却为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经典名方,临床应用发现其镇痛作用明显。本实验研究以腹腔注射醋酸法复制疼痛小鼠模型,通过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对该模型镇痛的影响,来研究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镇痛作用的异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抗肺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翔  邓航 《华夏医学》2009,22(4):793-795
姜黄素(curcumine)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目前的实验多集中在姜黄素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缺血、降血脂的作用上[1-5],且毒性低,还具有保护肾脏、抑制肺纤维化、抑制肝纤维化、帮助肌肉损伤修复、治疗白内障、抗寄生虫病多种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曹保东 《大家健康》2009,(11):49-49
乌鸡白凤丸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妇科中成药,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滋阴壮阳、柔肝调经及健身益智等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多种病症。临床实践中发现,乌鸡白凤丸还能治疗多种男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柔肝泻脂方对脂肪肝大鼠主动脉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柔肝泻脂方对脂肪肝大鼠主动脉脂质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然后用柔肝泻脂方进行治疗,实验结束进行主动脉匀浆脂质的检测.结果:柔肝泻脂方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主动脉匀浆胆固醇的含量(P<0.01).结论:柔肝泻脂方具有降低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提示对防治血管粥样斑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