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白介素-6(IL-6)水平和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与硬膜外组各80例。分别于术前(T0)、术后6h(T1),术后24h (T2)、术后7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计算不同时间点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及术后6h、术后7d 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硬膜外组IL-6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全麻组,术后6h及7d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前列腺电切患者行全麻与硬膜外麻醉POCD发生率不同,术后24h,硬膜外麻醉患者POCD发生率高于全麻患者,术后6h及术后7d,全麻手术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IL-6水平差异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麻醉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均37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和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P>0.05;术后6 h和1 d MMSE评分显著优于麻醉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术后6 h、1 d和3 d MMS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 h和1 d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术后3 d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全身麻醉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采用全麻,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睁眼时间、麻醉前和术后1、6、12、24、48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间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次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术后1、6、12、24h 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术后1h、6h A组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结论和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影响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56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甲组实施全麻,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并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术后1 d乙组白细胞介素水平比甲组高(P<0.05);乙组术后1 d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高,术后6 h与术后1周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低(P<0.05)。结论术后1 d内认知障碍发生率不同,和麻醉方式引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不同致使白细胞介素-6水平不同具有相关性。术后1周认知障碍的出现可能和全麻药物剂量、种类与代谢后遗效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用量、睁眼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及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6、12、24、72 h MMSE评分情况。结果硬膜外组患者药物用量、睁眼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均少于全麻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硬膜外组诱导后6、12、24、72 h 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全身麻醉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较小,可有效减少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帕瑞昔布钠对经硬膜外阻滞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白介素-6(IL-6)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24h、术后7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6水平,计算不同时间点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2组患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及24h观察组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 2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减少经硬膜外阻滞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近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术后炎性细胞因子IL-6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对2组老年患者麻醉前后的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麻醉后6、12、24 h的MMSE评分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观察组麻醉后6、12 h的MMSE评分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两组患者麻醉后12、24 h的MMSE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24 h内均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24 h简易精神状况量表评分和对照组麻醉后24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导致老年骨科患者术后24 h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高龄前列腺电切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症行硬膜外麻醉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依据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研究组患者在麻醉满意后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对照组在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分别于术前(T0)、术中30 min(T1),术后6 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比较2组患者水平差异。结果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量表评分[(27.36±2.17)比(23.95±2.80),t=2.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间点比较,对照组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CRP水平波动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手术镇静治疗可减少高龄前列腺电切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近期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手术刺激导致的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10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麻)组、局部麻醉(局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硬麻)组,各35例。对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麻醉效果最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局麻组与硬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硬麻相比,全麻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认知功能影响最大,在为老年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取适当麻醉方式,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其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为硬膜外麻组,3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吸入全身麻醉作为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术后7d时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患者教育水平,设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具体评分标准。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中MAP,HR和血气指标,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全麻组术后1 d POCD 发生率为26.67%,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为23.33%,硬膜外麻组分别为16.67%、13.33%,全麻组略高于硬膜外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总出、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全麻术后POCD发生率略高于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分别46例和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各手术监测项目基础值和手术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h的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患者的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POCD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组。全麻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法,硬膜外麻组则实施硬膜外麻醉方法。比较两组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深静脉栓塞、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硬膜外麻组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和全麻组无显著差异(P0.05);硬膜外麻组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和全麻组无显著差异(P0.05);硬膜外麻组深静脉栓塞、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硬膜外麻组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全麻组(P0.05)。术前和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麻醉后可快速清醒,并发症少,可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患者肿瘤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实施肿瘤根治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每组35例。两组在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硬膜外腔间隔1 h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麻醉后6、12、24、72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24、72 h的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后6、12、24 h 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但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麻醉后6、12、24 h MMSE评分分别为(25.4±1.3)、(26.4±0.9)、(28.2±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4)、(23.2±0.8)、(27.3±0.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肿瘤根治术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全麻方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共80例,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为观察组,全凭静脉麻醉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d其MMSE均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内其MMSE评分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4d其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要明显弱于静吸复合麻醉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前列腺汽化术采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汽化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除麻醉方式外的其他治疗处理均相同。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药(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实施麻醉之前以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6、24、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前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24h的MMSE评分与本组麻醉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两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术后6、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h 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4、72h两组POC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老年前列腺汽化术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不增加麻醉药用量,而引起术后认知障碍的几率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钱玉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79-138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40例(A组)和对照组40例(B组),采用MMSE量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h、1d、2d病例的认知功能并统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6h、1d、2d各组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h、1d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6h、1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2.5%:而对照组B组分别为17.5%、7.5%,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显著,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90例老年手术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7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SE)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 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早期MMSE评分降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能早期恢复认知功能,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手术方案,制定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帅 《海峡药学》2012,24(6):127-128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患者安全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行下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9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34)和异丙酚组(n=35),术中分别给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采用MMSE量表分别对麻醉前、术后12、24、48h进行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①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h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异丙酚组术后12、24h MMSE评分高于异氟醚组(P<0.05)。②异丙酚组患者术后12、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用于老年下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较异氟醚可显著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镇痛对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小剂量吗啡镇痛组(PM组)和吗啡镇痛组(M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采用不同麻醉方法镇痛后,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指标。结果两组48 h内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 MMSE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小剂量吗啡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降低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