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薇 《山东中医杂志》2011,(12):856-857
<正>丹毒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7年5月~2010年4月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3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为我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下肢急性丹毒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9~70岁;单侧发病32例,双侧6例;足癣病史28例,外伤病史1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管齐下"治疗下肢丹毒(湿热下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31例,以四妙散加减内服、醋调金黄散外敷,及静点青霉素治疗。结果:治愈29例,占93.54%;好转2例,占6.45%;无效0例,占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三管齐下"治疗下肢丹毒,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丹毒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孝飞 《河北中医》2007,29(11):985-986
丹毒为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下肢(称腿游风、流火)最为多见,其次为头面部(称抱头火丹)及躯干部(称内发丹毒)。2002-02—2005-10,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丹毒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外科门诊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4~66岁;臁疮引起者17例,脚癣引起者8例,毒虫叮咬引起者6例,不明原因者29例;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躯干部4例,头面部1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1.3治疗方法1.3.1一般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009年8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我院血管外科住院患者50例,均符合下肢急性丹毒诊断标准,严重者伴恶寒发热等症状,部分伴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5.
正下肢丹毒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常因皮肤、黏膜存在微小破损,致溶血性链球菌侵犯患者的皮内网状淋巴管而发病。我院于2012年01月~2016年11月间,运用立体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例为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丹毒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红肿明显,边界清,血常  相似文献   

6.
<正>丹毒是由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导致急性感染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多集中于下肢及头部和面部。在中医学里,丹毒又称"丹胗"和"丹熛",将下肢腿足部位的丹毒病症称为"流火",将发生于头部的丹毒病症称为"抱火头丹"~[1]。下肢丹毒是一种下肢网状淋巴管炎,主要原因是血分有热、外受火毒和郁阻肌肤等,其主要的病情特点是局部的红肿发热,严重情况可导致全身发热,此种病症在治愈后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蜈蚣白果解毒汤内服、外洗治疗丹毒,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患者,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1)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2)患部红赤灼热,如涂丹  相似文献   

8.
消丹饮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 (急性期 )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多可获效 ,但对慢性复发性丹毒用上法治疗则疗效欠佳 ,且反复发作。多年来 ,笔者以自拟消丹饮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5例中 ,男性 5 6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30~ 45岁者 2 0例 ,46~ 6 0岁者 40例 ,6 1~ 75岁者 2 5例 ;病程最长者 6年 ,最短者 10个月。诊断标准 :(1)初有恶寒、发热 ,周身不适 ;(2 )皮损多数发生于下肢 ,其次为头面部 ;(3)典型皮损为表面发亮的水肿性红斑 ,边界清楚 ,严重者红斑表面可起水泡 ,红斑迅速向周围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妙丸抗下肢丹毒复发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毒多发于下肢 ,是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发作频繁患者 ,常感痛苦不堪。现代医学对丹毒的复发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1998年 11月~ 2 0 0 2年 9月 ,我们应用三妙丸防治下肢丹毒患者 4 5例 ,兹报告结果如下。1 一般资料参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于我院专科门诊确诊的发生于下肢 ,急性症状已被控制 ,患肢潜在感染病灶获正规治疗后 ,发作仍不停止 ,就诊前 1年期间发作次数≥ 3次的复发性下肢丹毒患者 6 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和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 4 5例中 ,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5 5± 14 )岁 ;…  相似文献   

10.
阴囊丹毒以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为特点的疾病,多表现为恶寒高热,头昏头痛,周身关节酸痛等症。阴囊局部先有局限性炎性病灶,逐渐向周围扩散,呈现明显肿胀,紧张,光亮,充血。肿胀的表皮可有小的水疱及成群水疱密集成长,严重时有大片组织坏死。笔者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本病18 例,取得了良好 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18 例均为我科 1998-2003 年门诊患者;年龄18-68 岁,平均 43 岁;病程 1 周-8 年。18 例中 2 例曾患下肢丹毒;6 例有阳毒丹毒反复发病史;2 例阴囊已肿胀。2、诊断标准 阴囊丹毒局部出现局限性炎症病灶,以充血肿胀。密集的小水疱为特点,局部疼痛不剧,但有灼热感,周身疱状明显,发冷高热(体温在 38.6-40.5℃)周身关节酸痛,头昏痛等。实验室检查: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本组治疗的 18 例全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3、治疗方法3.1 外治:取紫金锭(1 瓶),研粉调醋均匀,外敷于阴囊,其外敷范围应超过炎症病灶 3~4cm,然后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次。3.2 内治:以清热解毒,消散疗疮,活血化瘀为法,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双花 20g、野菊花...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故名丹毒。可发于头面部、躯干及下肢,其中以发于下肢者多见。2006-2009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处入侵所致,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发在下肢者俗称“流火”,有发病快、易复发的特点。临床多以全身抗炎治疗为主。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患者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士全 《河北中医》2000,22(2):97-98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下肢丹毒162例,治疗组102例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用青霉素160万单位,或先锋霉素V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均以10日为1疗程。结论解毒化毒汤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治丹汤治疗下肢丹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耀明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0-510
治丹汤治疗下肢丹毒钱耀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5)丹毒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下肢丹毒是下肢浅表淋巴管链球菌感染的疾病,西医称下肢浅表性淋巴管炎,俗称为流火。其症为下肢特发性皮肤红、疼痛,常伴有发热、口干、便秘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与体征。西...  相似文献   

15.
李宏宇 《江苏中医药》2010,42(12):32-32
近年来,我们采用口服黄连解毒汤配合青敷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符合丹毒诊断标准[1],不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4.3岁;病程3~10d。  相似文献   

16.
[主要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感染临床特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血液病合并感染463例患者,发放血液病合并感染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入院后确诊为血液病合并感染;同一患者反复入院时重复纳入。③诊断分型:血液病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④评价指标: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结果。[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血液科合并感染特点调查表"。查阅血液科合并感染患者病历及化验单,填写"血液科合并感染特点调查表"。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感染与原发病、感染部位。[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比例最高;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③阳性病原菌检测中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最高;④患者感染因素中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5×109/L以下感染率最高。⑤中西医结合抗炎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抗炎。[未来展望]血液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未来应加强防范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治疗过程中应提高病原学检测水平,应用敏感抗生素;中西医联合抗炎。  相似文献   

17.
<正>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症,多见于下肢小腿、足背及头面部,起病急,常伴高热。发于下肢者多有足癣、皲裂,发于头面部者常有邻近感染病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丹毒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临床特点是局限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明显,发展迅速,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如果丹毒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诱发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易形成复发性丹毒。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刘某,男,62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右下肢擦伤,而后出现右下肢红肿伴疼痛、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丹毒,予以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用药不详),治疗10日后,患者小腿红肿、灼痛感消退。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右小腿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军教授辨治下肢慢性丹毒的经验。下肢慢性丹毒以其疾病反复、病程长久、治疗困难、愈合不良而成为丹毒中的疑难杂症,王教授采用温阳法和综合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取得了良好疗效。选取验案1例,阐述王教授用温阳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经验,为下肢慢性丹毒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肢丹毒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症。自1992年以来,分别采用了中药、西药和中西药并用方法治疗该病182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8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了接触性皮炎、下肢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病症。中医治疗组(下称中药组)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5~76岁,平均374岁;本次发病时间6h~8天,平均39天。西医治疗组(下称西药组)41例,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13~79岁,平均389岁;本次发病时间9h~7天,平均4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下称中西药组)106例,其中男84例,女22例;年龄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