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BA技术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微珠阵列(CBA)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并分析指标间的变化关系。结果:治疗前,初治ITP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激素治疗有效组Th1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2/IL-4比值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IL-2/IL-4比值为(1.05±0.43 vs 2.53±0.7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素治疗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初治ITP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存在平衡偏移现象,ITP是一种Th1优势疾病,治疗前后IL-2/IL-4的比值变化与预后相关,对指导ITP个体化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19~+B细胞的表达,分析血清Breg在ITP患者中的变化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次诊断为ITP患者68例(ITP组),选取同时段到我院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的表达率和外周血Breg细胞表达水平,对比治疗前、后IT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采取RT-PCR检测各组IL-10mRNA、TGF-β1 mRNA水平,分析ITP患者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ITP组CD19~+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TP组血清Breg细胞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血清Breg细胞表达水平低;初诊ITP组IL-10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治疗后其IL-10 m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初诊ITP组TGF-β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其TGF-β1 mRNA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IL-10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68,P 0.05),但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TGF-β1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502,P0.05)。结论:ITP患者CD19~+细胞表达增强,临床中Breg细胞参与ITP发生发展,Breg细胞表达异常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B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已确诊的IT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的表达率,应用RT—PCR检测患者IL-10mRNA、TGF-β1mRNA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初诊ITP患者外周血CD19+ CD24hi CD38hi B细胞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数升高的ITP患者的CD19+ CD24hi CD38hi B细胞的表达率高于治疗前的ITP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ITP患者IL-10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ITP患者IL-10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ITP患者TGF-β1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患者经治疗后TGF—β1mRNA的表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eg细胞通过体液免疫及对T淋巴细胞的调节在ITP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探讨ITP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儿科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收治的90例新诊断ITP患儿(观察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血小板相关抗体,IL-4,IFN-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PAIgG、PAIgA、PAIgM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IgG、PAIgA、PAIgM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高于治疗前,CD19+B 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FN-γ浓度低于治疗前、IL-4浓度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更深层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其受体(IL-18R)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h1类细胞因子优势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5例活动期和18例缓解期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IL-18R的表达.13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ITP活动期患者PBMNC中T-bet mRNA表达水平(0.069±0.013)明显高于对照组(0.019±0.010)(P<0.05),而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0.002±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0.005±0.002)(P<0.05);血浆IL-18和CD3+细胞表面IL-18R表达水平较ITP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显著增高.ITP缓解期患者T-bet与GATA-3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bet/GATA-3比例基本恢复正常,血浆中IL-18和CD3+细胞表面IL-18R的表达水平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ITP活动期患者表现为Th1优势应答,T-bet/GATA-3比例明显失衡,T-bet/GATA-3比例可作为ITP患者Th1类细胞极化的敏感指标;ITP活动期患者IL-18和IL-18R表达上调,可能为ITP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肝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迭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细胞因子Th1(IFN-γ),Th2(IL-4)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CD4+细胞数下降,CD8+细胞数增加,但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组CD3+,CD3+CD4+细胞减少,CD3+CD8+细胞增加,CD3+CD4+/CD3+CD8+比值下降,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IFN-γ表达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及与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探讨以上指标在ITP患者发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血液病科收治的初诊患有ITP的住院患者35例,治疗前PLT<30×109/L(ITP治疗前组),治疗后PLT>50×109/L(ITP治疗后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Breg和Treg细胞的表达,采取流式Aim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0、TNF-α水平。分析ITP患者治疗前后Breg、Treg表达与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reg细胞占CD19+细胞的百分比及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在ITP治疗前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治疗后组较健康对照组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P治疗后组较ITP治疗前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eg细胞占CD19+细胞百分比与Treg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917,P<0.01),Breg细胞占CD19+细胞百分比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632,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治疗前组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ITP治疗前组比较,ITP治疗后组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Breg细胞占CD19+细胞百分比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471,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治疗前组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ITP治疗前组比较,ITP治疗后组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Breg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对Treg细胞的表达进行调节,Breg、Treg细胞能够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影响ITP的免疫调节与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立法治疗过敏性紫癜(HSP)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6例住院患者血常规,统计其中的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结果 HSP患者治疗后(恢复期)与治疗前(急性期)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3~+、CD4~+、CD19~+降低(P0.05),CD8~+、CD16~+CD56~+、Th1/Th2、CD4~+CD25~+升高(P0.05);HSP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3~+、CD4~+、CD19~+明显升高(P0.05),CD8~+、CD16~+CD56~+、Th1/Th2、CD4~+CD25~+降低(P0.05);HSP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D19~+升高(P0.05);CD16~+降低(P0.05);CD3~+、CD4~+、CD8~+、Th1/Th2、CD4~+CD25~+无差异(P0.05)。结论以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立法治疗HSP,能明显干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明确,临床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0.
Guo NH  Shi QZ  Hua JY  Li ZJ  Li J  He WF  Wu Q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610-612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比值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ITP患者和28名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CD4+IL-17A+T细胞的数量,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IL-17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Foxp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T细胞比值升高(P<0.05),CD4+CD25high T细胞/CD4+T细胞比值下降(P<0.05),CD4+IL-17A+T细胞/CD4+T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highT细胞/CD4+IL-17+T细胞比值从11.42±5.09降低为1.08±0.84(P<0.05).ITP患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T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Foxp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ORc mRNA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比例平衡失调,其可能在ITP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对肾癌发生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不同分期肾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分泌的IFN-γ、IL-2、TNF-α、IL-4、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症状型肾癌患者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局限型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01),局部进展型和转移型肾癌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Th2、Tc2类细胞因子IL-4、IL-6(P<0.05,P<0.01)分泌水平升高。结论 Th1/Th2偏移和Tc1/Tc2偏移促进了晚期肾肿瘤的进展和转移。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和Th1/Th2平衡失调,苦参素既能抑制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清除细胞内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Th1/Th2相关因子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1 10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IL-6、IL-10、C3补体、C4补体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Th1与Th2平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IFN-γ、TNF-α、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CD4~+T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IL-4、IL-6、IL-10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h1/Th2比值若小于1,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风险上升。结论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和天然免疫功能关系密切,而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比值异常,并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Th1/Th2平衡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建立一种准确的、客观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住院的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抗凝血,以PE标记的抗CD195单抗和CD30单抗与FITC标记的抗CD4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用淋巴细胞设门,分别以CD4^+ CD195^+和CD4^+CD30^+细胞代表Th1、Th2细胞,分析ITP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百分率及Th1/Th2比例的变化。结果ITP组治疗前Th1、Th2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而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Th1/Th2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异常,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ITP患者体内Th1/Th2比值升高,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Tb1优势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替雷利珠单抗对DLBCL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3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3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疗效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的水平。结果:DLBCL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IPI评分越高、高Ann Arbor分期、有B症状、高β2-MG、高LDH及高CRP水平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及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BMNC中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 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发生和发展中,Thl7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转录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T、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者及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ITP患者CD3+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19+、CD3-CD16+CD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ITP患者和 9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B7 CD2 8和CD4 0 表达率 ,用ELISA方法检测ITP患者外周血PAIgG的含量。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4+ CD2 8+ 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D86+ 、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CD2 8+ 、CD4 0+ 、CD80+ 、CD1 9+ CD80+ 、CD1 9+ CD86+ 、CD1 9+ CD4 0+ 、CD4+ CD2 8+ /CD4+ 、CD1 9+ CD80+ /CD1 9+ 、CD1 9+ CD4 0+ /CD1 9+ 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2 1例ITP患者中 16例PAIgG的含量高于正常 ,平均值为(184 .6 2± 38.0 0 )ng 10 7血小板 ,且PAIgG的含量与CD1 9+ CD86+ /CD1 9+ 细胞率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CD4+ T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 8表达无缺陷。PAIgG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86 的改变明显相关 ,因此CD86 的改变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并为ITP患者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及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上述血液指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IL-2、IFN-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919~-0.762,P0.05),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85~0.923,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IL-37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组ITP患者4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外周血血清中IL-37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3组外周单个核细胞内IL-37、IL-18、IL-1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IL-18Rα~+CD4~+T细胞比例,2组Tim-3~+NK细胞比例。结果:初诊组ITP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缓解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 01);初诊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缓解组IL-37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初诊组IL-18、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 0. 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初诊组的IL-18Rα~+CD4~+T细胞比例比缓解组和对照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Tim-3~+NK细胞比例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ITP患者中,血清IL-37水平和IL-18Rα~+CD4~+T细胞比例均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 58; r=-0. 48),与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呈负相关(r=-0. 29; r=-0. 28),与CD8~+T细胞量呈正相关(r=0. 329)。结论:IL-37及其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CD4~+T细胞和NK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37可以成为免疫性血小板患者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