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在接受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2年末,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1年末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年内复发例数,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末进行量化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年末干预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实施依从性干预后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该院实施依从性干预前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及其照料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接受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WHO DASⅡ)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和IT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HO DAS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照顾者出院后3个月Z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提升预后效果,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与其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经住院治疗获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其出院后1年内家庭环境和复发情况。结果 240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112例(46.67%),患者复发率乡村高于城镇(P〈0.05);与出院时PANSS评分、家庭人口呈正相关性(均P〈0.01),与住院天数、家庭人均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P〈0.01);FES评分: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复发组显著低于稳定组,情感表达和矛盾性复发组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其它因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环境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密切相关,进行家庭干预,改善家庭环境,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均服用氯氮平维持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社区技能训练,第1个月为宣传教育、制定具体训练计划阶段,组织患者与人群交流;第2个月正确管理和使用药物,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第3个月能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和及时用药,能拒绝饮酒和吸毒等。于入组时及训练3个月后、再干预性指导随访9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RC)中的连线测验A和B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随访9个月时,PA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0.01)。WCST及HRB-RC的A、B连线测验,干预组干预后各时段均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时段变化不明显。结论:社区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拔能和认知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40例,在患者住院2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量表、PANSS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明显加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干预组在入组时点和随访第12个月分别进行康复技能训练12周。两组均完成了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中对两组的精神症状(PANSS)、社会功能(SDSS),复发和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间PANSS评分在随访第12个月、及与SDSS评分在随访第18个月技能训练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在随访第24个月,技能训练组复发率(11.1%)低于对照组(31.8%),再就业率(37.8%)高于对照组(15.9%)(均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训练能促进其病情逐步缓解、预防其病情复发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均使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末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比较,并比较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NOSIE-30、MR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SS及总消极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对药物的满意程度及自身症状监控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干预效果。探讨该模式中的服务绩效评价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2组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干预组服务绩效评价得分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SDSS评分干预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2组间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干预组ITAQ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PANSS各项评分、SDSS评分及ITA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SDSS改善量、阴性量表改善量、一般精神改善量以及PANSS改善量,高绩效评价组均高于低绩效评价组(均P<0.05);ITAQ改善量及阳性量表改善量,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同时绩效评价能促进干预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家庭组给予家庭化生活模式训练,对照组只开展日常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月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技能训练评估表(S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评分及对照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SS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衰退症状。  相似文献   

11.
吴英丽 《全科护理》2011,(17):1505-15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SDSS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本院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S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及社区随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按所属社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不参加社区精神康复,干预组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干预,在研究开始时、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 WHO—DASⅡ)中文版评估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变化。结果在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照顾、与他人相处、社会参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6个月时,干预组自我照顾、与他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在康复干预停止后仍能持续地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家访服务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治疗,病情缓解达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后出院,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家访组患者出院后仍接受为期1年的家访,了解患者病情和落实治疗情况。2组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评价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出院后1年末时TES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ANSS评分与出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家访组患者显著下降,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访对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3个阶段进行系统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Side(MR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价出院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PANSS、SDSS、MRSS评分低于出院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再人院率也低于后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期病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期病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还增加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月经期均接受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 I)与住院观察量表(NOSIE)的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月经期到来的一周内,PANSS、CG I和NOSIE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NSS、CG I和NOSIE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月经期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4例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内康复状态评估。结果:2年末研究组BPRS、ITAQ、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症状,降低社会残疾程度,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出院时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情况,对研究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用SQLS、PANSS及自制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入院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QLS、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研究组SQLS、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CCM D-Ⅱ-R诊断的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18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4例,分别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于随访1 a后的BP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A 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采用个体技能程式训练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疗效评估。方法随机将164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的个体技能程式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只执行常规社区护理,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PANSS和ITAQ评分在个体技能程式训练结束(第4周末)时优于对照组;第16周末直至随访观察期结束(第12月末)时,干预组MRSS、PANSS和ITAQ优于对照组。1年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的复发住院率5%,对照组1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技能程式训练作为社区康复护理的手段,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康复状态、恢复自知力、减少复发住院等各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