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400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然后确定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LC导致中转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LC成功组与LC失败组患者中转开腹的患者比率在年龄、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LC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有性别、胆囊壁增厚、肝硬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白细胞计数,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对其加以注意,并于术前做好手术中转风险的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27例术后复发,125例未复发;发现年龄、结石数量、胆总管直径、结石最大直径、总胆红素异常、结石残留、黄疸史及术后并发症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有关.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临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最佳时机,以及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并按手术时机分为1组(48h内手术)、2组(48h~2周内)、3组(2周后择期手术),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引流量、中转开腹率),同时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中转开腹与手术时机、结石嵌顿、胆囊壁厚、白细胞计数有关,P 0.05;手术时机、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为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组间比较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耗时有差异,且2组较其他组引流量、失血量多手术耗时长,P 0.05。结论临床对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行LC术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48h,手术时机、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为中转开腹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胆管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胆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及手术前肝功能是否异常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1、0.013、0.807,P>0.05);胆囊结石合并积液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20.41%高于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的9.90%,手术时间>2 h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23.86%高于手术时间≤2 h患者的8.96%,胆囊厚度>4 mm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25.00%高于胆囊厚度≤4 mm患者的6.38%,施术医师经验不足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30.26%高于施术医师经验充足患者的7.59%,胆囊三角解剖异常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33.93%高于胆囊三角解剖正常患者的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11.950、21.052、25.246、25.273,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4 mm、手术时长≥2 h、施术医师经验不足、胆囊三角解剖异常、胆囊结石合并积液是胆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B=1.264、2.311、1.547、-1.841、1.514,P=0.002、0.001、0.018、0.016、0.016<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易因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胆管损伤,临床实践中可依据胆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保胆取石术后随访满3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8例胆囊结石复发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40例未复发病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先行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67.86%的患者年龄≥60岁,较对照组的32.50%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10枚、饮食油腻、运动缺乏患者的概率分别为35.71%、57.14%、64.29%、53.57%、57.14%、64.29%,较对照组的7.50%、27.50%、22.50%、27.50%、20.00%、30.00%显著较高(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饮食油腻、运动缺乏是导致胆囊结石患者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偏大、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功能差、胆囊壁过厚、结石数量多、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患者在行保胆术后更易复发结石,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行保胆取石术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以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所致肝总管梗阻而出现的以急性胆管炎症状为主的综合征,由于解剖异常和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狭窄、梗阻以及炎症的反复发作,使Calot三角区粘连严重,增加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现将我院1998~2005年手术治疗的2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祈能从中总结教训,以求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按逆行胰胆管造影常规操作的方法,行EST切开、取石,对患者进行随访5~8年,对结石复发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分析病例资料560例。结果胆囊切除术、结石大小、十二指肠憩室、胆管角度与EST取石后结石复发有关。结论了解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预测EST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对于临床减少结石复发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病症,是由于胆囊结石在胆管颈部处发生嵌顿,使胆道发生梗阻、胆汁淤积,进而导致慢性或急性胆囊炎的发生~([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分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半年随访后,根据其是否复发分成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两组均随机取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组患者在年龄、HBV感染史、胆道感染、胆道手术史、胆囊切除、乳头旁憩室、乳头狭窄、胆道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直径≥1.5 cm以及胆管角≤120.、结石性质、结石数量、结石直径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方面的比率均高于无复发组(P< 0.05或P<0.01).结论 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增强防护力度,比如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等,尽可能避免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内镜治疗后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10.
刘金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99-3100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78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发生并发症与否,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临床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手术时间是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既往胆道手术史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丁伯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59+162-159,162
目的 探讨胆囊颈结石嵌顿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诊治的21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颈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结石嵌顿的诊治经验.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5年间LC治疗648例胆囊结石患者中胆囊管结石嵌顿32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32例中胆囊管结石嵌顿处距胆总管的距离小于0.5 cm者20例、距离0.5~1.5 cm者12例、28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切开取石及LC、4例行OC治疗.无1例出现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5 d,随访3个月至2年无1例出现胆管狭窄.结论 术者只要充分了解胆囊管结石的特殊性,合理处理胆囊管嵌顿结石,可降低LC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正确认识中转开腹是对患者负责、确保患者安全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探讨分析。方法 1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胰合并症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胆囊结石未合并胆胰合并症患者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50岁、病程〉10年、发病次数〉5次、胆囊大小异常、结石大小〉2 cm、胆囊管直径〉0.3 cm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结论导致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诊治时,需要充分考虑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将392例胆囊结石患者和同期其他疾病患者387例纳入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高、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为胆囊结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均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密切的关联。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及脂代谢异常等,采取综合预防胆囊结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常因胆管结石嵌顿梗阻引起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发热、黄疸[1]。以往我院普外科常采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治疗,现常选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镜胆管取石,手术创伤小、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颈部结石嵌顿组(n=37)和无颈部结石嵌顿组(n=66),比较两组术前临床相关因素(体温、白细胞总数、胆囊长径、胆囊壁厚度、术前3个月发作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胆囊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体温、胆囊壁厚度、术前3个月发作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如无绝对手术禁忌,应及早行手术治疗,经验丰富的术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胆管损伤、胆漏、胆道残余结石和腹腔内出血等。本院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520例胆囊疾病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15例,经再次手术、抗感染、引流等对症治疗,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20例,男性590例,女性930例。年龄22~78岁,平均46.5岁。其中胆囊结石1076例,胆囊息肉396例,结石伴胆囊息肉48例。在胆囊结石患者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1例,伴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63例。所有严重的并发症均发生在该两类患者中。1.2手术方法和…  相似文献   

18.
孟环 《河北医药》2016,(5):716-71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行 ERCP 取石的患者380例,所有患者随访13~36个月,根据有无胆总管结石复发进行分组,有胆总管结石复发的136例为复发组,无胆总管复发的244例为未复发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胆道情况、胆结石情况进行对比,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病例资料比较显示,年龄≥70岁、首次病程≥10 d、有胆道手术史、有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有胆道狭窄、结石数量≥2个、结石直径≥10 mm 是 ERCP 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有胆道手术史、有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结石数量≥2个是 ERCP 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值和P 值分别为3.435和0.002、5.820和0.019、3.286和0.022、4.300和0.002、4.244和0.003。结论 ERCP 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生率较高,导致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其中胆道手术史是影响程度最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单纯胆总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3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胆囊炎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发生急性胆囊炎,n=50)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胆囊炎,n=80).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手术操作因素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女性、合并高血压、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具有服用糖皮质激素史、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史、手术时间长(> 45min)、腺管造影>3次、导丝多次进腺管、鼻胆管引流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均与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时间长(>45min)、鼻胆管引流为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发生与女性、合并高血压、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服用糖皮质激素史、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史、手术时间长(> 45 min)、腺管造影>3次、导丝多次进腺管、鼻胆管引流具有相关性,其中女性、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时间长(>45 min)、鼻胆管引流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壶腹部结石嵌顿误诊壶腹癌5例福州市第一医院林宗浦壶腹部结石嵌顿易误诊为壶腹癌,手术中若处理得当则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我们曾遇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38~74岁。无痛性黄疽误诊3例,胆绞痛误诊2例。3例有右上腹痛史,1例有胆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