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患者男性 ,2 9岁。右鼻塞、鼻出血 1月余。查体 :右眼球突出 ,内眦部饱满压痛 ,右侧后鼻孔可见一充血新生物。CT示右筛窦见不规则密度影 ,骨质破坏 ;右眼眶内侧壁、右上颌窦及蝶窦软组织密度影填塞 ;右鼻腔亦为软组织密度影而增大。行肿瘤根治术。术中见鼻骨右侧、骨膜、鼻黏膜被肿瘤破坏。右上颌窦腔、鼻中隔面被肿瘤侵犯 ,上颌窦腔见较多黏稠脓性分泌物 ;右侧眶底骨质破坏 ,额窦及蝶窦开放后亦见黏稠脓性分泌物。病理检查 巨检 :不规则鱼肉状碎组织一堆约 8cm×6cm× 4cm ,无包膜 ,质软 ,边界不清。镜检 :瘤细胞主要由未分化幼稚…  相似文献   

2.
泪囊鳞癌1例     
1病历摘要男,36岁。因左眼泪溢10a,左内眦肿物进行性增大6个月。当地医院眼科以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差;转诊省肿瘤病医院查CT示左侧泪囊占位病变伴邻近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浸润伴左侧鼻泪管慢性阻塞性炎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左泪囊区低分化鳞癌,免疫组化示:CK(+),ENA(+),CEA局灶阳性。术后2周于2006-08-28转诊我院,查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示CA-19965.85U/ml。头部CT平扫示左侧眼眶内壁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模糊,部分侵入内壁骨质,并见骨质破坏;左侧上颌窦内见高密度影;余所见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眼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予…  相似文献   

3.
王石光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04-1104
患者男 ,67岁 ,因左侧鼻腔渐进性阻塞 5个月及发现腭部肿物 2个月入院。查体 :血压 2 0 / 12kPa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部 (-) ,左眶下区鼻外侧部略膨隆 ,硬腭部可见一 5.5cm× 4cm× 1.5cm大小肿物 ,呈菜花样 ,表面糜烂 ,有灰白色假膜覆盖。肿物前达近切牙乳头区 ,后至软硬腭交界前 1cm ,左侧距后牙龈缘 1.5cm ,右侧距后牙龈缘 0 .6cm。右上颌第 6、7牙缺失 ,左上颌第 6、7牙为残根且明显松动。鼻底部膨隆 ,左鼻腔通气不畅。颈部淋巴结未见肿大。CT检查 :鼻腔内软组织肿物影 ,密度不均匀 ,双侧上颌窦及筛窦软组织影 ,硬腭亦见密度不均匀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6 5岁 ,查体颈椎X线片示骨质增生 ,CT检查第 5颈椎左侧横突孔扩大 ,邻近部分椎体、左侧侧块及椎弓根骨质吸收 ,边缘硬化 ,形成一横断面 2 .0cm× 1.8cm的骨质缺损影 ,其内呈软组织样密度影 ,CT值 5 0Hu左右。上下第 4、6椎体未见异常。CT诊断第 5颈椎水平左侧椎动脉瘤 (图 1,2 )。经MRA检查证实。讨论 椎动脉瘤罕见 ,其发病率仅为颈动脉系统的 2 %~ 3% ,文献检索仅见个案报道 ,均为颅内段椎动脉瘤压迫上段颈髓或延髓致颈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表现而就诊 ,其症状为头痛、眩晕、面部潮红、喑…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因反复左侧鼻塞、流涕、左眼睑肿胀2个月,黑便3天入我院儿科。〈br〉 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流涕,左眼睑出现肿胀,下眼睑淤青,于院外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行鼻窦 CT 检查,报告示:左眼眼睑及内眦部软组织肿胀,左眼眶内壁改变,不除外内壁骨折,左侧筛窦及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影,左眼肌锥外间隙条片影,考虑炎性病变所致。临床诊断为急性鼻窦炎、眶内蜂窝组织炎,行左侧鼻窦开放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黏膜糜烂,左侧筛窦及上颌窦内有较多粘灰黄色脓性分泌物,手术后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眼睑肿胀明显减轻,鼻塞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病理回报:(左侧鼻腔、鼻窦)送检为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入院前1个半月患儿再次出现左侧眼睑肿胀,严重鼻塞、流涕,行眼眶 CT(冠位+轴位)示:左侧面颊部、眼眶、眼睑及内眦区软组织增厚。左侧上斜肌增粗。左眼眶下壁骨质不规整,左侧眶内壁、部分筛板、左侧上颌窦内壁骨质不连续。左侧筛窦、左侧鼻腔及左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呈近似软组织密度影。于我科抗感染治疗2周后明显好转出院。入院前3周患儿又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第2次入我院耳鼻喉科,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眶内蜂窝织炎。于入院前2周行鼻内镜下左侧鼻腔坏死组织清理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黏膜部分坏死,全组筛窦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组织,上颌窦窦口周围及窦腔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组织。术后病理回报示:(左侧鼻腔)送检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坏死及钙化,间质内有炎细胞浸润,浆细胞丰富。术后予抗感染、对症及激素治疗。但患儿仍有发热,入院前3天出现黑便  相似文献   

6.
CT诊断右侧睾丸畸胎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2 1岁 ,因不明原因右侧睾丸肿瘤 2年 ,肿痛月余入院。查体右侧睾丸肿大约 45mm× 32mm× 2 8mm ,阴囊皮肤无红肿 ,阴囊透光实验阴性。院外彩超示右侧睾丸内见 41mm× 30mm×2 0mm大小实性占位。CT平扫示右侧睾丸内混杂密度块影 ,内可见斑片状钙化及圆形脂肪密度影 ,CT值为 - 117~89Hu ,边界较清晰。左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 (见图 )。术后病理诊断 :右侧睾丸畸胎瘤。  讨论 睾丸畸胎瘤是一种少见睾丸肿瘤。因其内部结构的多样性 ,CT诊断多不困难。发现脂肪密度和钙化成分为其特征表现。少数可出现脂肪与其他组…  相似文献   

7.
对二分髌骨误诊为骨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9岁。左膝关节疼痛15 d,无外伤史。X线正、侧位片示:左侧髌骨上极外侧缘见一游离骨块影,边缘尚光整,无明显的分离、移位。初步诊断:左侧髌骨骨折CT轴位扫描示:左侧髌骨外上角见大小约1.5 cm的游离骨质密度影,其边缘见完整骨皮质影,其内侧缘见一圆形小灶性低密度影,髌股关节未见异常。诊断:左侧髌骨先天变异(二分髌骨[1])并缺血性坏死。2讨论髌骨畸形[2]分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先天性脱位、分裂变异三种常见类型。其中分裂变异又称二分髌骨、三分髌骨,常见类型有尖裂、额裂、背裂和缘裂。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腔继发性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鼻腔继发性异位脑膜瘤误诊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侧鼻塞1年余,伴反复鼻出血1个月就诊。自诉嗅觉丧失30余年、双耳听力下降。当地医院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左侧鼻腔,左侧上颌窦、筛窦充满软组织密度影,部分窦壁见骨质吸收;鼻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鼻腔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转我院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鼻腔继发性异位脑膜瘤(脑膜内皮细胞型)。随访至术后6个月,病情无进展。结论鼻腔异位脑膜瘤临床少见,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5 8岁 ,腰腿痛伴间歇跛行一年余。曾在外院以“腰椎骨质退行性变”治疗 ,效果不佳 ,随入我院就诊。查体 :L4~ 5及L5~S1椎间隙左侧压痛 ( ) ,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减退。且患者不能站立。行腰椎CT扫描 :L3~ 4及L4~ 5椎间隙均未见明显异常 ,L5椎体左侧及左侧椎板 ,整个骶椎及左侧髂骨骨质呈膨胀性破坏 ,其内为软组织肿块充填 ,且可见斑片状钙化影及残留的碎骨块影。骶髂关节形态不整 ,图 ( 1、 2 )。CT诊断为 :骶尾部脊索瘤侵及左侧髂骨。病理报告为 :骶尾部脊索瘤。  讨论 :脊索瘤 (C…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简介  女,25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上颌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未在意,肿物逐渐长大,就诊时已达鸽卵大小。病程中无疼痛,无发热,有不适感,影响进食及睡眠。查体:口腔颌面部不对称,左侧鼻翼旁稍凸起,压痛(-),3456牙龈及前庭沟处可触及0.8cm×2.5cm×3.0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骨样硬,不活动,边界清楚,与周围骨质相连,触压痛(-)。X线所见:左侧上颌骨中下部不均性密度增高,无明显骨质破坏。CT所见:左侧上颌前方可见0.8cm×2.4cm×2.5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密度不甚均匀,其内可见少量斑点状钙化,上颌骨略不光整,似有骨质破坏。手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46岁 ,左上腹阵发性钝痛7个月 ,向左肩放射伴发热 1个月。在外院诊断为“左膈下脓肿” ,治疗情况不详。查体 :左上腹扪及约 10cm× 10cm大小圆形包块 ,触痛 ,不活动。门诊以“左膈下脓肿”收入院 ,给予穿刺引流 ,抽出血性液体约 2 0 0ml,行持续引流。观察到患者饮水后引流管内有混浊液体流出 ,随饮水量加大 ,引流液体增多 ,逐渐呈无色透明样改变。口服 2 %稀释复方泛影葡胺2 0 0ml后CT检查示左上腹部一大小约14cm× 11cm× 10cm肾形软组织肿块 ,内见多处片状低密度灶 ,CT值约 810HU ,并见多处气泡影及气液平面 …  相似文献   

12.
1 本病例临床特点①患者为产褥期妇女 ,妊娠期间患“妊娠中毒症” ;②产后出现腹泻 ,继之头痛、呕吐 ,突然抽搐、昏迷 ;③抽搐过后无肢体瘫痪 ,双侧巴氏征 ( ) ,克氏征 (-) ;④双眼球病初向左侧凝视 ,几小时后又向右侧凝视 ;⑤先后出现颞叶钩回疝和枕骨大孔疝而死亡。2 应进一步作哪些辅助检查为明确诊断 ,入院后立即行颅脑CT扫描 ,结果发现右额叶皮层处见一最大截面约 2cm× 2cm大小的等高密度混合灶 ,CT值约 4 0~ 60Hu ,周围环一不规则低密度影 ,右顶叶皮层处有大片状楔形低密度影 ,右颞叶底部见一索条状 2cm长的高密度影 …  相似文献   

13.
王瑛  周翔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2,17(4):564-564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低 ,影像学表现极易与其它纵隔肿瘤混淆。今遇 1例 ,特报道如下 :患者 ,女性 ,46岁。因肩背部疼痛及右上肢束带感 1 5天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 :胸部平片见左上纵隔软组织块影 ,边缘光滑。CT扫描见左上后纵隔脊柱旁直径为 4× 4cm2 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呈浅分叶 ,边缘清楚。平扫时肿块密度均匀 ,CT值35HU ;增强扫描见肿块强化较均匀 ,CT值72 6HU ,其内见少许片状低密度影。诊断 :左后上纵隔良性肿瘤 ,以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发现 :左后上纵隔 4× 5× 3cm3大小类圆形肿块 ,紧…  相似文献   

14.
女,7岁。因左鼻背和面颊部畸形5年入院。2岁时其母发现左侧鼻背部一蚕豆大小的隆起,较坚硬,不红不痛,逐渐增大致鼻塞。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脑膜炎”史。父母非近亲联姻。体查:鼻背部左侧外突,可扪及1.5×2cm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坚硬如骨,无压痛,不活动。左侧鼻腔外侧壁与中隔相贴,鼻腔结构不能窥见。鼻咽部无肿块。X线照片:左侧上颌窦内上方可见一占位性病变,密度同骨质,筛窦无侵犯。诊断为左上  相似文献   

15.
读片窗     
孙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1):M002-M002,M004
病例女,11岁,左面部渐进性弥漫性隆起3年,无面部麻木。CT检查:左侧上颌骨局部骨质膨大,正常骨结构消失,呈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大小约2.7cm×3.5cm,周围骨皮质变薄,向下包绕上颌骨牙齿,向前面部突出,向后上颌窦窦腔变窄。余骨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1,2)。请分析本病例以何种病变可能性大?答案见第iv页。读片窗答案孙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4)本病影像学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后病理:骨化性纤维瘤。讨论骨化性纤维瘤亦称纤维骨瘤,是一种少见的不发生转移的良性骨肿瘤,占全部骨肿瘤的0.06%,…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37岁,因“右侧持续性鼻塞伴流黄脓涕4年”就诊,查体见鼻腔黏膜红肿,鼻中隔向左侧明显偏曲,右侧总鼻道可见白色透明新生物,表面可见毛细血管,双侧中鼻道及右侧下鼻甲无法窥及,双侧鼻腔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副鼻窦CT检查:右侧鼻道内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53HU,内见散在点、灶状密度增高影,肿块局部与鼻中隔中上段黏膜相连,鼻中隔软骨局部不连续并受压左偏;右侧中、下鼻甲显示不清;右侧眼眶内板、上颌窦内侧壁、蝶窦前壁骨质膨胀变薄(图1~4)。术前影像诊断为鼻息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8岁,以“左侧鼻塞伴间歇性头痛,左眼突出1年”入院。查体:左眼球轻度突出,活动可,鼻中隔明显右偏,左鼻腔见粉红色新生物,质中,表面尚光滑。CT:左鼻腔见约5.60 cm×6.80 cm×4.90 cm不规则软组织肿块,CT值约60 HU,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欠清,双侧上颌骨、眼眶内壁、筛骨及蝶骨骨质受压推移、吸收变薄,并见局部骨质破坏(图1A),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CTA可见供血动脉为左侧上颌窦动脉(图1B);诊断为左侧鼻腔及副鼻窦巨大占位,考虑肉瘤类病变。MRI:左鼻腔见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信号,最大直径约7.40 cm,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病灶前半部分为稍高信号、后半部分为低信号(图1C),DWI呈不均匀高信号,邻近眶壁及斜坡骨质明显破坏;诊断为左侧鼻腔及副鼻窦巨大肿块,邻近骨质明显破坏并侵犯颅内,考虑富含纤维的恶性肿瘤。行鼻内窥镜下鼻内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鼻腔)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4(+),Bcl-2(+),Vimentin(+),SMA(灶+),Ki-67(约4%+)。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0岁,2005年9月出现头痛、左侧肢体无力2天。专科检查:左侧上下肢肌张力Ⅳ级,血压120/80mmHg。CT:右侧枕叶似楔形略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图1)。MRI:右侧枕叶见楔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FARLA序列见片状高信号,边界清。增强后T1WI无强化。诊断脑梗死,相应治疗后自述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内窥镜病理证实的6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5例,两侧上颌窦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50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25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3例,窦壁骨质硬化3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8例,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以内侧壁破坏多见。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5例。结论: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1)病变多为单侧性;(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3)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4)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术前采用鼻窦轴位和冠状位,平扫和?蛐或增强后CT薄层扫描。结果:病变密度不均匀,为低高混杂密度(26/31),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上颌窦和/或鼻腔呈膨胀性扩大,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以上颌窦内侧壁多见(15/31);近一半病例既有骨质破坏,又伴有硬化增厚(15/31)。结论:CT对出血坏死性息肉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