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大肠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变化的规律 ,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4例大肠恶性肿瘤、2 6例大肠息肉、3 6例普通病人检测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大肠息肉组与正常组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 ,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时全血中、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增高 ,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也增高。结论 随着大肠癌病情的发展 ,血脂代谢出现异常 ,血液流变学出现明显变化 ,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改变 ,对大肠癌诊治及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在胃癌TNM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粘度的变化,寻找早期发现胃癌的简易指标。方法:检测44例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粘度)的有关指标,并按国际TNM法分组,分析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胃癌不同分期中的意义。结果:(1)胃癌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比正常人增高30%,血浆高切粘度增高110.8%,红细胞凝聚指数增加48.18%,红细胞刚性指数增加52.94%;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人48.94%。各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按国际TNM分期将各患者分组后表明:在Ⅰa-Ⅱ期间,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指标逐渐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降低;Ⅲ-Ⅵ期患者表现为红细胞刚性指数增加和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而其它指标却接近正常。结论:当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肺癌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产血液粘度计,在37℃条件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并观察各期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Ⅱ、Ⅲ期肺癌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包括全血各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各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Ⅰ、Ⅳ期肺癌各个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甚至低于正常.结论肺癌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血液流变性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性在肺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性在肺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国产血液粘度计,在37℃条件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并观察各期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Ⅱ、Ⅲ期肺癌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包括全血各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各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Ⅰ、Ⅳ期肺癌各个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正常。结论 肺癌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血液流变性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者44 例与高血压病患者42 例及健康人42例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血栓长度、血小板粘附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组(P< 0.05 和P< 0.01);红细胞压积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1);血栓湿重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全血高切粘度平均值低于高血压组(P< 0.05),有显著性差异,晚期转移组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高于非转移组(P< 0.05);血球压积低于非转移组(P< 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晚期患者尤其明显,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检测血液流变学对判断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可以延缓病情,防止转移,预防血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晓亮  郑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1951-195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45例肝癌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病人血流变状态,探讨肝癌与血瘀症的关系.方法对45例肝癌病人及40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病人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切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指数、血沉、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肝癌病人呈高粘滞状态,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志全 《肿瘤学杂志》2009,15(5):476-477
比较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及100例非恶性肿瘤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以非恶性肿瘤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具有血液高黏、高凝、高聚状态,通过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动态观察.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在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的变化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薇  林田 《四川肿瘤防治》2007,20(2):115-116,1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与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值变化的特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肺癌患者55例,并分为原发性肺癌组26例;转移性肺癌组29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国产血液粘度计分别测定各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结果:肺癌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903-13.593,P<0.001,P<0.01;而原发性肺癌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除血浆粘度外均明显高于转移性肺癌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上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之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值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癌各期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TNM分期肺癌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PSS)的治疗作用,检测了58例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了15例Ⅲ期以上肺癌用PSS静脉滴注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期肺癌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血沉和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值,血球压积却低于正常对照值。不同分期肺癌的血球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Ⅰ~Ⅱ期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正常对照值(P<0.05),Ⅲ期短于Ⅰ~Ⅱ期(P<0.05),Ⅳ期短于Ⅲ期(P<0.05)。15例Ⅲ期以上肺癌病人藻酸双酯钠治疗后血球压积、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而与肺癌病情轻重有明显关系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却无明显改变,血沉反而略有上升(P<0.05)。结果表明:肺癌血液流变学具有不同与其它疾病的特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肺癌病情轻重有关;PSS对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与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值变化的特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肺癌患者55例,并分为原发性肺癌组26例;转移性肺癌组29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国产血液粘度计分别测定各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结果:肺癌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903-13.593, P<0.001, P<0.01;而原发性肺癌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除血浆粘度外均明显高于转移性肺癌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上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之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 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值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分期的肺癌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8例肺癌及 5 2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分期的肺癌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 肺癌病人全血低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比及血沉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Ⅳ期病人较Ⅰ期病人高切、低切粘度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浆粘度比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肺癌病人在不同时期都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 ,如能对早、中期病人血粘度异常进行适当治疗 ,则能减少和预防肺癌的血行转移及复发 ,对晚期病人则不宜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对化疗的影响。方法 检测31例健康志愿者和46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结果 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关八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期别患者之间比例Ⅲ期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高于Ⅱ,Ⅳ期患者(P<0.05);化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除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明显降低,与化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差异(P<0.05);化疗可能有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比研究放、化疗前后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放、化疗有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粘度,且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结论 放、化疗可使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得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比研究放、化疗前后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放、化疗均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粘度 ,且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结论 放、化疗可使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得以改善 ,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与鼻咽癌及其远处转移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血液流变学七项指标,结果:(1)鼻咽癌患者除压积外的六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2)有远处转移者的栓长、栓湿重、栓干重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3)晚期患者的血沉、全血比粘度、栓长、栓湿重及栓干重均高于早期患者。作者认为血液流变学对预测鼻咽癌的病期及有否远处转移有一定的意义,为鼻咽癌的化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外文献对大肠癌超微结构方面的报道不多,且多以实验性大肠癌的动物材料为主,国内迄今有关报道也很少。为进一步了解大肠癌及大肠息肉的超微结构变化,本文报告13例人体大肠癌的超微结构变化,包括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并取人体大肠息肉及正常人体大肠粘膜组织加以比较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要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搜集新鲜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13例,大肠息肉2例,正常人体大肠粘膜2例,共17例。息肉及正常粘膜作透射电镜观察,13例大肠癌标本均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给予比较。上述17例同时均取组织块进行常规石腊切片及HE染色,光镜检查,以作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41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流变学做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大量文献及资料研究血液流变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 ,但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测定 4 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从而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一 )恶性肿瘤组 :4 1例均为我科住院的确诊病人 ,其中肺癌 2 1例 ,肝癌、胃癌、大肠癌各4例 ,淋巴瘤 3例 ,食管癌、壶腹癌、纵隔生殖细胞瘤、膀胱癌、喉癌各 1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4~ 63岁之间 ,平均 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