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8例患者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它乐克耐受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经倍它乐克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心率明显降低。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倍它乐克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应用是安全、显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了8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心功能和药物耐受情况.结果两种β-受体阻滞剂均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9.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药物耐受剂量与年龄和心力衰竭程度有关.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了8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心功能和药物耐受情况。结果两种β-受体阻滞剂均能明显降低心衰患的静息心率,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9.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药物耐受剂量与年龄和心力衰竭程度有关。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3年,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相比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佳,是慢性心力衰竭可靠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天津市泰达医院8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通过常规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C)、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SV、LVEDV、HR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全桂琴  万婷  徐芸  刘芳 《中国保健》2006,14(4):62-62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患者均在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6.25mg,1次/d,如无特殊,每周加1倍的剂量,直到最大耐受量(最大耐受量指患者在加量后心功能无变化,平均血压无显暑下降,即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低于5%-10%,心率不低于60次/min).观察4-12周.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其中改善为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7例,总有效率达91.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  5 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在用传统的强心 ,利尿 ,扩血管的基础上加用 β受体阻滞剂 (倍他洛克 )。 结果 有效 5 3例 ,病情恶化及出现副作用导致停药的 3例 ,死亡 2例。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玉生 《现代保健》2011,(4):147-148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基础上加用倍它乐克6.25~12.5mg,2次/d,一周后酌情加量至12.5—25mg,2次/d,观察半年,两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心脏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临床指标变化,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静息心率、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上较对照组明显。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心衰进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9.2%,治疗后心率明显减慢,心脏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扬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06-260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LVESD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NT-proBNP,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比索洛尔与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常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比索洛尔,观察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及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治疗后治疗组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5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 mg,2/d;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未用美托洛尔.定期来诊随访,观察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组显效率53.8%,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显效率30.2%,总有效率67.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美托洛尔为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74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4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总有效率为6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特别对心衰的心脏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针对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为患者口服或者是实施静脉滴注洋地黄类以及利尿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没有出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的前提之下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全部为6个月,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并且进行统计。结果在患者用药15 d之后进行心功能检查显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的心功能与治疗之前比较获得了显著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6个月之后和治疗15 d之后患者的心功能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自Waagstein首先报告用心得宁、心得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取得良好疗效以来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各种临床研究已愈 10 0 0多例 ,其结果令人鼓舞。我们通过对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1年随访 ,并以未服β受体阻滞剂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为对照 ,观察了倍他乐克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3年 3月至 1998年 1月在我院门诊及心内科病房的患者共 54例 ,平均心衰时间为 36个月 ,全部病人都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CHF患者40例,并同时与单独应用福辛普利治疗的39例进行疗效比较,用药前后观察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9.4%(P<0.05),治疗组SBP、DBP、HR、LVESd、LVEDd下降明显(P<0.05),LVEF增加较明显(P<0.05)。结论ACEI福辛普利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慢性心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82例老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 6例 ,对照组 36例 ,两组病人常规抗心衰治疗 ,同时治疗组加小剂量甲状腺素 2 0mg、1次 /d口服 ,连续服用 2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级别、心胸比例、心脏射血分数变化。结果 用甲状腺素治疗 2周后 ,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胸比例缩小、心脏射血分数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菲  刘英春  邓文  范觉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86-6087,6090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6例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左卡尼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脂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根据治疗情况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14例给予内科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静息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级别、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