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1d头低位卧床中几种体液调节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卧床模拟失重所致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及前列腺素(PGI2)的变化和LBNP对抗措施对上述激素的影响。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21dHDT-6°卧床实验。被试者年龄23.7±5.0岁,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下体负压(LBNP)组。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30mmHg,1h/d)。卧床前、卧床第2、4、11天及卧床结束日清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结果与卧床前相比,Ald在第2天显著下降(CON-30%,P<0.05;LBNP-38%,P<0.01),在第11天显著上升(CON+30%,P<0.05;LBNP+48%,P<0.01)。PRA在第4天达到峰值(P<0.05),第22天回落到低于对照水平。PGI2在HDT过程中均高于对照水平。对照组在第22天增加+260%(P<0.01),LBNP组在第11天,第22天分别升高149%,102%(P<0.05)。采用LBNP对抗措施后,PRA,Ald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GI2在LBNP组未进一步升高。结论21d头低位卧床导致PRA、Ald的一过性升高及PGI2持续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精神应激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用微型探头γ心功能仪对10例正常人及30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精神应激试验及运动踏车试验,结果正常对照组于精神负荷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安静时58.2%±9.8%,增至63.8%±6.1%(P〈0.01),运动试验LVEF增至68.2%±12.9%(P〈0.01),而CAD组中28例患者精神应激状态下LVEF比对照组降低12.9%±5.4%,持续  相似文献   

3.
采用吸纯氧法及用锝99m(~(99m)Tc)标记的人体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静脉注射法测定25名健康人及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静动脉分流率。吸纯氧法测得健康组及COPD组Qs/QT分别为2.9±2.6%、6.4±4.5%,两者差异显著(P<0.01)。核素法测得健康组COPD组Qs/QT分别为1.2±0.7%、4.6±2.4%,两者差异显著(P<0.01)。吸纯氧法测得COPD组Qs/QT的均值(6.4%)是对照均值(3.9%)的2.2倍,而核素法测得COPD组的均值(4.6%)是对照组(1.2%)的3.8倍,两者差异显著(P<0.01)。提示:核素法是一种较之吸纯氧法灵敏、可靠、简便的测定Qs/QT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补充谷氨酰胺对急性运动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SD大鼠进行一次急性负重游泳运动,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的影响。结果:急性运动使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较安静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2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补充Gln可使急性运动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进一步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6明显增加(P<0.05=,而较单纯运动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小剂量雌激素(E)及E与孕激素(P)联合应用对妇女冠心病(CHD)的防治机制。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C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6例,甲组口服premarin(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livial(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d,于服药前及服药第3、6个月末检测血浆性激素、血脂谱、糖代谢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remarin治疗3个月后可使TC降低12.8%,TG降低17%,LDL-C降低29%,HDL-C上升14.6%,Ins降低37.8%,1/SG.Ins上升1倍(P均<0.01),6个月时与3个月治疗效果相同。而SG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livial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TC降低8.7%,TG分别降低15.64及33.8%、HDL-C降低19.7%及28.3%(P均<0.01),LDL-C、Ins、SG水平1/SG.Ins比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单用小剂量E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CHD患者的异常血脂谱、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显著优于E+P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6.
探测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脏内径,测定血液透析前后血浆ANP、ANG-Ⅱ,观察心脏改变及血液透析对血浆ANP水平的影响。结果左心房内径增宽者血浆ANP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内径增宽者血浆ANP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而且左心房内径与血浆ANP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5032,P<0.01)。提示:慢性肾衰病人左心房扩大比左心室扩大更能刺激ANP的释放。血液透析后病人ANP、ANG-Ⅱ水平都进一步升高(P<0.01),而血Na+浓度及血压无变化(P>0.05)。表明ANP的升高与血Na+无关。可能是:(1)由血压介导的对ANG-Ⅲ升高的一种对抗性反应;(2)心房容量受体对慢性高容量负荷的适应,使其缺乏对急性容量减少的反馈。  相似文献   

7.
血栓素、前列环素与运动后蛋白尿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测定安静时、大强度间歇负重游泳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休息45分钟时血浆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2)(6-keto-PGF_(12))的浓度变化及尿总蛋白(TP)、白蛋白(Alb)、β_2微球蛋白(β_2-mG)排泄率变化,以期为运动后蛋白尿的生成机制提供实验材料。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浆TXB_2、6-keto-PGF_(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尿TP、Alb、β_2-mG排泄率也呈非常显著的升高。运动后休息45分钟时血浆TXB_2及尿TP、Alb、β_2-mG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关分析表明TXB_2、TXB_2/6-keto-PGF_(12)比值与尿TP、Alb、β_2-mG之间呈高度正相关;虽然6-keto-PGF_(12)与尿TP、Alb、β_2-mG之间呈负相关,但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提示血栓素,前列环素的变化可能是运动后蛋白尿生成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了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和11例健康人外周血IL-4产生细胞。结果表明:MM患外周血IL-4产生细胞(7.6%±2.1%)显少于正常人(15.36%±4.1%),(P<0.001),并与患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减少呈显相关。提示IL-4产生细胞减少与MM患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补充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肝脏MDA、GSH、SO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运动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补充Gln对比实验,观察力竭运动后18小时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1)肝组织MDA含量单纯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补充Gln运动组变化不明显,补 充Gln运动组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2)单纯运动组肝组织GSH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补充Gln运动组显著高于单纯运动组(P<0.05)。(3)肝组织SOD活力:单纯运动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补充Gln运动组变化不明显补充Gln运动组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结论:补充外源性Gln有助于维持运动后肝组织中GSH水平,增强其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1天头低位(HDT)卧床对人体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以及比较下体负压(LBNP)和头高位倾斜(HUT)两种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差异。方法6名受试者在21天HDT前、后分别进行LBNP(-4.00kPa/3min、-6.67kPa/3min及-9.33kPa/3min)和HUT试验(30°/3min、45°/3min、60°/3min及75°/3min),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压(B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LBNP(或HUT)前相比:①LBNP(HUT)时HR显著增加(P<0.01),SBP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相应的变化量增加。②LBNP时DBP降低(卧床后达显著,P<0.05);而HUT时DBP增加(卧床后达显著,P<0.05)。③LBNP时MAP均显著降低(P<0.05);而HUT时在卧床前无变化(P>0.05),在卧床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LBNP和HUT引起的CVS反应并不相同。笔者认为,HUT更能促进心血管系统对立位应激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年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长期适量运动(跑转笼)对C57BL/6J小鼠海马结构突触素(p38)年龄变化的影响。以同年龄对照组心重/体重比率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运动有效标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确定突触素含量。结果显示,24月龄鼠齿状回分子层中带,海马CA3,CA1区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COD值)小于13月龄鼠(P<0.05,P<0.01),后者被检各区COD值小于5月龄鼠(P<0.05,P<0.01)。5月龄小鼠经过8和19个月运动后,被检各区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表明从青年开始的长期适量运动能够防止增龄引起的海马结构突触素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人体热暴露过热时血浆脂质过氧化(LP)和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18名健康男子,于早餐后进行热暴露2h导致体温升高,当时平均Tr:38.63±0.24℃,HR:126.6±17.1bpm,SV:0.873±0.307kg,PSI:2.288,经汗的失水量占体重的1.31%,尿VMA浓度增高23.1%,24h尿VMA排出量为47.6±10.8μmol,超过正常范围。但血浆MMS浓度几乎无变化,血浆MDA浓度增高6.2%,而血浆GSH-px浓度增高46.1%(P<0.01),GSH-px/MDA比值增高35.8%(P<0.05)。实验显示,早餐后的热暴露未能如晚餐后热暴露明显提高血浆MMS浓度和防止过热组织过度的LP。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模型,观察了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荧光偏振值和微粘度均较安静时增高,示内膜流动性显著降低(均P<0.01);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膜ATP酶活性分别较安静时下降74.3%和45.7%(P<0.01和P<0.05)。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内膜分子动力学改变直接影响内膜磷酸化过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3cm以下小肝癌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分析了26例小肝癌(SHCC)的MRI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表明:T_1WI上80.8%为低信号,PDWI上100%为高信号,T_2WI上84.6%为高信号;T_1WI和T_2WI上信号多为轻度和/或中等度低信号及高信号;T_1WI上84.6%信号均匀,T_2WI上61.5%信号不均。在大于2cm组,信号不均在T_1WI和T_2WI间差异非常显著(x ̄2检验,P<0.01);对于中等度分化和梁状型的SHCC其信号不均在T_1WI和T_2WI上差异非常显著(x ̄2检验,P<0.01和P<0.05)。SHCC的大小与信号强度间无统计学意义(x ̄2检验,P>0.05),病理分型与信号强度间无统计学意义(x ̄2检验,P>0.05),而信号强度与病理高分化间由于本组分化Ⅰ级者太少,故未作统计;PDWI和T_2WI上高信号环在组织学上未见明确对应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Gz作用下兔心脏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观察+Gz作用下兔心脏功能的改变,7只新西兰兔经麻醉后依次分别暴露于+2、+4和+6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增长率为1G/s,每次暴露后恢复时间为15min。记录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心电图等的变化。在+2、+4和+6Gz作用下,左心室内压峰值较暴露前对照值分别降低62.96%(P<0.01)、63.34%(P<0.01)及82.01%(P<0.0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分别降低58.46%(P<0.01)、53.59%(P<0.01)及63.06%(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分别降低67.78%(P>0.05)、332.74%(P<0.01)及500.54%(P<0.01)。除PvCO2在+6Gz作用后即刻显著升高外(P<0.05),其余动、静脉血气结果在+Gz作用后即刻较暴露前对照值均无显著性变化。+Gz作用可引起兔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吴氏太极拳对老年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8名多年练习吴氏太极拳的老人练拳前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NK细胞数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IL-2)及皮质醇的变化。通过它们与NK活性的相关分析讨论了吴氏太极拳练习影响NK活性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练拳后即刻NK活性升高67.29±32.61%(P<0.05),NK细胞数升高47.8±14.69%(P<0.05)。IL-2活性升高40.88±11.30%(P<0.01),血浆皮质醇则下降15.82±4.05‰(P<0.05),运动后2小时各项指标都有相当程度的恢复,NK活性虽高于安静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NK活性的变化与NK细胞数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r=0.73,P<0.05,C.V=0.33),与IL-2活性呈高度相关(r=0.96,P<0.001,C.V=0.042),与皮质醇的变化也呈高度负相关(r=-0.97,P<0.001,C.V=0.049)。  相似文献   

17.
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肌浆网钙转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肌浆网(SR)在调节骨骼肌收缩一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持续运动方式观察急性运动对SR钙转运能力的影响,发现运动后股四头肌SRCa2+-Mgz+-ATPase水解活性下降18.31%(P<0.01),SRCa2+-ATPase水解活性下降18.47%(P<0.01);SRCa2+转运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SRCa2+初始摄取率和SRCa2+最大转运能力分别下降57.79%(P<0.01)和55.98%(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运动后SRCa2+摄取功能下降可能与运动性骨骼肌疲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下体负压(LBNP)技术建立兔意识丧失(LOC)的模型,旨在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LOC监测指标。方法按阶梯下降的方法,将8只兔暴露于不同的负压值下(-1.33kPa、-2.67kPa、-4.00kPa、-5.33kPa和-6.67kPa),每种负压值持续作用1min,观察兔发生LOC的动态过程,并记录有关生理指标。结果LBNP可致兔发生LOC、EEG拉平,但滞后于颈总动脉血流量(CBF)降到零后39.75±6.40s;CBF与动脉血压的变化关系密切(r=0.97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Q=1.40BP-4.72(Q为CBF,Q=0时,BP=3.37kPa)。结论可选用CBF降为零作为发生LOC的监测指标;以EEG拉平作为监测指标,会夸大LOC的病理损害性;离心机实验时,眼水平动脉血压降为0kPa似乎可代替CBF作为LOC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海拔3658m(大气压65.17kPa,氧分压13.58kPa)16条高原失血性休克狗血浆心钠素(ANP)、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含量,结果:实验中死亡的6条狗其休克期血浆ANP、EDF浓度较10条存活狗显著降低(P<0.05、P<0.01),而血浆PRA,A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揭示上述激素的异常改变是导致狗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脑损伤后脑皮质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鼠脑损伤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6、24、72及168小时脑皮质及血浆儿茶酚胺(CA)含量。结果表明,脑皮质CA含量在伤后6小时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分别为对照组的200%(P<0.01)、295%(P<0.001)和126%(P<0.05),其后迅速下降,于伤后72小时3种C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血浆CA含量也于伤后6小时达峰值,NE、E及DA分别达对照组的331%(P<0.01),740%(P<0.001)和180%(P<0.05),以后缓慢回降,至伤后168小时NE、E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对脑损伤后CA变化的机理及其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